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每日一帖——《七律詩》
Posted 汴梁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華書法每日一帖——《七律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華書法每日一帖——《七律詩》
中華書法每日一帖——《七律詩》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天津薊州區)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後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於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據《鮮于府君墓誌銘》記載,鮮于樞的高祖曾經做過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蒙古軍隊攻下德興府後,攜家南逃,走到居庸關被“盜”所殺,祖母帶全家到處奔波,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鮮于樞的父親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於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揚州、杭州之間。鮮于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
鮮
於
樞
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鬍鬚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致他與周圍環境及上層當權者的種種衝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後,鮮于樞先後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於錢塘(今浙江杭州),年僅57歲。其墓位於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內(杭州城西森林公園)。
相关参考
阿列克謝·薩布羅夫。學員們在練習書法。莫斯科世界書法博物館一角。書法培訓課堂。莫斯科世界書法博物館供圖在莫斯科索科利尼基公園內,有一座別具特色的世界書法博物館,裡面珍藏著來自70個國家的書法名家的50
历史秘闻 龐中華的硬筆書法人盡皆知,今天我們來看看他的毛筆書法
龐中華,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和詩人,四川達州市人,生於1945年10月21日,1965年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勘探專業。當代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主要開拓者。現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名譽主席,龐中華硬筆書法學院
沙孟海《榜書龍》175×175cm1986年沙孟海書學院藏中國書法是中華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古人云:字如其人、書為心畫。就是說一個人寫的字,直接體現他的性格、氣度、人格等等。放而言之,歷代書法史,實際上
历史秘闻 秋風乍起,讀《秋思》詩寄託深深思念,看漂亮行書品味傳統書法
今天分享用行書書法寫的《秋思》詩。《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寫的一首思鄉詩,一句“洛陽城裏見秋風”,頓時讓人感覺到了秋的蕭瑟、悽清、悲涼。於是,在這秋風乍起之時,詩人在洛陽城裏,忽然想起了家鄉的親人,忍不
談東漢審美文化,不得不談書法。書法這門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在漢代,特別在東漢時代經歷了一次重大而深刻的歷史變遷,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表意文字在這裏終於蛻變爲魯迅所說的一門自覺的“飾文字以觀美”的書法
李隆基(685-762),廟號"玄宗",亦稱為“唐明皇”,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同時,風流皇帝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經過白居易《長恨歌》詩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詩被選入了課本,其餘都是垃圾
說到詩歌,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唐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今天,小編講的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皇帝!他就是乾隆。乾隆,清朝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叫愛新覺羅·弘曆。他在位六十年。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詩被選入了課本,其餘都是垃圾
說到詩歌,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唐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今天,小編講的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皇帝!他就是乾隆。乾隆,清朝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叫愛新覺羅·弘曆。他在位六十年。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是中國漢字的書寫藝術,一直以來書法在中華文化中都佔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是國人印在骨子裏的東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代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顏真卿、
這位唐代女中詩豪,六歲寫詩被父親怒斥失行婦,年過半百被招入宮
唐代出現了一位奇女子。,她生性浪漫,在書法、詩詞、音樂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唐詩紀事》評價她為「女中詩豪」,而男性詩豪正是享譽大唐的劉禹錫。,她很小的時候,就在詩詞一道上展現出了才能。,1、,六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