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精惟一,慎獨之功

Posted 儒家

篇首语: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惟精惟一,慎獨之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惟精惟一,慎獨之功

惟精惟一,慎獨之功

作者:蘇樹華

先說說惟精。惟精的“精”,就是這個精細的“精”,就像我們做一件事,精心地做,細心地做,《詩經》所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佛家所謂“常自覺察”。如此綿密,如此精進,只爲致一,只爲純一,這便是惟精的功夫。

再說說惟一。惟一的“一”,就是這個獨一無二的“一”。這個“一”,儒家稱爲“良知”,稱爲“天理”,佛家稱爲“唯我獨尊”的“我”,孟子稱爲“萬物皆備於我”的“我”,莊子稱爲“萬物與我爲一”的“我”。這個“我”,這個“一”,自他不二,人人皆同。一切修行,只爲見得這個“我”,只爲迴歸這個“一”,儒家雲,“知天命”,“明明德”。佛家雲,“花開見佛”,“明心見性”。

陽明先生的用功方法,就是禪宗的用功方法,只是他出於對儒家的特別維護,而極力地迴避了佛家的名相概念,他用儒家的名相概念,及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表述了儒佛不二的實際。

陽明先生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爲惟精而求惟一也。”我們需要了解“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真正含義。

博學,不是掌握很多的知識,做個百科學術家。向事事物物上用功,掌握很多的知識,這依然是事相上的功夫。在事相上用功夫,住着在事相上,以爲住得時間長了,功夫到了,就能成爲一個聖人。如此見解,如此行持,則不能見道,不能成聖。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個“放心”,就是放開我們的心,令其廓然大公,令其朗照十方。這樣的自心境界,便是博學的境界,也是博學的功夫。

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皆不是事事物物上的功夫,而是反觀自見的功夫,而是反身而誠的功夫。反觀自見,反身而誠,誓要見到這個蓋天蓋地的良知心體,誓要見到這個廣大無邊的妙明真心。如是反觀,如是而誠,便是“惟精而求惟一”的功夫。佛家雲,屏息諸念,一念不生。正於麼時,哪是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心?如此反觀,如此自見,便是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功夫。

相关参考

國學智慧丨慎獨的三個境界,人生的三重進境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

什麼叫慎獨

古人歷練人生分爲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倘若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很顯然,“修身”屬於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飽學,

历史秘闻 你讀過曾國藩的《誡子書》嗎

曾國藩誡子書清代:曾國藩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

历史秘闻 你讀過曾國藩的《誡子書》嗎

曾國藩誡子書清代:曾國藩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

知名人物 黄惟一人物简介

·黄惟一黄惟一,养猪学家。从事养猪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40余年,在养猪学领域造诣很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热爱科普工作,从事科普创作,推广普及养猪科学技术。为我国养猪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

惟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提起来莺儿来如果你不知道,那是毫不奇怪的。然而,来莺儿是惟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你知道吗?无论戏剧还是小说,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大多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历史上的女阴谋家、女野心家随便扫扫就一大堆,但出色的女政治家却鲜见。女人并不是天生就热衷于鸡零狗碎,只是她们的空间太小,要想抢到糖吃,不得不越发显得阴冷、狭促、歹毒。而仅仅有心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

历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历史上的女阴谋家、女野心家随便扫扫就一大堆,但出色的女政治家却鲜见。女人并不是天生就热衷于鸡零狗碎,只是她们的空间太小,要想抢到糖吃,不得不越发显得阴冷、狭促、歹毒。而仅仅有心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贪天之功的主人公是谁

  贪天之功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释义  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宪秦国的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贪天之功的主人公是谁

  贪天之功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释义  把别人的功劳归于自己。  贪天之功典故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宪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