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是庸将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括真是庸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括真是庸将

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他变成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是我翻看史料发现,在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骂赵括的,南宋后特别是明一代对赵括持贬低态度的特多(特别是如果有武将领兵战败了,弹劾的奏折上一般都是“某某某,类赵括之流,欺君罔上丧师辱国什么的),个种原因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宋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而特意制造这个状况,但是我们现在现次分析长平之战的经过过程,也不难发现,赵括的性格虽然有缺陷,但他仍然不失为战国的名将之一。

当初换将,虽然说有秦国的离间计。但是赵王是问过乐毅的,乐毅推荐的就是赵括。说赵括少年就在军中,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他治军严整。在阏与和父亲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军中都敬畏他,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且长平之战拖到后面赵国撑不下去(缺粮),赵王举行御前会议,商议更换前线主帅廉颇,到场的赵国全体精英,一致同意,唯一表示反对是蔺相只是认为赵括也不能担此重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点:

第一、赵括,至少他的治军素养是得到赵国上下一致认可的。

第二、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赵括是赵国前线主帅的不二人选。

因此说,把长平之战失败的罪责扣在他的头上,我觉的有失公道,至少这些在后面一手谋划的赵国君臣也要承担责任。

而赵括的出击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的赵国军队善攻,秦国善守。但是廉颇,却是擅长守城之将,从后面邯郸之战可以看出,廉颇确实很会守城,硬是用十万老弱残兵抵挡秦军四十万精锐而且足足撑了三个月,直到合纵联军赶来增援。如果一开始赵国就用赵括为将,长平之战的结局绝不会这样的。

而且秦国经过商鞅的变法,经济实力比赵强大太多了。廉颇的坚守让秦吃不消,而让赵差点崩溃。如果秦军占有赵上党,则完全控制了河东这个战略重地。北上可取赵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西越过太行山可直接威胁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且秦国占据了韩国的上党地区,赵的上党地区也是守不住的,不出击不行。

赵括到达前线后,史记中很多记载说他更换前线将领,更换战地守则,但是却没有记载他除了做以上的工作以外还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绝没忽悠大家,这事记载在战国时期的一本魏国史书名叫《广成子》中,它侥幸逃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史真相告诉后人),可见一个会亲自去勘查地形的将军他怎么可能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呢?

而且赵括出长平迎战战神白起,两个人使用的战法是一样的——都是迂回敌后,切断后路。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白起成功了,他失败了。

赵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下雨丹河河道变宽而打道回营。这就是长平一战最关键的地方了,而在长平被围的46天里(记住他出营时只带了3天的口粮),粮断援绝下却每每带头冲锋最前,杀伤秦军一半以上的人数而自家军队不乱,这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如果赵括不死,而赵军绝对不会投降。一个在粮断援绝46天而让军队不乱的将领,绝对不会是一个庸才。

如果赵括突围出去,那么失败的那个绝对是白起,当然,运气没在他那边,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40万大军竟然冲不动2万5千秦军防守的后防线,由于缺少史料,这个问题可能要有待后人去解决了!

相关参考

赵括真是“纸上谈兵”之辈吗 断粮后死磕白起46天

前260年,长平古战场,秦军四月攻赵,秦军主将已是王,赵军主将已是廉颇,“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 白起大破赵括的地方在哪

赵括是怎样失败的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

白起和赵括的长平之战,白起与赵括的故事

白起和赵括可以说,长平之战对于白起和赵括、秦国和赵国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之后,赵国因为损失的兵力人力惨重,而被迫降低的国民生产力、创造力、行动力,从此也不再有当时的辉煌,丧失了统一六

赵奢的才能与赵括有何不同? 赵奢和赵括关系

...名将之一,是马姓先祖之一,也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经在阙与之战中大破秦军、与田单论兵而胜,曾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官拜上谷手。赵奢大约60多岁去世,葬于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赵...

我们是不是冤枉赵括了

赵括因为「”纸上谈兵”的典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也有不少人为赵括打抱不平,觉得他的失败有些冤枉。为什么说他有些冤枉呢?一是要求赵括全力出击,和秦军决一死战的是赵孝成王。赵括不过是执行赵孝成王

赵奢的儿子是赵括吗

赵括赵奢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人物,其中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现在他还是人们嘲讽的对象,而赵奢则是赵括的父亲,他有着优秀的才能,曾经在阏与之战里面击败了秦军,为赵国得来了一场大胜。赵奢

[煮酒论史]庞统之才干堪比马谡、赵括

庞统之才干堪比马谡、赵括从文章标题看出,这三位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中理论家,姑且把他们列为理论型的军事家吧!但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这都源自于他们的军事实践没有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很失败。先从赵括说起,赵括他

赵括替廉颇背黑锅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到今天,赵括足足被人们冤枉了两千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誓死保卫自己祖国

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并非“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赵王因为国力不济,不能用廉颇的固守之计,只好以赵括既代廉颇。而赵括主动出击,不是没有胜机,可惜赵军粮草、兵力都不足,这才无力回天。即使如此,赵括也大量消耗了秦军的有生力量,没让秦军占到大便宜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