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一不該殺的人,卻放走一本該殺的人
Posted 英雄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殺了一不該殺的人,卻放走一本該殺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殺了一不該殺的人,卻放走一本該殺的人
所謂三國,便是指三足鼎立,不管是《三國演義》中的性格單一,臉譜化的曹操形象,還是陳壽《三國志》中歷史上曹操的形象,都免不了被後世評價生性多疑,陰險狡詐,甚至名醫華佗也死在他的手上,他被稱作一代奸雄,可是,就是這樣可能不被很多人喜歡的人物,最後統一了三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氣魄,不是誰都有的,但這樣的氣魄,卻也經常使他做出錯誤的決策,如果說殺了楊修多少還有些私心,那殺了蔡瑁,就真的很不值得。
就謀士來講,蜀漢有諸葛,東吳有周瑜,而曹操身邊謀士不少,但是還真不一定能找到有這2人忠心耿耿的。曹操願意招攬人才,可他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他也不願意相信這些人才。所謂人心都是相互的,你不信任別人,別人自然也難對你交心。
蔡瑁是歸降曹操的,並且可謂是盡心盡力,蔡瑁是個將才,善水軍,他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爲何而死。周瑜的一出“反間計”,讓本就多疑的曹操毫不猶豫地殺了蔡瑁和張允,當發現中計時,卻爲時已晚。
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個該重用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蔡瑁該重用,而關羽則該殺。然而,曹操卻殺了蔡瑁,反而放走了關羽。
我們都知道,關羽能文能武,爲蜀漢的開創建立了汗馬功勞。曹操一直都對關羽很欣賞,可惜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無論曹操如何籠絡關羽,關羽死活都不願意跟着曹操。所謂“不能爲我所用,則殺之”,曹操身爲一代梟雄,卻沒能做到這一點,實在令人意外。
其實,有時候一個選擇,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救了自己的命。華容道上,關羽放了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人都說,如果當時關羽沒有念及舊情,而是殺了曹操,那最後統一三國的會是劉備。其實也不盡然,畢竟選擇讓關羽去截曹操,本就是諸葛亮一步險棋,只不過最後真的下輸了而已。關羽是有名的武將,曹操放了關羽,也肯定是有兄弟的情誼在。
在三國時期,諸多將才都會惺惺相惜,曹操儘管狡詐,但還是有真情存在,只不過是時勢造英雄,曹操是亂世造就的英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他生存的法則。我們現在對三國時期,更多是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的,但小說畢竟會有藝術加工,不管歷史上曹操與蔡瑁、關羽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的稱霸都已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相关参考
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直是孝順聞名的,他是清朝在位期間最久的皇帝,把持朝政整整63年,但是就是這么一位孝順的皇帝,卻在剛登基的時候,就殺了雍正不讓殺的人。被殺的此人名叫曾靜,是一位秀才,一次偶然機會,他讀到
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直是孝順聞名的,他是清朝在位期間最久的皇帝,把持朝政整整63年,但是就是這么一位孝順的皇帝,卻在剛登基的時候,就殺了雍正不讓殺的人。被殺的此人名叫曾靜,是一位秀才,一次偶然機會,他讀到
大家都知道乾隆一直是孝順聞名的,他是清朝在位期間最久的皇帝,把持朝政整整63年,但是就是這么一位孝順的皇帝,卻在剛登基的時候,就殺了雍正不讓殺的人。被殺的此人名叫曾靜,是一位秀才,一次偶然機會,他讀到
历史军事 國外公認最難殺的4個人,第1一生被暗殺640次,希特勒都比不了
對於一些處於金字塔頂端,或者是手握著重要東西的人來說,他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俗話說擒賊先擒王,一旦他們死亡了,所有構建起來的任何東西,都可以通過時間摧毀掉,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這樣的人物,他們遭遇的暗殺次
戰國時期,秦國國力迅猛發展之後,意圖向中原開拓,但擋在秦國面前的首先就是趙、魏、韓三國。這三家可不弱,把老東家分了之後,在經過各自不懈的努力,倒也成了秦人望而生畏的一堵鐵牆。別的不說,就一個趙國就讓秦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心中無法忘卻的恨,也是中國的冤罪殺機。這次大屠殺,讓秦淮河畔哀鴻遍野,金陵大地草木含悲,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暴行是無法從歷史上抹去的,無論日寇如何否認,這都是無可辯駁的。當然,日本自己也
導讀秦奮六世余烈,終成一統基業,其間種種辛酸苦楚,真個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尤其是滅楚一戰失利,更是逼迫秦王嬴政舉國空甲。而在一統河山之後,秦王嬴政則展示出了對身邊人的強烈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源於始皇帝曾遭
導讀秦奮六世余烈,終成一統基業,其間種種辛酸苦楚,真個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尤其是滅楚一戰失利,更是逼迫秦王嬴政舉國空甲。而在一統河山之後,秦王嬴政則展示出了對身邊人的強烈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源於始皇帝曾遭
發小,又稱朋友,指的是有著親密關係的夥伴。按理說,發小之間本應相親相愛、互相體讓。然而,在漢末三國時代,卻有一對發小卻上演了一出相殺不斷的鬧劇。這對沒有相愛而只有相殺的發小,一位是袁紹,另一位則是張邈
历史秘闻 從始皇與刺殺的不解之緣,來看不斷升級的大秦帝王級安保
導讀秦奮六世余烈,終成一統基業,其間種種辛酸苦楚,真個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尤其是滅楚一戰失利,更是逼迫秦王嬴政舉國空甲。而在一統河山之後,秦王嬴政則展示出了對身邊人的強烈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源於始皇帝曾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