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只是個傳說

Posted 首富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哥只是個傳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哥只是個傳說

明清史專家顧誠著有《明朝沒有沈萬三》,書中詳細考證了其人其事

南京中華門甕城,傳說這裡埋著沈萬三的聚寶盆

貴州屯堡沈萬三故居

蘇州周莊沈萬三故居

提起沈萬三,那可是大名鼎鼎。這位江南巨富,大明洪武年間曾在南京留下不少事跡。其中南京人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他捐資修建聚寶門(今中華門)的故事。幾年前,還有個作者以沈萬三為原型,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沈萬三淚灑聚寶門》。

然而,你知道嗎?所謂的大明首富沈萬三,實際上只是個傳說。已故明清史專家顧誠曾寫過《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跡考》一文,通過嚴密的考證證實:明朝確實沒有沈萬三。2012年,顧誠先生相關文章結集出版,這篇文章也收入其中,而書名,就叫《明朝沒有沈萬三》。而在顧誠之前,近代史學家柳詒徵先生,也曾考證過「沈萬三」其人其名。

我們熟悉的沈萬三

沈萬三捐出聚寶盆修建聚寶門

沈萬三是歷史名人,說起他,南京人首先想起來的是他和聚寶門的故事。

傳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嫌南京規制太狹窄,決定加以擴建。但天下初定,國家府庫虛乏,根本沒有錢來擴建。於是有人獻策:沈萬三富可敵國,可以叫他捐資擴城。於是朱元璋便把沈萬三召來,同他約定,整個國都擴建改築工程,一分為二,東南的一半由沈負責,西北的一半由國家負責。

這位沈萬三,家有一個聚寶盆,可以源源不斷地湧出金銀財寶。所以,他高高興興接了皇帝的聖旨,然後出錢開始浩大的擴建城市工程,這一建就是好幾年。臨到沈萬三包幹的南面城垣快建成時,出了件怪事:那座按設計共有三道甕城四門貫通、寬達一百一十八米、縱深一百二十八米的正門城堡,屢建屢倒,怎麼也築不成。沈萬三急得要命,後來,在別人的建議下,沈萬三去找了劉伯溫。劉伯溫給沈萬三出主意,把他家的聚寶盆埋在城牆下,門即可築成。沈萬三依法炮制,城門果然築好了。因為城門下面埋了個聚寶盆,這門就叫聚寶門了。

當然,經過考證,已經證實聚寶門下面並沒有聚寶盆,這座城門當初的得名,是因為附近有聚寶山。不過,沈萬三捐出聚寶盆修建聚寶門的故事,至今人們說起來還是津津樂道。

沈萬三是江南富翁的代名詞

沈萬三的名氣,當然不是這些年才有的。翻開古書,常常能瞥見沈萬三的存在。

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田藝蘅的人,曾在南京做過高官,他編寫過一本《留青日札》,在這本書,他記錄了一件和沈萬三有關的事情。嘉靖年間,奸臣嚴嵩當權,賣官鬻爵。浙江嘉興縣一位進士花兩萬三千兩銀子,賄買得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職。他這個買來的官,被大家叫做「沈萬三官」。可見至少在嘉靖年間,沈萬三就已經很有名,而且當時,「沈萬三」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富翁的代名詞。

明朝萬歷年間,出了一本奇書《金瓶梅詞話》,書裡引用過一句民間諺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從當時流行的這句諺語來看,沈萬三確實大名鼎鼎。

不過,這位著名的大明第一富豪,他到底是誰?《留青日札》並沒有交代,倒是《金瓶梅詞話》裡言之鑿鑿說他是南京人,不過,那只是當時流行的一句民諺,到底靠不靠譜,卻沒法證實。當然,很多人還知道有關沈萬三身世的另一個版本:他是蘇州周莊人。兩者之中,似乎他籍貫蘇州的版本更靠譜些。因為,在蘇州周莊,自清代起,就有他的後人營造的敬業堂「沈廳」,如今,更是有「沈萬三故居」,還有「萬三蹄子」「萬三餅」「萬三糕」之類以他命名的美食。

