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馮鞏書法,再看潘長江書法,差距一目瞭然,他標價4800沒人買
Posted 作品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看完馮鞏書法,再看潘長江書法,差距一目瞭然,他標價4800沒人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完馮鞏書法,再看潘長江書法,差距一目瞭然,他標價4800沒人買
馮鞏,出生於1957年的天津,原名馮明光,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的得意弟子,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總監。
他在演藝事業的業餘部分,他還愛好舞文弄墨,閒來寫寫畫畫,好不愜意,看一下這幅《融通四海》,線條流暢,運筆自如。
圖為馮鞏書法作品“一筆龍”。在拍賣網站上價格達到了1500元。
圖為馮鞏書法鑑賞。清風朗月,這幅字是在仿古宣紙上寫的,飄逸瀟灑,氣質高雅,不拖泥帶水。
潘長江是家喻戶曉的笑星,他的矮個子和寸頭早已成為演藝界一道標誌性的風景。然而,在“矮子爬坡——步步登高”的背後,他與高個妻子楊雲的愛情故事卻鮮為人知。潘長江調侃地說:“咱倆雖然落差較大,但心靈距離為零”。
接下來來看看同為春晚常客的潘長江書法“清風明月”。
圖為潘長江書法作品:“知足者常樂”。影視名人跨界,書法水平良莠不齊,這幅“知足者常樂”,規格均為4.6平方尺,以4800元起拍,但流標了。
圖為潘長江書法作品。
相关参考
魏晉書法魏晉書法承漢之餘緒,又極富創造活力,是書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魏晉書法規隋唐之法,開兩宋之意,啟元明之態,促清民(國)之樸,深刻地影響了歷代書法並影響著當代書法的發展。
說起民國書法的出版,早已引起公眾的注意。以筆者有限的閱讀,值得提起的有四川美術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三卷本《民國時期書法》,河南美術出版社在1989年也出版過一卷本的《民國書法》。這次河南美術出版社不
微信朋友圈有一張施工現場圍擋的圖片,全部是用裝裱好上框的書法作品,由於圖片比較小,看不清落款作者是誰?書壇同道,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作品。也總算物盡其用了!!
微信朋友圈有一張施工現場圍擋的圖片,全部是用裝裱好上框的書法作品,由於圖片比較小,看不清落款作者是誰?書壇同道,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作品。也總算物盡其用了!!
談東漢審美文化,不得不談書法。書法這門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在漢代,特別在東漢時代經歷了一次重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遷,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表意文字在這裏終於蛻變爲魯迅所說的一門自覺的“飾文字以觀美”的書法
我們時常聽到一些書法愛好者苦惱書法學習效果慢效率低,實際上這於學習方法不完備有關係。學習書法除了描紅和臨摹、背臨、合臨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而且一直貫穿整個書法學習的過程,就是——讀帖。臨摹學習
本次歸納時間為從秦漢至清朝。安徽省,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衝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
一、書法藝術什麼是美?什麼是美:就是好看,耐看,就是能吸引人看,就是能回味。書法本身最基本的就是一種漢字的組合,要好看,要耐看,要能吸引人,務必就要最基本的讓人能看懂,能看明白。隨之才能去體會書法藝術
書法文化在我國傳承了上千年,源遠而流長,從古至今出了許多的書法大家,留下了許多像《蘭亭序》、《三希寶帖》、《伯遠帖》等舉世名作。而作為中國極簡風奠基者的宋徽宗開創的瘦金體也是讓人沉醉。正是這些書法名家
書法中王羲之父子的區別書法密碼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