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 沁源围困战
Posted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 沁源围困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革命战争 沁源围困战
旷日持久的沁源围困战1942年 10月,驻山西日军第 69师团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北部进行“扫荡”,l1月主力撤回原防,留一个大队和部分伪军在沁源县城和阎寨、中峪店、交口等镇修建碉堡、公路,企图蚕食太岳区。八路军太岳军区决心利用根据地有利的群众条件,以第38团、第 25团和第 59团各一部为骨干,结合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对日军实行空室清野和长期围困,使其无法立足。在围困作战指挥部指挥下,首先动员和接应城镇居民全部转移,把粮食带走,水井填死,河流切断,把县城变成空城、死城;同时将主力和民兵编成 13个游击集团,每个游击集团又分成若干小组,到处袭击日军,破坏公路,敷设地雷,炸毁桥梁,拦击日军运输队等等,因为游击小组行动灵活,随处都是,像麻雀一样飞来飞去,忽东忽西,被群众称之为“麻雀战”。就是这种“麻雀战”,打得日军防不胜防,日夜不安,寸步难行,吃饭、喝水都成问题。在需要时,则把游击集团集中起来,利用夜暗保护群众耕种和收割,防止日伪军出城抢粮。开始时,日军依靠从几十里路外的沁县向沁源运送粮食弹药,勉强维持占领。但太岳军民长围不懈,日军虽以第 36师团一个大队、独立混成第 6旅团一个大队,先后两次换防,仍不能摆脱困境,缺粮时不得不杀军马充饥。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日军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补给越来越困难,先是被迫放弃阎寨、中峪店据点,只守沁源县城和交口,最后终于熬不下去,于 1945年 4月 l1日在驻沁县日军接应下全部撤走。沁源围困战长达两年半,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威力,被誉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相关参考
在沁源赤石桥乡师庄村西南角,有一个知死墓群。我们小的时候就看见过。经过岁月的洗涤,现在只留下一两个了。小时候看热闹,现在才知道它的珍贵。师庄村全貌知死墓位置知死墓位置知死墓,还有的地方叫自死墓。比较正
在沁源赤石桥乡师庄村西南角,有一个知死墓群。我们小的时候就看见过。经过岁月的洗涤,现在只留下一两个了。小时候看热闹,现在才知道它的珍贵。师庄村全貌知死墓位置知死墓位置知死墓,还有的地方叫自死墓。比较正
1.朱启善在沁源的历史平顺县石城镇克昌村原名密峪村,因1942年抗日战争时村里白克昌带领一个班的人参军,为了表彰他,当时平顺县人民政府把密峪村改成克昌村,扩大了影响。1943年在沁源一区任武委会主任的
“中国最强者”亮相《时代》周刊一代枭雄袁世凯在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近3个月后病亡,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为掌控北京中央政权,各派逐鹿日渐激烈。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中
“中国最强者”亮相《时代》周刊一代枭雄袁世凯在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近3个月后病亡,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为掌控北京中央政权,各派逐鹿日渐激烈。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中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部将令孤潮把唐朝将领张巡围困在雍丘城中。张巡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命令士兵扎了l000多个草人,给草人罩上黑色的外衣,夜里坠下城去。令孤潮的士
西庇阿的惊人杰作,在镇压西班牙人暴动时,用筑城的办法围困敌人
公元前二世纪中期,西班牙各族人民为了反抗罗马的统治,曾经多次举行暴动,史称西班牙战争。战争此起彼伏,持续了20年之久,给罗马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一、罗马驱逐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几乎征服了整个西班牙
曹操率大军讨伐张绣,把张绣军围困在南阳城内。张绣关闭城门,坚守不出。曹操不急于攻城,而是围城观看了三天,第四天,曹操命令士兵在城西北角上,堆放干柴,而且召集诸将,扬
抗日战争爆发后,万里江山万里血,万万民众万万军,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沉沦的中华民族逐步醒来,国家凝聚力、民族认同感逐步提升。“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更有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部将令孤潮把唐朝将领张巡围困在雍丘城中。张巡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令士兵扎了1000多个草人,给草人罩上黑色的外衣,夜里坠下城去。令孤潮的士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