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郑庄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不是齐桓公

Posted 春秋 齐桓公 郑庄公

篇首语:不怕山高,就怕脚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而是郑庄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不是齐桓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而是郑庄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不是齐桓公

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春秋战国齐桓公强势称霸

而是郑庄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不是齐桓公

春秋时期,中国的牛人太多。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这些霸王们,史学家们大书特书,但是汉字君今天要告诉大家,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绝对不是这些人,而是名字不太响亮的郑庄公,曾经作为诸侯霸王,带着泱泱大国齐国四处干仗。当然,如果没有郑庄公的攻伐,大周天子还不能如此窝囊,让后世的齐桓公等成为春秋五霸,合众联恒……郑国和周朝原本是一个祖宗!

武王伐纣,建立了大周朝,大周朝分封姬姓同宗及王侯将相到各地建国。其实,当时的国与现在的县差不多,实际上还是隶属于中央的一个地方政府。与现在不同的是,各个地方政府可以世袭制。

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就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所以都是姬姓。

郑国真正牛逼是从保护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郑国一直保卫左右,很得平王信任。而此时的周朝,遭犬戎之乱而东迁,已经到了不靠诸侯国的救护就不能自保的地步,丧失了往日的实力和威望。犬戎之乱又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人们对周朝的迷信,向社会公开展现了礼仪制度的虚弱和强力的重要。

在当时,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室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鉴于这些情况,郑庄公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坚决地放置于郑国,以极大的精力经营自己的国家,终使郑国成为东周初期崭露头角的诸侯国。

郑庄公要发展自己的国家,首先遇到的是地理条件的制约。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鉴于这种情况,郑庄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标定于宋国,这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为了实现对于宋国的军事胜利,郑庄公实行了以下的战略方针:第一,和齐、鲁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齐、鲁处在宋国的东北部,建立了和齐、鲁的同盟关系,就形成了对宋的牵制和包围,他几次和齐、鲁二君约会,在攻取宋国的郜、防二邑后将其送给鲁国,都是为了巩固三国的同盟关系。第二,假借王命伐宋,号召列国。郑是一个新起的小国,在诸侯中未孚众望,但郑庄公是周朝卿士,具有特殊的身份,于是庄公宣称宋公久缺朝贡,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讨伐。郑国通过这种方式纠合了更多的国家,又形成了对宋国的舆论压力,事后还对不追随出兵的许、郧(今山东宁阳东北)小国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训,几乎灭掉许国。第三,扶植宋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宋国前君主的儿子公子冯出奔到郑,宋国曾为此出兵讨之,郑庄公对公子冯采取保护措施,厚相招待。宋国在一次内乱后,国人欲迎立公子冯为君,公子冯临行前,泣拜于郑庄公之前表示,自己返国后,“当世为陪臣,不敢贰心”。

在郑庄公的执政期内,郑国确实取得了对宋国的胜利,但郑国又从来无力吃掉宋国,这种和平胜利是郑对于宋所能取得的惟一形式的大胜利,这里,不利的政治地理环境起了决定的作用:郑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又几乎无险可守,即使某一天有力吃掉宋国,那相邻的大国也绝不会坐视其崛起,必然要以武装干涉的形式使郑回到自顾不暇的地步。事实上,到了春秋中后期,南北大国为了争霸天下而斗武,就把郑国沦到了争霸的夹缝中而常常使之喘息不定,北晋南楚各怕对方吃掉自己或伤害自己,需要一个避免正面接触的缓冲地带,因而各需郑国以屏障的角色存在于自己身边,但它们又要打击对方、示威于天下,因而郑就成了经常的用兵之地。郑庄公之后有几世执政,常常是朝晋暮楚,实在是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得已所为。而这是郑庄公本人所不曾料及的。

郑国和大周互换人质

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郑庄公还有一个如何对待周天子的棘手问题。

作为周朝卿士,他应当尽忠于王室,他是诸侯瞩目和敬重的人物,但他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在对本国的经营上,要兼并、扩张,要破坏周朝既定的实力划分,甚而要凭实力号召列国,那必然和周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看着郑国欺负周边小国家,大周就去质问郑庄公了,庄公东拉西扯为自己找理由,最后说这样吧,你要是不信任我,我把太子放到你那做人质,相反呢,你也把太子送到郑国来,不做人质,做看守关,随时看我做啥事,如果做了一些不对的事,也好便于向大周汇报。就这样,双方互换太子。

