當年到底有多少文物被遷往臺灣

Posted 文物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當年到底有多少文物被遷往臺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當年到底有多少文物被遷往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館老院長秦孝儀曾說:

“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宮”。

一道海峽隔開了兩個故宮博物院,兩院孰優?

應該說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院)所無法比擬的。

當年文物遷臺時,文物的總量是當時原故宮的四分之一,

但這些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其中玉器就有11445件,

如新石器時代的鳥紋玉飾、

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等,都是無上的國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8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人匹敵。

▲ 臺北故宮博物院(夜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

東北三省相繼淪陷。

剛成立不久的故宮博物院在南京政府的支持下立即決定將院內的百萬餘件文物裝箱南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南京城危。

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被迫再次分南中北三路向西南後方轉移疏散。

1944年秋,文物被迫轉移四川巴縣境內。

抗戰勝利後,四川各地文物先匯於重慶,後東歸南京,擬返回北平。

1948年底,部分精品文物又被轉運臺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31日的一則總統府代電,

是蔣介石通知杭立武次長,已請海軍派艦運送文物三千箱赴臺的公文。

▲①故宮、中博兩院來臺第一次聯合理事會議記錄冊,傅斯年、張道藩、蔣夢麟、杭立武等人簽名

▲②胡適致王雲五、錢思亮、董作賓信函

▲③蔣中正致杭立武請海軍派艦運送文物赴臺公函

由南京遷往臺灣的文物分3批,總計運臺的故宮博物院文物一共是2972箱。

其中古物1,434箱,圖書1,334箱,文獻204箱,佔南京所藏文物的1/4。

第一批共772箱,計有故宮文物320箱,

啓運於1948年12月22日,由國民黨海軍部調派“中鼎輪”載運,26日抵達基隆,其中包括320箱故宮博物院的皇家收藏。

第二批1949年1月6日起運,由招商局調派“海滬輪”,所運載3502箱中有故宮文物1680箱,1月9日到達基隆。

是遷臺文物中最多的一批。

不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銅器,還包括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和離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四庫全書》共七部,故宮文淵閣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繕寫得最爲完整的一部。

這批運走的青銅器和瓷器後來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第三批1949年1月29日起運,由海軍部指派“崑崙號”運輸艦載運,原初步決定運送故宮文物1700箱,但由於艙位緊張,以致有728箱無法裝艦。

因此航還執行其它任務,不時停靠,直到2月22日才抵基隆。

自此批文物運出後,李宗仁代總統下令阻止故宮文物運出。

實事求是說,臺灣故宮博物院確實名不虛傳。

運臺文物的箱數以數量計,雖然僅佔南遷箱數不到四分之一,

但仍多達數十萬件,而且多是精品重器,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若以質論,則南遷文物中的精華,大部分已運到臺灣。

然而,當時北京故宮的文物並沒有運出,顯然數量和門類上北京故宮優勢明顯,那我們就來看看質量如何:

民國學者重金石研究,且鼎被認爲是國家的象徵,

帶走了2382件青銅器,成爲臺北故宮如今的一大特色。

▲ 西周 毛公鼎

▲ 西周 毛公鼎 銘文

▲ 西周 散氏盤

▲ 西周晚期 銅宗周鐘

▲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 亞醜方簋(Guǐ)

【 書畫 】

文人重視書畫,當年共帶了5424件去臺北,其中僅宋畫即達943件。

▲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懷素 自敘帖

▲ 郭熙 早春圖

▲ 蘇軾 寒食帖

【 陶瓷 】

或許是陶瓷不方便攜帶,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

但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

可謂名窯畢備。

▲ 五代 越窯 青瓷洗

▲ 北宋 汝窯 青瓷蓮花式溫碗

▲ 北宋 汝窯 天青水仙盆

▲ 南宋 官窯 青瓷貫耳壺

▲ 南宋 龍泉窯 青瓷鳳耳瓶

▲ 元 鈞窯 天藍紫斑如意枕

▲ 元 鈞窯 天藍紫斑如意枕(底部)

▲ 明 五彩龍鳳大盤

▲ 明 寶石紅僧帽壺

▲ 清雍正 琺琅彩藍料山水把壺

【 玉器 】

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所以玉器被帶走的也不少,有1萬多件。

▲ 戰國 玉螭紋觿(xī)