沈萬三到底是誰

《辭源》 《辭海》中的沈萬三是明朝人

沈萬三,一直很紅。他的事跡還被收入《辭源》《辭海》《中國歷史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在《辭源》(1979年修訂本)裡,沈萬三的條目是這樣說的:沈萬三,明吳興人,字仲榮。後移居蘇州。巨富,稱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見,令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斤。甲馬錢谷,多取資其家。其後以罪發戍雲南(一說遼陽),子孫仍為富戶。萬三豪富事,民間傳說甚盛,但諸書記載互有出入,已難詳定……

在《辭海》(1999年版)中,則說:沈萬山,明初江南首富。一名萬三,又名富,字仲榮。祖籍浙江湖州南潯,徙居吳縣周莊(在今江蘇昆山)。明洪武初曾助築應天(今江蘇南京)京城三分之一(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又請犒軍。太祖怒欲殺之,旋改為流放雲南。死於戍所。明代諸書記載類多傳聞,頗涉荒誕。

這兩處記載,提到同一件事:沈萬三在洪武初年因為得罪朱元璋,而被發配到雲南。這種說法,與現在貴州有人稱是沈萬三後裔相吻合。

朱元璋建明朝時,沈萬三已經去世12年以上

大明首富沈萬三的故事流傳甚廣,然而顧誠先生在經過嚴密的考證後,卻指出「這是一個絕大的錯誤」。顧誠先生認為:「沈富(沈萬三)的確切生卒年雖然難以考出,但他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是可以確定的。」

據乾隆年間編篡的《吳江縣志》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顧誠先生考證,張士誠的軍隊占領蘇州時,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這就是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已經死去12年以上。

不過,遺憾的是,在這部縣志當中,並沒有關於沈萬三生卒年的記載。

貴州學者何光渝在顧誠考證的基礎上,繼續加以考證。何光渝得出結論:明洪武元年(1368年)時,沈萬三(沈富)的兒子沈榮已經62歲,孫子沈森39歲。也就是說,沈萬三這個時候即便活著,也至少是80歲的人了。當然,沈萬三是完全有可能活到80歲的。不過,說沈萬三因為得罪朱元璋而被發配到雲南,這個說法則顯得相當荒謬了。

根據史書記載,明軍在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率領下,進兵雲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始的,到十五年(1382年)平定該地。而根據傳說,沈萬三是在平定雲南之後被發配到雲南。照此推算,他去雲南時已是100歲的老人了。即使他活到100歲,將這個年紀的老人發配充軍的可能性也應該是零。

老鄉筆下的沈萬三:姓沈名富,排行老三

沈萬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許,從他的老鄉黃暐那裡,我們可以了解真相。

黃暐是明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授工部主事,他在所著的《蓬軒類紀》中,有關於沈萬三的記載:「沈富,字仲榮,行三,故吳人呼沈萬三,元末江南第一富家。富卒。二子茂、旺。我太祖定鼎金陵,召廷見,令其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觔,甲馬錢谷,多取資於茂。茂為廣積庫提舉,侄孫玠為戶部員外郎。後茂罪當辟,以有營建工緒未訖,但黥顙為藍黨,猶得乘馬出入。既而發遼陽從戎。籍其田數千頃,每畝定賦九鬥三升。吳下糧額之重坐此。沈之從戎遼陽,又穴地得金,牛馬亦累千雲。」

