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具代表意義的八大宮廷政變

Posted 沙丘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歷史上最具代表意義的八大宮廷政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歷史上最具代表意義的八大宮廷政變

五千年歷史上宮廷政變多如牛毛。宮廷政變的一方大多為皇親貴胄、朝中重臣、皇后,甚至還有太監,當然皇后和太監政變成功的很少。總結歷史上政變類的文章很多,有的說是十大,有的說是五大。本人不才,認為其中一些政變只能算是政變,歷史地位特殊又成功的政變不多,因此本人總結以下在歷史上典型的、有特殊意義,切政變之後取得很大成功的政變。不管政變是出於權利還是野心,這都無法阻止這些政變,因為天道使然。

一: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發生在春秋時期,這場政變宣告了春秋的結束,戰國的開始。同時也宣告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是趙烈侯。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後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

二: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去世後,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巡遊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咸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不料始皇於沙丘暴卒,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

此次政變直接導致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的滅亡,秦始皇的基業結束,也拉開了四年的楚漢之爭。

三:王莽篡漢

王莽禦王冠即天子位,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歲。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歷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此次政變宣告西漢的結束,王莽失敗之後,劉秀開創東漢。

四:楊堅代周

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歲的字文闡(周靜帝)繼承皇位。周宣帝的嶽父楊堅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

581年3月3日(北周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廢周靜帝為介公,北周亡。同時,楊堅自立為皇帝,築大興城(今陜西西安東南一帶)為國都,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建元開皇。隋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一方面繼承周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穩定了局勢,加強了國力,為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此次政變開創了大隋王朝,楊堅和楊廣為後來的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舉制度、天朝體系等等。

五: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並掌握實權,旋於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此次政變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李世民即位之後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六:神龍政變

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此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抓住時機,聯合羽林軍,發動了政變,殺死了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擁戴時為太子的李顯即唐中宗復位。同年十二月,武則天去世。神龍二年(706年),為唐中宗復位立下大功的張柬之、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范等人被武三思陷害,流放遠州,後被殺害。後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

此次政變正式結束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女皇帝的通知,還政李唐。

七: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動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七歲的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宋,仍定都開封。史稱這一事件為「陳橋兵變」。

此次政變開始了大陸歷史上的兩宋時期,兩宋以來,昏君輩出,奸臣當道,軍力積弱,但經濟發達。

八: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生的內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戰爭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此次政變堪稱慘絕人寰,叔叔狠心殺死侄子。

第九文化不僅僅是歷史,還是一種態度。

微博:仁恩書生

微信公眾號:第九文化

本文來源:評閱歷史

相关参考

從宮廷政變演變爆發成八王之亂

晉朝司馬氏得國,同曹魏差不多。如同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帝一樣,魏元帝咸熙二年底(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篡位,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為人厚道。對降主如劉禪、孫皓,前代主如曹奐,都是錦衣玉食

紹熙內禪,南宋轉折點,一場沒有流血的宮廷政變

太祖開國平亂世,黃袍加身定乾坤。大宋皇帝血脈本是太祖趙匡胤一支,奈何斧聲燭影的陰謀謎團,使得趙光義繼位,自此之後的百年間,直至南宋的趙構。大宋朝皇帝的身體流著趙光義一支的血。天道好輪回,完顏女真崛起,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唐朝時期,太子是風險極高的職位。能好好活著都不容易,別說繼承皇位了。唐朝立國後,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女丞相,才華橫溢,卻自甘墮落淪為交際花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風聞韋太后,想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李隆基便決定先下手為強,帶領禁軍攻入皇宮,殺死韋太后一黨。而與此同時,一向與韋太后交好的上官婉兒,也在這次宮廷政變中,被李隆基所殺。就這樣

具有轉折意義的最大殲滅戰——趙國為何會在長平之戰敗於秦國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

具有轉折意義的最大殲滅戰——趙國為何會在長平之戰敗於秦國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

唐代四次政變為什麼從玄武門開始

唐朝建國360多年。有關的史籍: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唐紀》等,都記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從高祖開創基業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發生了四次宮廷政變,而這四次政變卻都牽涉到當時的皇宮城牆的北面正門—

唐代四次政變為什麼從玄武門開始

唐朝建國360多年。有關的史籍: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唐紀》等,都記載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從高祖開創基業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發生了四次宮廷政變,而這四次政變卻都牽涉到當時的皇宮城牆的北面正門—

攻破柏林之鎖施勞弗高地,德意志帝國迎來覆滅

1945年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年份之一,在這一年迎來了二戰的結束,法西斯主義在這一年正式放下了血淋淋的屠刀,其中最具紀念意義的當屬盟軍攻入柏林將旗幟豎在國會大廈的樓頂,而盟軍之所以能攻入柏林,

借用神鬼穩定民心,淺談北宋真宗年間的道教發展態勢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中,疆域最小的就是南北兩宋了,在統一了五代亂世局面之後,宋太祖趙匡胤還沒有來得及征服北方的北漢以及契丹遼國,就因為宮廷政變而死。即位的宋太宗趙光義雖然依靠着強大的軍事實力戰勝了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