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霸主匈奴國 橫行中國數百年

Posted 月氏

篇首语: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草原霸主匈奴國 橫行中國數百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草原霸主匈奴國 橫行中國數百年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開始威脅中原王朝,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後匈奴分裂為兩部,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北匈奴逐漸西遷,從此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徙居漠北,炎黃一脈興起

原始社會時期,黃河、長江流域分屬兩大部落聯盟,一支為長江流域的九黎族聯盟,以牛為圖騰,首領就是蚩尤;另外一支則是黃河流域的華夏族聯盟,以龍為圖騰,首領是炎帝。

中國古代神話中說,神農帝就是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領袖。那時,黃帝所在的部落不過是華夏族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因為居住在最北,環境極為惡劣,人丁稀少,實力很弱。後來,黃帝成了族長,鼓勵全族習武,民風彪悍,在華夏族中逐漸強大起來。

最終,黃帝部落不再服從炎帝部落主管,並擊敗了炎帝部落,成為了華夏族的新領袖。神話傳說中的祝融、共工大戰,就是從此演化出來的。

黃帝成為華夏族的首領後,在部族內部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內部的聯合和整頓,擴大部族首領的權力,安定農業生產,擴張軍備,使華夏族得到了很大發展,形成了今天漢族人的先民。

華夏族得以發展後,黃帝不再安於黃河流域,開始南侵九黎部。當時,九黎雖然不如華夏族發達,但他們已經有了青銅武器。中國古代神話中多次提及說,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臂的兄弟,其實這裡的銅頭鐵臂就是說那時的九黎部已經掌握了冶煉技術。在被九黎部連續九次擊退進攻後,黃帝吸取經驗,總結了戰略戰術,最後終於擊敗了九黎,殺死蚩尤,迫使黎人南遷。

黃帝的部落此時得到的更廣闊的空間,周圍也再沒有別的民族的威脅了,便對周圍的民族採取了寬鬆的政策,不壓迫、不奴役,而且將當時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國主。當時的炎帝、九黎等被擊敗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黃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後部落被分為了蠻、夷、狄、戎四部。

蠻,是黎人南遷的一部,是後來楚人和今天苗人的先族。中國神話中說黎人被擊敗後居住在地下,終日不見陽光,其實真正的黎人都遷到了南方的廣密的森林中;夷,是黎人留守故鄉的一部,就是後來的殷商部落;狄,一部可能是韃靼(dádá)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當時有名的中山國,就是這個部族的一支;戎,可能是一支阿拉伯半島遊牧民族的分支或其與黃種人的混血後代,也有可能是與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經過漫長的遊牧生活,周朝時,大部分狄戎部落遊離於中原之外,相互間不斷兼並,漸漸形成了匈奴民族。

匈奴一名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國策·燕策三》。名稱由來,據說是鬼方、混夷、獯鬻(xūn yù)、葷粥、獫狁(xiǎn yǔn)、胡等的異譯。「匈奴」一詞,漢語的意思直譯為「人」、「土民」,意義為「天帝之子」。匈奴單於給西漢皇帝的書信中就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於」。王國維認為,「匈奴」二字快速連讀,就發「胡」字的音,而「胡」這個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為「天之驕子也」的意思。

匈奴的首領叫做單於(chán yǘ),相當於中原的國王。在單於之下,則有左、右二賢王,各率領一大部落。《漢書》說,單於姓攣鞮(dī),其國民稱之為「嶿(ru)黎孤塗單於」。而匈奴語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塗」,單於則是廣大的意思。由此可見,單於就是天子的意思。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紀時就已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生息繁衍,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他們最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後來逐步移居漠北。匈奴所屬的各氏族和部落,各有各的主管者,各自分散定居,彼此間並沒有永久性的盟約關係,只是根據共同的利害關係隨時聚合離散。

開始時,生活在原始氏族制度下的匈奴人,共同勞力,共同分配,共同享受,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階級,也沒有壓迫。氏族部落,既是從事畜牧、狩獵生產的組織,同時又是作戰的基本單位。每一氏族成員都是孔武有力的騎兵。他們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則都是戰士。

公元前3世紀時,匈奴進入鐵器時代,不僅能用鐵製作刀、劍、鏃等兵器,還能製作鐵鐮、鐵鏵、鐵馬嚼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並學會冶鐵和鑄鐵。鐵器的使用,使匈奴人的軍事實力得到相應加強。在公元前4世紀末期,匈奴的鐵騎經常馳驅於山西一帶,並逐步推進,將勢力擴展到「戰國七雄」中的秦、趙、燕邊境,並不時給燕、趙二國以威脅。

春秋戰國時期的匈奴人,主要居住在黃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趙強國,東有月氏、東胡,西北則是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平原。月氏、東胡都是匈奴當時不能戰勝的強國,燕、趙雖不如匈奴強大,但由於匈奴曾斬殺了西周最後一個君主周幽王,北方諸國有了兔死狐悲、唇亡齒寒的觀念,全部聯合起來一起抵禦匈奴,因此,匈奴無法向中原發展。當時的匈奴,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處境艱難,過著並不風光的生活。

