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唐朝以胖為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Posted 夫人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圖有真相,唐朝以胖為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圖有真相,唐朝以胖為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唐代人講究以胖為美,那麼,這個所謂的胖是真的胖呢還是比較豐滿?其實,唐代以胖為美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整體而言,也並不是特別胖,只是十分豐滿而已。
初唐時期,大家還是喜歡苗條的,來看閻立本的《步輦圖》,抬著李世民的這九位宮女,哪個也說不上胖吧,其實還都挺苗條的呢:
局部:
這是初唐時期的審美。我們再來看看中唐、晚唐時期的審美。
進入中唐,社會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貴族階層普遍奢靡,也使得審美逐漸開始了細微的變化。看看周昉《簪花仕女圖》:
幾位畫得比較大的是貴婦人,比宮女們高貴,可能比起來胖一些,但是也還遠沒到「肥胖」的地步啊。
什麼?臉大?臉大就是胖嗎?你讓我們這些臉大的情何以堪。臉大,不過是丟臉丟得慢而已,跟「胖」這個詞兒毫無關係啊喂!
其實,《簪花仕女圖》裡的女性看起來胖一些,也是頭與身體比例的因素造成的。盤髮+簪花使得這些貴婦的頭看起來很大,與身體的比例接近嬰兒的頭身比。嬰兒嘛,哪個看起來不是胖乎乎的嘛。
但是諸位請看局部圖,然後把畫中這些女性的頭都擋著,你看哪個身體不是婀娜多姿?
再發展到唐中期,敦煌莫高窟第321窟西壁兩身雙飛天:臉大、胸大、臂如白藕,但遠遠稱不上胖啊……
這是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繪迦葉、菩薩:
這麼看,也只是比之前豐滿而已,而且看起來身材還挺健美的呢(這位菩薩身高加上腳底的基座,也只有158cm)。尤其旁邊的迦葉塑像,瘦得甚至能看到胸骨。
又發展,到《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是楊貴妃三姐,圖中最前扮男裝者):
整體來看,圖中女性人物,也比之前初唐的畫作豐滿了,但是侍女們還是挺清瘦的,尤其畫面最遠端的那位全身穿紅者。抱孩子的奶媽和虢國夫人嘛,胖多了。
繼續發展,到敦煌壁畫《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唐):
中唐後期的世俗人物,嗯,普遍開始胖胖的了。
到了晚唐,社會開始急劇動蕩,貴族生活水平也開始逐漸下降,並且由於戰爭需要,審美又重新向清瘦、矯健滑落。
敦煌莫高窟第12窟《婚慶圖》,畫中人物重新回到了豐滿健美的身材: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宋國夫人出行圖》,無論是前面的歌舞伎、後面的侍從侍女,無不矯健輕捷,毫無胖的概念:
時間再往前走,到了五代,人物審美正式回到以「清瘦」為美。
五代(吳越)阮郜《閬苑女仙圖》(局部),畫中女仙子們真是個個如風擺荷葉雨潤芭蕉:
文|李超字子越
全球通史:Quanqiushi
本文來源:古典書城唯一專注於全球歷史的公眾號,縱觀全球,趣味解讀世界史。
(長按字母復制微信號,或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微信號)
相关参考
相傳,唐朝以「胖」為美然而這只是民間流傳。現代很多人認為,唐朝的以胖為美就是越胖越好,越胖越招人喜歡但是這個是錯誤的觀點!其實唐朝的以「胖」為美與我們口中所講的「胖」是不一樣的。一、唐朝女子的「胖」,
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16日說,為應對新冠疫情,加拿大與美國的邊境將繼續關閉「相當長一段時間」。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告訴媒體記者,美國和加拿大關係「非常好」,將討論開放邊境事宜,美加邊境將是「最早
其實,唐代以胖為美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整體而言,也並不是特別胖,只是十分豐滿而已。初唐時期,大家還是喜歡苗條的……來看初唐時期閻立本的《步輦圖》:局部:抬著李世民的這九位宮女,哪個也說不上胖吧……其實
其實,唐代以胖為美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整體而言,也並不是特別胖,只是十分豐滿而已。初唐時期,大家還是喜歡苗條的……來看初唐時期閻立本的《步輦圖》:局部:抬著李世民的這九位宮女,哪個也說不上胖吧……其實
要說現在科學的發展,已經是把地球差不多翻了個底朝天,地球上可以說沒有什麽地方是人類沒有涉足的,而這一切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人類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大面積的探索地球和未知的領域的呢?這恐怕還得從大航海時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到的教育都告訴我們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台灣島也一直被我們稱為是美麗的寶島。台灣位於我國的東南方,和祖國大陸隔台灣海峽相望,台灣人民也是一直使用漢語、漢字的。在歷史上,台灣被納入我國的
自從清朝入關後,最重的是髮型,因此推行了殘酷的「留髮不留頭」?政策,這一點也被歷史詬病許多。但是也正因此髮型是代表著對清朝的認可與否,於是最終髮型問題成了清朝早期對征服與否的重要考量。為了和清朝徹底從
龍袍有幾種顏色?青、黑、紅、黃、紫,好像有很多種。黃袍(黃色的龍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有個「黃袍加身」的故事,黃袍至少出現在宋朝以前。那麼黃袍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並第一個穿上身的呢
三星堆博物館中國網12月23日訊(記者孫曉彤)「跨越發展秀美四川」全國網路媒體四川采風活動來自全國30餘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各省市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來到了素有「世界第九奇跡」之稱的三星堆博物館進行
三星堆博物館中國網12月23日訊(記者孫曉彤)「跨越發展秀美四川」全國網路媒體四川采風活動來自全國30餘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各省市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來到了素有「世界第九奇跡」之稱的三星堆博物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