根據這裡的記載,沈萬三在元末已經去世。當然,他也沒有被抄家發配雲南。被抄家發配的,是他的兒子茂。

歷史上或許不止一個沈萬三

民間關於沈萬三在明初的種種傳說,可能源自「沈萬三」這個有歧義的名字。

大陸近代著名史學家柳詒徵先生,曾考證過「沈萬三」一名的來歷。「沈萬山」的得名至少有三種可能:一是因其財富多如山積,故稱其為「沈萬山」(江南方言三、山同音);二是因其排行第三,因呼之為「萬三」;三是沈萬三並非姓名,而是一種稱謂,是當時人對富翁大豪的敬稱。可見,「萬三」這一稱謂,並不限於某一個特定人物,姓「沈」的「萬三」,可以是「沈萬三」家族中的任何人,也可以指「沈萬三」家族的後裔。

綜合這些資料,我們大致梳理出沈萬三家族的歷史:沈氏家族的第一個「萬三」應該就是沈富,字仲榮。明朝開國以後,沈富已撒手人寰,但沈富的某個兒子或沈氏家族的某個子弟,因家資豐厚,繼續被尊為「沈萬三」。後來,「沈萬三」被牽連進藍玉案而遭流放。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被流放的「沈萬三」絕對不是沈富。

參考資料:《明朝沒有沈萬三》顧誠著;《明朝沒有沈萬三》何光渝文載《貴陽文史》

本文來源:現代快報

相关参考

江西有個城市叫鷹潭,流傳著三個傳說,一個比一個神奇

在江西省東北部,有一座名字很有特點的城市,叫鷹潭。鷹潭古時候叫鷹潭坊,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戰略家鬼谷子,傳說就是鷹潭人,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張道陵,也是鷹潭人,現在鷹潭市內的龍虎山,就是當年張道陵修道

為什麼歷史上的包拯的官帽比別人的長三尺呢

提起包拯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人們心中佔有很高的位置,民間稱他為「包青天」,他在當時為普通百姓帶來的公道深入人心,那麼,為什麼有傳說包拯的官帽長三尺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傳說這樣的,相

中國古稱“九州”,到底指哪9個州

中國有一個詞語叫做“一言九鼎”,在古代這是專門用來形容天子說話的分量很重,而“九鼎”本身就是天下江山的代名詞,所以問鼎江山之類的詞語,就是宣告自己具備有成爲皇帝的雄心。這與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有關,那就是

东哥皇太极大婚第几集,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

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在正史上,不只是皇太极没有见过东哥,其实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见过她。东哥从头到尾只是存在于政治斗争的因由里,其本人并未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有过正面接触。当然,虽然没见过面,其

皇太极东哥第一次圆房,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

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在正史上,不只是皇太极没有见过东哥,其实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见过她。东哥从头到尾只是存在于政治斗争的因由里,其本人并未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有过正面接触。当然,虽然没见过面,其

东哥什么时候嫁给皇太极,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

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在正史上,不只是皇太极没有见过东哥,其实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见过她。东哥从头到尾只是存在于政治斗争的因由里,其本人并未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有过正面接触。当然,虽然没见过面,其

天冠山上的傳說起點——槍之柱

小夥伴們好呀,本篇小二就帶小夥伴們重返天冠山,來講講神奧地區的傳說起點,也就是槍之柱這個地方,在之前介紹天冠山的時候,小二也介紹過槍之柱,但是當時只是簡單略過,這次就來詳細一下介紹這個劇情的主要地點吧

一張措辭奇怪暗藏玄機的老地契

一份清代乾隆年間的地契,至今仍被陳氏的後人珍藏著。乍看上去,該地契似乎並無特別之處,但細細推敲,卻在價款的表述上措辭奇特,給人以別出心裁之感,恰與多年在收藏者所在村莊盛傳的一個傳說相吻合。地契措辭有蹊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

成吉思汗陵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於屍身葬於何處,這至今都還是一個未解的謎團。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依明太

东哥和皇太极第几集成亲,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

东哥终于和皇太极大婚是第几集在正史上,不只是皇太极没有见过东哥,其实努尔哈赤也从来没有见过她。东哥从头到尾只是存在于政治斗争的因由里,其本人并未与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有过正面接触。当然,虽然没见过面,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