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Posted 凡夫

篇首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古語有云:善爲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易儒釋道莫不認同。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明代大家方孝孺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裏寧,爲 善事者子孫興。行善事積德性,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家庭子孫,你的德性影響着家風和子孫,在別人眼裏你與你的家人也一體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爲家庭子孫積德。

反之,你作惡,也是在爲家庭子孫積累罪孽。有修養的善人,人們稱之爲君子。對此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與人爲善,就是君子。

儒家說:人有善行,衆必敬之

《孟子·公孫丑下》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義。合道之人,內心大度,氣質平和,舉止得體。他的爲人,讓人如沐春風;他的行事,讓人信賴有加,讓人能夠信服追隨,進而一呼百應,這樣的人怎能不成事呢?“善人者,人亦善之也”。

道家說:人存善念,天必佑之

《老子》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是因爲天道無所不容,對萬物一視同仁;常與善人,是因爲只有“善”合於寬容世間、利於衆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對我們一視同仁,做不做得成一個大寫的人,就全靠我們自己,你的選擇決定着你內心質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寬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善之一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累土。行不行善,積不積德,最終將成就人的天壤之別;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積德是人道倫理,其實更是天道規則。

佛家說:人懷善意,心必寬之

佛經中有句話: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爲只知道懼怕後果,於是只知道拜佛;菩薩之所以是菩薩,是因爲知道一切的果必有其相應的因,消除惡因自然就消除了惡果,於是最終能夠成佛。

除此之外,真正的智者,還能更進一步知道,如果積累的是善因,所得的還會是善果。所以行善,總是和積德聯繫在一起。

這就是智慧的差別。正是因爲智慧深遠,所以佛家纔講慈悲。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於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進入惡性循環;智者悲憫故眼界大,於是路越走越寬。

一心內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闊。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惡;何去何從,只看如何抉擇。

德,很多人以爲是修養,其實是智慧。善很多以爲是品格,其實是高明。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相关参考

福氣滿滿 年年有餘

『容菱』【段泥/210ml/劉素素/手工作品】壺銘:『容菱』【段泥/210ml/劉素素/手工作品】壺銘:福氣滿滿,年年有餘。此壺口蓋寬廣,出入茶湯便捷;器型圓潤飽滿,做工精細完美。刻繪題材、角度新穎獨

历史军事 5G賽道,榮耀遊刃有餘

5G賽道,榮耀遊刃有餘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榮耀為外界貢獻了一場絕無僅有的自研技術大閱

历史秘闻 南唐為什麼覆滅

公元965年,後蜀被宋所滅,皇帝趙匡胤派了一位名叫呂餘慶的人駐守成都。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宋太祖有意為之,一年前,後蜀君主孟昶寫於除夕夜的春聯中,剛好有「餘慶」二字。所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秦朝一代名相李斯,死有餘辜

大家對李斯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秦朝的一代名相。小時候看秦始皇的一些影視劇,覺得李斯死的真可惜,就開始恨趙高和秦二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歷史的了解變多之後覺得李斯真的是死有餘辜。李斯是被趙高給腰斬

老實人不懂圓滑處世,熟背古人的這三句箴言,也可以遊刃有餘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個靠譜的人?熟記老祖宗的這三句箴言,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古

老實人不懂圓滑處世,熟背古人的這三句箴言,也可以遊刃有餘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個靠譜的人?熟記老祖宗的這三句箴言,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古

釋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門閥政治》導語:史學大家田餘慶於今日凌晨去世,重溫田餘慶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是對他最好的紀念。本文主要解讀「王與馬共天下」的歷史成因。瑯邪王氏諸兄弟與晉瑯邪王司馬睿,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密切關係

釋王與馬共天下

《東晉門閥政治》導語:史學大家田餘慶於今日凌晨去世,重溫田餘慶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是對他最好的紀念。本文主要解讀「王與馬共天下」的歷史成因。瑯邪王氏諸兄弟與晉瑯邪王司馬睿,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密切關係

历史典故 必有一彪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出处《癸辛杂识》(续集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原文: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

历史典故 虎生三子 必有一彪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出处《癸辛杂识》(续集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原文: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