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此人的書法竟然遠超趙孟頫,直逼王羲之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元代,此人的書法竟然遠超趙孟頫,直逼王羲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元代,此人的書法竟然遠超趙孟頫,直逼王羲之
說起元代書法,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趙孟頫,堪稱元代書法史上的頭號人物,但還有一人,水平可能遠超趙孟頫,到底誰呀,竟不把老趙放在眼裏,這裏先按不表,各位先猜猜看。
下面先來看看他的神作
1
2
3
4
5
看到這兒,相信很多人是一臉茫然!看落款,李倜,李士弘,誰呀?沒聽過,而且也沒感覺這字有多好呀,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他是如何超越趙孟頫,直逼王羲之的。
唐字對比
先來看三個唐字,第一個是王羲之聖教序裏的,第二個爲李倜的,第三爲趙孟頫,
1:先看圓圈中點的處理,王和李,都是一點高聳,顯得很挺拔靈動,而且極端靠右,更顯險峻,趙的點下落和較居中,少了很多趣味。
2:看綠箭頭的處理,王和李的這兩處都留有很大空白,可說是神模仿,趙則左邊基本沒有,右邊有但成了平行四邊形。
3:看紅箭頭重心的處理,王和李,點和下面對得非常牢,下面的口則都向右移動,形成上下結構的左右錯位,趙則點對不牢,口倒是對得很正,但這恰恰是他的沒學到王羲之的地方。
4:最後來在整體看一下,王和李,字形偏長,整個字顯得人活潑,富有動感,趙則比較平正,趣味性少了很多。
雖字對比
這個就不細分析了,要點在左右結構的處理上,李和王中間的空白大,趙較小,這是晉唐古法與宋元今法的區別。
相关参考
凡是喜歡書法的人無不了解趙孟頫的書法藝術。那出神入化、娟秀嫵媚的行草真隸,不知令多少人為之傾倒、陶醉。其實,他不僅僅書法好,其詩詞畫樂律等均堪稱一流。趙氏在文章、經濟、政治領域也卓有建樹。據《元史》載
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
注:我是書法愛好者,擁有大量書法資料,每天發精美書法20篇以上,請關注。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LOVE.謝雲逸雲逸書院◎有益分享發現書法的美好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熱烈祝賀《臨海掌上論壇》低調上線!版主火熱招募中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談到學行書,許多人都只重視具體步驟和方法。其實在學行書前有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那就是學習行書認識和態度方面的問題。任何一種學習都有個過程學習書法包括學習行書從不會到會
二小書法/書法名作窺探說起王羲之,必然讓人想到他的書法,想到他的書法,必然就會談到他的《蘭亭序》。我們都知道《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件極品之作,也知道它是“天下第一行書”,更知道他是最好書法,但是
此捲款署“湖州觀堂與受益外郎飲酒一杯之餘,便覺醉意橫生。戲書此卷,爲他日一笑之資。孟頫”。“受益”名張謙,大德元年前後,曾官江浙行省檢校。“觀堂”是佛寺中修習的場所。據趙氏《重修觀堂記》,湖州的觀堂始
此捲款署“湖州觀堂與受益外郎飲酒一杯之餘,便覺醉意橫生。戲書此卷,爲他日一笑之資。孟頫”。“受益”名張謙,大德元年前後,曾官江浙行省檢校。“觀堂”是佛寺中修習的場所。據趙氏《重修觀堂記》,湖州的觀堂始
貓腰藝術帶你欣賞元朝趙孟頫《秋聲賦》行書欣賞
貓腰藝術帶你欣賞元朝趙孟頫《秋聲賦》行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