冒頓單於

這個時候,匈奴族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首領——冒頓(mòdú)單於。如果沒有這個人,匈奴可能在公元前200年前後就已經被滅亡了。

冒頓的父親是匈奴人的單於,叫做頭曼。在秦國滅六國時,頭曼單於曾經趁亂攻擊中原,占據了陜西河套一帶。後來秦朝建立,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出擊,打敗匈奴,匈奴國力大衰。頭曼單於行事隨意,對親情並不看重。他與後妻閼氏(yān zhī,漢代匈奴稱其君主的妻妾為閼氏)生了個小兒子。出於對後妻的寵愛,頭曼便想立幼子為下任單於。為防止發生意外,他決定除掉長子冒頓。父親無緣無故要殺兒子,肯定會招來議論,頭曼單於想到了借刀殺人的辦法、他派冒頓到強國月氏當人質,隨後立刻派兵襲擊月氏,想激怒月氏,假月氏人之手除掉兒子。

不料冒頓有勇有謀,見事情不妙,先搶了月氏人的戰馬,孤身一人逃回了匈奴。頭曼單於不僅沒害到兒子,反而得罪了強國,陪了大量的財物才平息了戰爭。這樣一來,很多人都對頭曼單於產生不滿,冒頓更是懷恨在心。

有心機的冒頓沒有立即表現自己的不滿。他發明了一種響箭,後人稱之為鳴鏑(dí),射出去時會發出尖利的聲音。冒頓自己的下屬頒下軍令說,自己用鳴鏑射哪裡,大家就必須一起向哪裡射箭,違令者斬。計劃在循序漸進地進行著。冒頓先是在狩獵時將鳴鏑射向獵物,有手下沒射,就會被砍頭;後來,冒頓又將鳴鏑射向自己的愛馬,又有手下不敢射,同樣被殺了;再後來,冒頓竟然將鳴鏑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手下不敢射了,又被給殺了。見識了冒頓的手段,手下只要一見鳴鏑,都不敢猶豫了。最後,冒頓將鳴鏑射向父親頭曼的坐騎,手下全部響應,把頭曼的坐騎射成了馬蜂窩。這樣,冒頓確定手下沒有問題了,便在一次同頭曼遊獵的時候,將鳴鏑射向了頭曼。理所當然地,頭曼立刻就被兒子的手下亂箭射死。冒頓除掉了父親愛的,成為新一代單於。

冒頓成了單於後,沒有致力於戰爭,而是竭力為匈奴創造能夠發展的環境。

冒頓的妻子閼氏當時是漠北有名的美女,東胡的國王聽說後,就派使者來索要閼氏。冒頓單於問眾人:「閼氏這麼美麗,能送給東胡嗎?」手下人都說:「閼氏是單於的妻子,絕不能給。東胡人實在無禮,我們應該去攻打他們!」冒頓笑笑,說:「不過是一個女人而已,焉能因為女人而傷了兩國的和氣?送他好了!」於是,匈奴人的王后就這樣被送給了東胡。後來,東胡國王聽說冒頓有匹千里馬,又派使者來索要。眾人都說不能給,可冒頓依然送給了東胡。東胡因此對匈奴頗為輕視,而冒頓就借著這個機會休養生息、厲兵秣馬,使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了。

匈奴崛起,橫行中華數百年

在冒頓的手中,匈奴的實力日益增強了。隱忍多年的冒頓開始了對東胡的反攻。

在匈奴和東胡的交界處,有一塊非常荒蕪的土地,叫做甌脫,沒人居住。東胡看上了這塊地方,又派來使者,讓冒頓單於這塊地方也送給東胡。冒頓的一些手下有了前邊的例子,以為單於懼怕東胡,又覺得那塊地方不要也罷,就討好說:「甌脫那麼荒涼,沒人願意住,東胡要送給他們好了。」冒頓大怒,把說「可以送」的手下都殺了,然後說:「女人、馬匹不足惜,土地卻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送人?!」說完,他立即發動大軍攻打東胡。此時的匈奴已經非常強大,東胡卻一直沒把匈奴放在眼裡,輕敵大意,結果被匈奴殺了個措手不及,東胡也就這樣滅亡了。消滅東胡之後,冒頓單於又率大軍西逐月氏,南並樓煩、白羊王,北降丁零、渾庾,一統大漠南北。匈奴人迅速統一了蒙古草原,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統一草原後,匈奴已經是中國大地最強大的勢力了。此時,楚、漢之爭也已經結束。剛剛從廢墟中爬出來的漢朝羸弱不堪,冒頓開始帶領匈奴人襲擊中原。他們入侵山西,圍攻首太原。漢高祖劉邦從未見識過匈奴人的厲害,不知深淺地率領大軍趕去救援,反被匈奴人圍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不得脫險。後來,多虧陳平獻上計策,劉邦派人賄賂匈奴閼氏,聲稱如果匈奴再不退兵,漢朝就要將公主嫁給冒頓為妻。匈奴閼氏怕漢朝真的嫁公主過來,動搖自己的地位,力勸冒頓退兵。劉邦這才從白登之圍的危險境地中逃脫。協議中,漢高祖給予匈奴優惠,把一位公主嫁給單於為妻,正如以後詩人們所哀嘆的:可憐的「鷓鴣」嫁給了草原的「野鳥」。迫於匈奴的壓力,不得不數次派公主和親愛的,連漢朝人自己都覺得屈辱。

