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備,真的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Posted 鬼谷子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和劉備,真的有機會一統天下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和劉備,真的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顛覆三國:諸葛亮和劉備,真的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情緒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有人英雄一世,最後沒有敗給敵人,卻被自己的情緒打敗了。劉備,一個胸懷韜略,志向遠大的君主,匯聚天下文臣武將,在建立蜀國後,本可有機會一統天下,完成心願的時候,卻陰溝翻船,不得善終,結果讓人唏噓。然而歷史上極其詭異的一幕是被譽為智慧象征的無所不能的諸葛亮對此卻束手無策,甚至在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後感嘆說,如果法正在,結果恐怕不至於如此。我們先看故事。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劉備才逃到了白帝城。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只、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劉備失敗之後,又悔又恨,說:「我竟被陸遜打敗,這豈不是天意嗎?」過了不久,他在永安病故了。

鬼谷子思維點評:

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就此隕落退出了歷史舞台,在唏噓之餘,我們是否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總所周知,劉備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溫和,隱忍的形象,卻為何落的晚節不保呢?有人說是因為他講義氣,為關羽報仇,也有人說他是萬不得已,都有一定道理,但這並非說明情況,或許真實原因是,他被情緒這個惡魔給吞噬了。

鬼谷子當然不會告訴我們如何控制情緒,縱橫學不是成功學,但是鬼谷子卻給告訴我們,如何去利用他人的情緒而我們的遊說。從東吳後期的策略看來,其實掐準劉備心思的人並非諸葛亮,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孫權和陸遜。在兵法裡說到驕兵必敗的道理,劉備之所以選擇戰爭,是因為他認為他的實力足以給東吳沉重的打擊,可惜歷史智慧導演人生,悲劇還是喜劇,還是要看歷史如何導演。

其實戰爭和遊說一樣,前提是要看自己有幾斤幾兩,然後再發動戰爭也不遲。鬼谷子說量權是什麼?就是揣度實力大小,謀劃勝算如何(諸葛亮都沒有加入戰爭),若對局勢衡量不準,就獲不到強弱輕重的比較;若對諸侯情況揣度不準,就撐握不到暗地的變化。何為量權?一般有十個方面:一是度國土大小,兵力多少,財貨有無,人口多少,富裕還是貪乏,富者與窮者各有多少;二辯各國地利,哪處與己有利,哪處與己有害;三析各國策略謀劃,誰更勝一籌;四量君臣親疏關係,賢德者是誰,不肖者是誰;五看各諸侯賓客,良才與庸才各有多少;六察各諸候的命運福禍,誰吉利,誰兇險;七察諸侯友誼,誰可以利用,誰不可利用;八斷各國百姓人心向背,哪國安定,哪國危機潛伏;九察百姓擁護誰,厭惡誰;十度不順從的勢力,哪些要提防,哪些可聯合。若能將上述了解清楚,便達到了量權的要求,就是揣的最高境界了。

揣情,就是在對方最高興時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無法掩飾實情;又必須在對方最恐懼時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也不可能隱瞞住,情欲必然隨事態的發展變化流露出來。對那些已經受到感動,仍不見有異常變化之人,就要改變遊說對象,不要再對他說什麼了,而應改向他所親近的人去遊說,這樣就可以從側面知道他安然不為所動的原因。那些感情從內部發生變化的人,必會通過形態顯現於外表。因此,我們常通過外象,來了解那些隱藏於內的實情。此即是「測深揣情」。所以謀劃國家大事的時候要認真量權,遊說諸侯的時候,要認真揣情。

劉備之所以失敗並非兵馬不強,並非人心不齊,並非謀劃失策,關鍵在於其被情緒所控制,結果煩了低級錯誤,還記得赤壁之戰,曹操驕傲而敗,而劉備同樣被一把火給燒的前功盡棄,這把火不僅是陸遜的明火,而是劉備心中的怒火。因火而失去理智,所以我們再看待鬼谷子的時候,一方面要學習利用他人情緒,另一方面更要注意自己不要被情緒左右。

喜歡國學鬼谷子的朋友們,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智慧文章。20000名鬼谷子愛好者智慧社群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來源:中華鬼谷子學院

相关参考

諸葛亮和劉備到底誰更厲害

亂世出英雄,很平靜時,英雄是無用武之地的。劉備漢室宗親,宗親一大堆,他能夠冒出來,這很不容易。他生逢其時,正好趕上漢朝快要沒落,一個新的時代快要起來的時候。否則他就算雄心大志,費盡苦心,也會是一事無成

運籌帷幄,諸葛亮和劉伯溫誰更勝一籌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民間的這一句話基本確定了劉伯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遇到的也是不一樣的對手很多人由此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那麼究竟二者誰的能力更強?劉伯溫也究竟為何

如果沒有劉備的 ”三顧茅廬”,諸葛亮會出山嗎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突出的脈絡。那就是擁護劉氏,即劉備這一方。但是劉備從最開始的平原縣令,到最後的蜀漢帝王。這中間的曲折歷程,離不開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諸葛孔明。如果當年劉備沒有"三顧茅廬"的話

如果沒有劉備的 ”三顧茅廬”,諸葛亮會出山嗎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突出的脈絡。那就是擁護劉氏,即劉備這一方。但是劉備從最開始的平原縣令,到最後的蜀漢帝王。這中間的曲折歷程,離不開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諸葛孔明。如果當年劉備沒有"三顧茅廬"的話

此人一死劉備連哭幾日,蜀國再無望一統三國,諸葛亮也沒辦法

在三國時期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無論是在武力上,還是在計謀上,都被後世之人所瞻仰。而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謀士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讓後世之人為他們的智慧所讚嘆不已。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莫過於郭嘉

此人一死劉備連哭幾日,蜀國再無望一統三國,諸葛亮也沒辦法

在三國時期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無論是在武力上,還是在計謀上,都被後世之人所瞻仰。而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謀士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讓後世之人為他們的智慧所讚嘆不已。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莫過於郭嘉

諸葛亮和郭嘉在臨死前,都想把此人殺了,可惜兩人都失敗了

在《三國演義》之中我們知了蜀漢諸葛亮的聰明,那麽三國之中就諸葛亮一聰明人嗎?其實不然,東吳有周瑜和魯肅,曹魏有郭嘉和荀彧。各方勢力因為有各自的謀臣在,所以立於不敗之地。儘管謀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

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為何關羽和諸葛亮齊聲反對

219年7月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對其麾下群臣和眾將進行了一番封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位最高的四方將軍花落誰家?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都在意料之中,唯獨後將軍黃忠引來不少爭議,至少諸葛亮和關

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為何關羽和諸葛亮齊聲反對

219年7月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對其麾下群臣和眾將進行了一番封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位最高的四方將軍花落誰家?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都在意料之中,唯獨後將軍黃忠引來不少爭議,至少諸葛亮和關

劉備如何做到三分天下的,靠諸葛亮的隆中對

隆中對也好,草廬對也罷,指的是同一件事——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三分天下的戰略。類似的主張,周瑜、魯肅都提到過,所以很多人不把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回事。殊不知,劉備的情況,跟東吳完全不同。赤壁之戰前後,孫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