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有啥特色
Posted 服饰文化
篇首语:孙竹新添绿玉枝,稚禽学习绕檐飞。动中会取归根意,雨过白云横翠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族服饰有啥特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白族服饰有啥特色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现,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还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特性和人文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没有自我服饰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民族。白族的服饰文化深受南诏、大理国等文化的滋养,兼顾了实用和美观,给人以得体、大方、端庄、个性、华丽等等舒服的感受,进而在历史的积淀和发展中形成深厚的民族服饰文化,成为代表白族的显着特征之一,也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
白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体现在服饰的基本色素之中。白族尚白,在服饰中,素以白色主基调的服饰为美。而白色,在色素中,所代表的主涵义为“尊敬、纯净、简洁、和平、谦卑、精密”,由此给人的色感是“明快、纯真、清洁、高雅”。白族与“白”有天缘,民族的命名用“白”,民族服饰的主要色彩基调也用“白”,这绝是一种巧合之中的必然。
而当我们将白族的历史文化与服饰文化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更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无论是在审美方式上的唯美、思维方式上的简洁、性格体现上的谦和、日常工作中的精密都是其“白”主色素下的生动呈现。
透过深厚的白族服饰文化,我们可以看到白族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白色的选择,是一种对色彩的崇拜,更是一种对民族特性的规定,白族服饰呈现的既是一种历史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本质和特性。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和谐元素浓郁的精美图案中。白族手工技艺精湛,在服饰文化中,素以手法细腻、图案精美的头巾、飘带等搭配服饰为美。在如今的大理地区,只要你走进,金花们便会自豪而娴熟向你讲白族头巾“风花雪月”的故事,让你觉得头巾已不是服饰,而就是大理金花自己,就是大理“风花雪月”,就是大理本身。
回过来讲,在白族服饰中用于搭配的飘带、头巾、束腰上所绣的图案以及金花们脚下所穿的绣鞋,图案都以花草、飞鸟、蝴蝶等为主。
这些图案进入视线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精细做工之下的图案美,然后就会使人不禁往图案背后去联想大理的“风花雪月”、“文献名邦”、“万蝶齐飞”、“洱海映月”等等。
但当我们平静下以后,我们只要将这些元素赋予生命,那么就是一幅时下倡导的“和谐、和美、和顺”图。于是,我们不得不抛开以往对白族服饰刺绣做工精美、寓意丰富、祈子祈喜、消灾祈福等的粗浅理解,而上升到体悟白族服饰文化所蕴涵的和谐、和顺、和美中来。
相关参考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洱源凤羽鸟吊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纯朴的白族姑娘,名叫玉莹。她每天上山砍柴,以打樵为生,养活年老眼瞎的母亲。有一天,玉莹上山砍柴,口渴了,在一道陡崖前寻水喝。忽然,岩洞里飞出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洱源凤羽鸟吊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纯朴的白族姑娘,名叫玉莹。她每天上山砍柴,以打樵为生,养活年老眼瞎的母亲。有一天,玉莹上山砍柴,口渴了,在一道陡崖前寻水喝。忽然,岩洞里飞出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羌人古代服饰资料甚略。大致说来,多以皮裘、毛麻织品为衣。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纺织毛布简单,其产生应该也是三千年前的事。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后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
在高度发达的白族文化体系中,白族龙文化作为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始终贯穿白族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它以当事人和见证人的双重身份接受和目睹着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在它身上体现着白族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地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的民间歌唱艺术也具有的水平。在白族民间,既流传着大量的山歌、小
蒙、段时期,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这个边远地区,不仅文学方面有和中原一样的灿烂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其光辉的一贞。最早可考的是唐代的《南诏图志》和宋代的《大理图志》。史载:“唐制,令诸州作图。三年一造,送职
蒙、段时期,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这个边远地区,不仅文学方面有和中原一样的灿烂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其光辉的一贞。最早可考的是唐代的《南诏图志》和宋代的《大理图志》。史载:“唐制,令诸州作图。三年一造,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