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筷子中的哲學智慧,古人太有文化了

Posted 西方人

篇首语: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雙筷子中的哲學智慧,古人太有文化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雙筷子中的哲學智慧,古人太有文化了

我們總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抱成團”。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兩根木筷,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卻非同小可。

從小到大,就是這兩根不起眼的“木頭”,陪伴着每一箇中國人長大、老去,一代又一代。

“一捆筷子抱成團”,折不斷的不僅是中國人的親緣,還有千百年的傳承。因爲,“筷子”承載的,是無數中國人的情感和記憶。

筷子一雙兼七寸六分長的祕密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而《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爲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有些人很羨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飯,覺得這種姿勢和儀態有品位。但學了之後也只是偶爾用用。

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國人,想必都是奇葩。

刀叉是冶金術成熟以後纔有的用具。而冶金術是十五世紀才發明的,在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實是用手吃飯。

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關鍵是,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

在餐廳裏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

爲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裏面就是我們老祖宗所遵循的天圓地方哲理,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首先,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方的在上,圓的在下,直接接觸食物,代表“民以食爲天”。

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爲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然後,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爲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

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周易》中有明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暗八卦: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筷子有兩根就是二,對應到八卦就是“兌”卦,是“口”的意思。筷子本身直、長,對應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

使用筷子時,一根爲主動,另一根爲從動;主動爲陽,從動爲陰,此爲兩儀之象。

而用今天的科學原理來講,則是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換句時髦的話來說,筷子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力學、美學、動力學、運動學集齊一身:

用筷子吃飯的人腦子都好使,筷子可以牽動人體30多個關節和50多處肌肉,刺激大腦皮層運動區,不然你以爲爲什麼我們數學都那麼厲害?

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裏洗一洗,也能用。

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從神話發源。

西方後來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學,做人靠宗教。

中國沒有。

中國什麼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鐵柺李、呂洞賓、孫悟空、豬八戒這些神仙也是人,他們就在茫茫人海中。

中國人的理想和現實、靈魂與肉體也是合二爲一的,每天用的筷子裏面就有信仰,舉手投足都是理念。

這是一種通達和智慧。

所以,中國人不需要到專門的地方去清洗靈魂。從小就有長輩告訴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這兩者也不能分。

青松有挺拔美,鮮花有嬌豔美。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是花開兩朵各有特色。

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顧此失彼。

我們是中國人,表達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

我們生活在自己的信仰裏。

相关参考

古人结婚曾做陪嫁寓意快快生子 “筷子”的文化

“筷子”的文化古人结婚曾做陪嫁寓意快快生子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开始使用筷子了。几千年来,有关筷子的说法、用法和忌讳等

莊子哲學中的理想人格境界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點哲學,因智慧、得自由、享幸福。因研究者所處時代的學術氛圍、理論背景以及研究者的思想觀念、學識素養、閱歷性格等因素的差異,往往對同一文本會作出截然不同的闡釋評判,而且愈是影響

日常生活中的筷子是怎么来的? 筷子的起源

筷子的起源:筷子在古书中又叫箸,或者可以说,箸是学名,筷子是俗称。箸和筷,字上都是竹,表示它通常都是由竹子做成的。箸字下边的者,是煮的本字(见拙著《汉字记》,本文略),筷子即起源于古代的煮。古人用火把

历史秘闻 莊子哲學中的理想人格境界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點哲學,因智慧、得自由、享幸福。因研究者所處時代的學術氛圍、理論背景以及研究者的思想觀念、學識素養、閱歷性格等因素的差異,往往對同一文本會作出截然不同的闡釋評判,而且愈是影響

論中國哲學智慧

宋代馬遠《孔子像》中國智慧關於天、地、人、物、我之間的“和諧”思想、“寬容”思想,不僅爲人類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和社會人文環境的生態平衡提供了智慧,而且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哲學表達了自然與人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你怎麼看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以來農業就是中國的最重要的本業。古代統治者都是以農為本的,士農工商這四個等級,農排在第二位,可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到底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

历史秘闻 二月沒九,餓死豬狗,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你怎麼看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以來農業就是中國的最重要的本業。古代統治者都是以農為本的,士農工商這四個等級,農排在第二位,可見對農業的重視程度。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到底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

春秋時期的十大智者

1老子: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2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

春秋時期的十大智者

1老子: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2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

筷子殷商时期才产生 在此之前中国的古人如何吃饭

大家都倾向于筷子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史记・宋微子世家》说:“纣始有象箸。”上古时人并不用筷子吃饭。《礼记・曲礼上》讲到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