时间一长,周桓王就开始感觉不得劲,我堂堂的宗主国,竟然和一个下属国家交换人质,多没名啊,特别生气。而此时的郑庄公也在酝酿该打击下王室的气焰,抬高自己在诸侯国的身份和地位。郑庄公考虑到主动出击打周王室,不太合适,容易让其他国家数说,所以就想了一计。临到秋天,郑庄公就到周朝割其麦子,这时候的周朝已经羸弱不堪,大臣说咱打不过郑庄公,咱就忍了吧,周桓王一听那就忍了吧。但是,郑庄公继续到周地割庄稼,周桓王一看这还了得,于是联合了三个国家打击郑国。这三个国家基本就是打酱油的,狐假虎威,原本是想到郑国抢点东西就走,一看郑庄公真打仗了,三个国家就撤了,这个时候就剩下周桓王了。王室的兵卒基本都是仪仗队兵,踢正步很牛逼,一遇到打仗,基本就废废了。

周桓王大败回国,郑庄公又主动谢罪。但是,这一仗影响很坏,暴露了周王室的腐败和无能,毫无战斗力,导致以后霸王频出,都敢叫板周王室。

曾经的春秋霸王为啥后来不行了?

这一仗,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庄公英雄一世,但也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失误。

一个重要失误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昭公和厉公(公子突)之争,使郑国形成两君并立的混乱局面,为害甚久。

另一重要失误是重用高渠弥,这为郑国留下了严重后患。前695年,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时为太子的昭公反对,庄公不听,执意用高渠弥任大臣。及昭公为君,高渠弥害怕昭公借机杀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昭公弟子亹为君。

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逐渐衰落。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春秋战国齐桓公强势称霸

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在齐桓公在位的期间,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因此逐步强盛起来。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九合诸侯

桓公二年(前684年),在长勺被鲁国击败。桓公五年(前681年),攻打鲁国,鲁国战败,鲁庄公请求割遂邑求和,桓公答应了,与鲁国在柯会盟。曹沫用匕首在坛上劫持桓公,说:“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桓公答应他。在曹沫拿掉匕首后,桓公后悔,要不给鲁国土地而杀曹沫。管仲劝阻说:“不可丧失天下诸侯的信任。”于是就归还了鲁国土地。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以前侵占鲁国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燕国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七年(前679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田完的后人夺去了姜姓齐国的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国,桓公出兵救援。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到汉水岸边去问吧。”联军推进至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联军退回召陵。屈完前往召陵向齐桓公请求讲和,桓公同意。桓公和屈完检阅部队时,对自己所率领的联军赫赫军容感到非常骄傲。而屈完在此时劝解桓公“以德绥诸侯”。于是参与联军的诸侯们和屈完举行盟誓后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民权)。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一匡天下

周惠王晚年宠爱王子带,意欲废掉王子郑的继承权,但未决定即去世。后王子带与其母联合郑国、楚国欲武力登位。王子郑私下会见桓公请求桓公召集诸侯支持自己。桓公与八国诸侯会盟,以吊丧为名在洛阳附近炫耀武力,表示对王子郑的支持,后王子郑继位,是为周襄王。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

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卫国和邢国,杀卫惠公,桓公出兵救援,扶立在齐国的卫国公子毁,是为卫文公。

相关参考

唯一被仁君齐桓公屠城的诸侯国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在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公认的一代霸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秉持着公平与正义的霸主,竟然也曾经狠心用屠刀灭掉了一个国家。齐桓公在称霸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时期)

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一度称雄中原的郑庄公逝世后,其霸业亦随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齐桓公。他重用具有改革思想的管仲等人,制定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图霸战略。齐根据其地近东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揭秘晋文公之死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揭秘晋文公之死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揭秘晋文公之死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晋文公当初在外面逃亡的时候那叫一个惨,这个国家待一段,那个国家住一会。没有固定的住所,各个国君有对

史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春秋霸主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齐桓公是

齐桓公称霸中原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故事。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之年。此前,齐国曾几度与鲁国交战,但没有取得多少胜利,这使齐桓公与管仲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

管仲如何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他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使自己的才能尽得施展。不仅成就了齐国东方强国的雄姿,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显赫身份,更成就了自己生前身后的英名。一、得遇知己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

齐桓公登门访士的真相是什么

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齐桓公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事迹是有目共睹的,齐桓公登门访士真相,齐桓公登门访士的启示。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公元前7

历史转折全集优酷

1.中国历史的转折性事件有哪些黄帝打败炎帝,华夏族形成夏启建立夏朝,家天下平王东迁,春秋开始郑庄公初霸,诸侯开始争霸初税亩,土地私有化齐桓公称霸,五霸时代开始三家分晋,战国开始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崛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