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爲閻錫山守墓近60年,並且表示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延續下去
Posted 年
篇首语: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爲閻錫山守墓近60年,並且表示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延續下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爲閻錫山守墓近60年,並且表示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延續下去
1960年是閻錫山的最後一年,他的身體情況越來越糟糕,這一年的5月,他被診斷爲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病情日益嚴重。幾天以後,爲了加強治療,閻錫山被送往臺北醫院。
不幸的是,閻錫山在路途中就已經病逝了,他沒有能夠撐到醫院。在他臨終前,並沒有親人陪伴,唯一陪伴他的是一名跟隨了閻錫山多年的侍從。閻錫山死後,這名侍從一直爲他守墓至今,他的名字叫張日明。
閻錫山身邊有很多侍衛,不過在他死後,這些侍衛便自謀出路,唯獨張日明沒有離開。張日明出生于山西,在他十五歲那年就跟隨了閻錫山,成爲了閻錫山的貼身侍衛。
新中國成立後,張日明跟隨閻錫山一起來到了臺灣,作爲曾經的山西王閻錫山也是民國時期有名的軍閥首領,不過當他來到臺灣後,所信任的士兵卻爲數不多,所以他只帶來了當初在山西跟隨他的那些人,張日明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12月,閻錫山乘坐飛機前往臺灣,他在飛機上對張日明說到:“無論我去哪裏,我都會帶着你們。”當時的閻錫山一心想要重回大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捲土重來,不過很可惜,蔣介石有自己的安排,也並沒有給他太多的機會。
隨着時間的推移,閻錫山明白了自己在政界的地位,他也很清楚想要重回大陸已經沒有機會了,或許先前只是一廂情願,即便有這個想法,他再也不是當年的那個山西王了。
初到臺灣時,閻錫山被任命爲“行政院長”,不過並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所以他主動辭去職務,臨走前他也曾經表達過“與世無爭”的態度。從此以後,閻錫山一直將心思花在了著作上,帶着幾名最信任的貼身侍衛退隱到了陽明山一起生活。
閻錫山死後,從小跟隨他的張日明爲了報恩主人,他決定終身守護閻錫山之墓。即便經濟困苦,張日明也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張日明經常會來到閻錫山的墓前打掃,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過,而現在他已經是一位90歲的老人了。
張日明表示,不但自己會終身守護閻錫山之墓,也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代替自己延續下去,世代守護在閻錫山墓前。閻錫山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會感到些許欣慰。
版權註明:本文由作者“小升哥說歷史”原創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相关参考
在古代,皇帝为了防止死后自己陵墓被盗,不仅会在墓中设置各种防盗机关,还会有专门的守墓人以及守墓的军队。但是,一旦王朝灭亡,或者处于战乱时期,守墓人和军队都会溜之大吉,皇陵就会被盗,这也是大多数皇帝陵不
在古代,皇帝为了防止死后自己陵墓被盗,不仅会在墓中设置各种防盗机关,还会有专门的守墓人以及守墓的军队。但是,一旦王朝灭亡,或者处于战乱时期,守墓人和军队都会溜之大吉,皇陵就会被盗,这也是大多数皇帝陵不
他是民國最強大的軍閥,地位在馮玉祥、閻錫山之上,一度威脅老蔣
在袁世凱時期的北洋軍閥都被殆盡,尤其是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之後,舊軍閥的時代基本上就結束了,但是新一代軍閥很快就脫穎而出,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龍雲、陳濟棠、劉湘等等,但要問誰是實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幾天前的微博上曾出現了這樣一條來自德國求助的熱搜: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求助信中以誠懇的口吻寫道:「德國目前亟需一組由中國浙江生產的藥品,這批葯除了能救助我和我的家人,還有我的患者
閻錫山字百川,小名叫萬喜,人稱「萬喜子」,他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陸軍一級上將。從辛亥革命起,閻錫山長期盤踞晉省,有著非常雄厚的根基,其統治時間長達三十八年之久,被稱為「土皇帝」。閻錫山是晉省五台縣河
閻錫山字百川,小名叫萬喜,人稱「萬喜子」,他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陸軍一級上將。從辛亥革命起,閻錫山長期盤踞晉省,有著非常雄厚的根基,其統治時間長達三十八年之久,被稱為「土皇帝」。閻錫山是晉省五台縣河
平型關戰鬥激烈進行時,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楊愛源和前敵總指揮孫楚聽到槍炮聲,以爲是按計劃出擊的晉軍與日軍的交鋒打響了。上午9點,林彪派來的參謀緊急求見,責問晉軍爲何按兵不動。楊、孫二人才知道晉軍前衛第二
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士,因說錯話被逼自殺,後代瘋狂報復曹氏子孫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這時候的東漢是大亂世,在此之後沒過多久,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時就開始了魏蜀吳三國爭霸。三個勢力中,每一個君主都有屬於自己的謀士。曹操也不例外。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
祿文斌:彝族是伏羲的子孫最早起源於甘肅天水一帶作者:祿文斌編者按:從《彝族人網》讀到祿文斌的《為彝族歷史文化尋根》一文讓吉乃眼前一亮,文章從另一面回答了彝族目前很多模稜問題。批駁了“黑貴白賤”的荒謬說
祿文斌:彝族是伏羲的子孫最早起源於甘肅天水一帶作者:祿文斌編者按:從《彝族人網》讀到祿文斌的《為彝族歷史文化尋根》一文讓吉乃眼前一亮,文章從另一面回答了彝族目前很多模稜問題。批駁了“黑貴白賤”的荒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