▲ 蒙兀兒帝國 白玉嵌紅、綠寶石盤

▲ 蒙兀兒帝國 玉瓜瓣杯

▲ 南宋、明 玉荷葉杯

▲ 宋、遼 玉鏤空龍紋盤

▲ 清乾隆 玉鳩杖首

▲ 清 翠玉白菜

▲ 肉形石

【 文獻 】

臺北故宮擁有不少宋版書籍和重要的清代文獻,

爲印證歷史事件留下了完整而珍貴的資料。

▲ 宋 孟子註疏經解

▲ 明 永樂大典

▲ 清 四庫全書

▲ 清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 清乾隆 暹羅國金葉表

▲ 詔書 同治親政詔

▲ 清光緒 國書—清廷致法國國書

【 宮廷珍品 】

臺北故宮在宮廷文物收藏上比較缺乏,

可能是當時學者覺得清朝的東西不是太珍貴吧,只帶了一小部分珍品。

▲ 儀仗 大婚用金八寶雙鳳紋盆

▲ 儀仗 大婚用金罐

▲ 儀仗 大婚用金亭式香薰

▲ 清 鍍金內填琺琅累絲盒

▲ 清 象牙雕人物玲瓏提食盒

▲ 清 象牙雕人物玲瓏提食盒(局部)

▲ 清 象牙雕人物玲瓏提食盒(局部)

▲ 乾隆玉璽 “八徵耄念之寶”

▲ 清 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 清 雕紫檀多寶閣方匣

▲ 清 雕紫檀多寶閣方匣(打開)

來源:收藏國際

相关参考

揭祕蔣介石父子究竟處決過多少“臺獨”分子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在他的文章、著作和電視節目中,談到蔣氏父子當年在臺打擊的“臺獨”分子時,說真正被槍斃的只有1人。1976年12月25日,臺灣“總統”嚴家淦也在國民黨的一次會議上聲稱,據他的記憶,遭到處

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遭遇“四劫”

...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着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而圆明园也

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今天在講述我的臺灣離島之旅之前先提個問題,有誰聽說過中國歷史上林默這個名字?知道的請舉手。好了,沒人舉手是吧?沒事的,其實我也是才剛剛知道,想在這兒現學現賣一把。提到這個人的本名林默,我想絕大多數中國

在臺灣的學者廣定遠致力保存滿族歷史文化

中國學者關注在臺少數民族廣定遠致力保存滿族歷史文化對於當年來臺成立的「中華民國滿族協會」的過程,可用艱辛二字形容。該協會的前身爲「北京滿族協會」,歷經一番波折才得以在1981年重新成立「中華民國滿族協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人物畫

這是一幅唐代宮廷仕女畫,畫中仕女所拿的樂器和其他器物,以及桌案上所擺的物件,已成爲文物研究史、美術史,音樂史、傢俱發展史等各方面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這是一幅宋代的人物畫,人物的表情刻畫的深入,但我個人認

沈陽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沈陽文保志願者團隊隊長陳赫與記者一起實地踏訪王府遺址。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定都盛京後,王公大臣也隨之遷往盛京。沈陽故宮的位置大家都很熟悉,但當年王爺們都住哪里,就鮮為人知了。沈陽文保志願者團隊隊

沈陽方城里的11座王府都找到了

沈陽文保志願者團隊隊長陳赫與記者一起實地踏訪王府遺址。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定都盛京後,王公大臣也隨之遷往盛京。沈陽故宮的位置大家都很熟悉,但當年王爺們都住哪里,就鮮為人知了。沈陽文保志願者團隊隊

失落的地宮祕寶—臺灣收藏的安陽殷墟寶物,你見過幾個

從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陽,進行了十五次考古發掘工作。由安陽底層底下發掘出各種甲骨卜辭、青銅器、骨器、玉器等文物,公元1934-35年,中研院史語所的考古學家們在安陽

曹操當年到底挖了誰的墓,竟能養活軍隊3年

近兩年來,隨著盜墓題材影視劇的熱播,人們對古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在觀看影視劇的過程中,大家肯定都會聽到這樣一個詞:「摸金校尉」。很多盜墓的人,在盜墓之前都要佩戴祖傳的摸金符,讓人感覺非常神秘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