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的惊人之处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佩孚的惊人之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佩孚的惊人之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急于在占领区建立傀儡政权,于是找到吴佩孚,吴将计就计,与日本人一起召开了记者会。会上,吴突然提出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等主张,令日本人颜面尽失。1939年吴伤了牙齿,日本特务介绍日本医生为他治疗,却得了败血症,离奇去逝。  早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游行途中示威者捣毁并焚烧了卖国官员的私宅。军警逮捕了三十来个“暴徒”,激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5月9日,远在南岳衡山之下的吴佩孚,在湖南驻地,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吴佩孚爱国之心可鉴。数日后,他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对日本背水一战!当时军中传唱的军歌就是他填的<<满江红,登蓬莱阁>>:“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莱山游,念弥陀!”充满了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日本人听了很不舒服,当时有一个日本记者到洛阳采访,当面质疑:“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吴佩孚正气凛然答道:“我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富士山呢!”那个日本记者只好灰溜溜而去。     吴佩孚在1924年败军之际,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到了汉口,日本人探询他有无东游日本之意,他回答道:”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 逃到四川奉节白帝城以后,日本人又派特使找到他,答应给他财力和武力的大力支持,帮助他报仇雪耻,恢复霸业。但是,吴佩孚却不为所动,他对日本人的回答是: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1925年,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他借款,不须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在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王,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当即通电反对。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加以拒绝。他写一首诗:“国耻传来空有恨,百战愧无国际动。无泪落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表达他的惨痛心情。他曾写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诗中“醇酒妇人”是指当时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名星胡蝶跳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要他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也俨然拒之。1938年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又要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 他在日寇为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扔下日寇为他准备的讲稿,严正声明:1、和平者,要和必先有平,平,就是平等,为了做到平等,日军必须撤出北平,2、华北是中国之领土,要解决华北问题,必须由东京与重庆谈判。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投敌后,极力拉吴佩孚与他合作,一块干卖国勾当,汪派亲信陈中孚赴北平晋见吴佩孚,委婉地转达了汪精卫的意思,说吴佩孚如能附敌合作,将让他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兼任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还没等陈中孚说完,吴佩孚霍然站立,毫不容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吴佩孚边骂边顺手拿出一个手卷,递给陈中孚说:“这是我亲笔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你替我带回去,送给汪精卫!”陈中孚展开手卷,一行行工整有力的字出现在眼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中孚满面通红,仓皇而出。那时,吴佩孚最喜欢梅花,以凌霜傲雪的梅花自况。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最终死于日本特务军医之手。他自撰的对联总结了他的一生: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一位佩服他亮节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送来一副挽联写道:“败师不入外租界,正谊羞登傀儡场。”对吴佩孚之死,北伐中打败了吴佩孚的蒋介石亲致唁电给北平什锦花园吴公馆: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蒋介石在重庆为他开追悼会,亲送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国民政府与最高国防委员会还分别决议,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重庆的报纸上,誉吴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当时驻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也对记者发表谈话,对吴佩孚大义晚节给予高度评价。     吴佩孚在外寇当前,国难当头之时,在大是大非面前,大义凛然,不畏敌寇所挟,不为日伪利诱,决不卖国求荣,坚守人生底线,断然拒当汉奸傀儡,表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操和气节,确实难能可贵,足令人佩服。

相关参考

汉朝与唐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轮回圈,在中国的11个大一统王朝中,汉与唐是两个鼎盛的朝代,两个最能代表中国的朝代,而这两相隔几百年的王朝中,居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

周昭王和汉武帝有何相似之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历史,西周的前半段和西汉的前半段居然惊人的相似:周文王、武王父子开创王朝,推翻殷商。然而周担心诸侯不服,王权不固,于是分封众多诸侯国拱卫王室。

前车不鉴

前车不鉴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出现,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成汤灭夏的事件,曾引发人们思索,寻找夏王朝灭亡的原因。后人提出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历史教训,在当时未必无人认识。

军阀吴佩孚幽默批示太有才了是怎么回事

吴佩孚是非常少见的秀才出身的军人,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吴佩孚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不知吴佩孚的文笔之功也是非常了不起。吴佩孚照片在吴佩孚的为官生涯中有三件批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幽默又颇具文...

军阀吴佩孚幽默批示太有才了是怎么回事

吴佩孚是非常少见的秀才出身的军人,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吴佩孚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不知吴佩孚的文笔之功也是非常了不起。吴佩孚照片在吴佩孚的为官生涯中有三件批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幽默又颇具文...

军阀吴佩孚幽默批示太有才了是怎么回事

吴佩孚是非常少见的秀才出身的军人,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吴佩孚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不知吴佩孚的文笔之功也是非常了不起。吴佩孚照片在吴佩孚的为官生涯中有三件批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幽默又颇具文...

吴佩孚断强奸案

这天,大军阀吴佩孚正在衙门里喝酒,一名妇人搀着女儿跪在吴佩孚的大堂下,说一个男子把女儿给强暴了。吴佩孚在这里是军务、政务、民事一齐管的,一听有民喊冤告状,就来劲了。吴佩孚生得暴眼大须,当即瞪着眼抖着须

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吴佩孚

你对吴佩孚的印象是什么?基本上是留着一小撮胡子的军阀,从照片上看有点狡猾,甚至不像好人。其实吴佩孚人家是读书人,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书生将军”,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干脆称吴佩孚为“学者军阀”。明显学者比书

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吴佩孚

你对吴佩孚的印象是什么?基本上是留着一小撮胡子的军阀,从照片上看有点狡猾,甚至不像好人。其实吴佩孚人家是读书人,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书生将军”,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干脆称吴佩孚为“学者军阀”。明显学者比书

吴佩孚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在整个北洋时代里,吴佩孚算是很特别的一个人物。吴佩孚的直系巅峰时期曾经统治了大半个中国。1924年,吴佩孚曾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当时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但吴佩孚后来却走了下坡路遭遇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