然而,事還不算完。冒頓單於自從漢高祖劉邦遣使和親愛的,並承諾每年送大量絮、繒、酒米、食物等做禮物,倒也很滿意,沒有再為難漢朝,一連數年沒有發兵侵擾,但冒頓也因此驕傲起來,認定漢朝軟弱可欺。

不久,劉高祖病死了,漢惠帝繼位,呂後垂簾聽政,並且大肆封賞呂氏一族,弄得西漢朝廷烏煙瘴氣。

冒頓單於覺得西漢正是孤兒寡母執政之時,有機可乘,應該有所動作。但與劉邦盟誓在先,冒頓也不想被人說成背信棄義之徒。機智的他決定激怒漢朝,讓他們首先動武,然後自己在一舉擊潰對方。

於是,冒頓單於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漢朝都城長安,呈給呂後。呂後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我現在是一個枕邊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這個荒涼的地方。我最擅長騎馬打仗,麾下擁有精兵猛士三十萬。現在,我來到邊境,很想深入你們中原腹地一遊。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閨難守。我們兩人,一個孤男,一個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來與我相見呢?咱們結秦晉之好,魚水之歡,這一定會是讓你我都高興的事!

身為皇太後,呂後是個母儀天下的人,身份至尊至貴,冒頓這封信,言語極盡猥褻、挑逗,是對呂後最大的侮辱。呂後大怒,召大臣商量對策。樊噲(kuài)挺身說:「臣願意率領十萬精兵,掃平這些不知深淺的蠻子。」大將季布立即表示反對,說:「當年高帝統領四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樊噲當時也隨從出征了。結果,先皇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那時候,樊噲根本沒能力解圍。當時百姓還作了歌謠,說‘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gòu)弩’。現在歌謠未絕,兵士受的傷剛剛愈合,樊噲卻吹牛說用十萬大軍就能打敗匈奴,難道忘了以前的事了嗎?我覺得,匈奴人本來就是禽獸,他對咱們說好話,不值得高興,他對咱們進行侮辱,也不值得生氣。總之,是絕不可以出兵的。」

季布說匈奴人是禽獸,聲稱他們說什麼都不必介意,這不過是自我安慰的話罷了。但他的意見是正確的。劉邦白登之圍的事上上下下都知道,連劉邦帶40萬大軍都差點全軍覆沒,現在朝廷實力不如當時,誰還能與匈奴抗衡?呂後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忍氣吞聲,給冒頓單於回了封信。

呂後的回信,原文並未記入史冊,據說內容是這樣的:

「單於不忘我們這個小地方,賜下信件,我們舉國上下,莫不誠惶誠恐!單於雄偉,正在盛年,老妾得單於垂青,本應立即前往侍奉。可惜我年近七十,色衰神弱,牙齒頭髮都脫落了,走路也不方便了,要是讓我見了您,我自己羞慚不說,也污了單於您的眼睛。因此,我只好違背單於的召喚了。謹獻上後宮美女三十名,錦帛十萬匹,禦用精米八十萬斛,精釀宮酒百石,敬請大單於笑納。」

這個內容是不是真的,後人不得知。但是,僅憑史書中沒有記載呂後的回信這點看,就足以證明回信的內容確實是有傷國體人格了,甚至或許比人們猜測的更不堪。

一代皇太後,遭到被視為「蠻夷」之族的匈奴單於如此調戲,既不敢發兵也不敢指責,反而卑辭厚幣,曲意逢迎,足見當時匈奴的強盛了。擊敗了強敵的匈奴人,恰好趕上了中原王朝衰弱的時期,這既是冒頓單於的功勞,也是一種幸運。在冒頓單於的手中,匈奴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公元前174年,冒頓病故了。兒子老上單於和孫子軍臣單於先後繼承了王位。這兩位單於繼續奉行冒頓單於制定的政策,仍與西漢和親;又以漢人中行說為軍師,學會中原的先進文化,因此政治、經濟仍比較穩定。但是,隨著匈奴貴族不斷對外用兵、內部權力鬥爭的加劇,以及匈、漢關係的惡化,匈奴的實力也開始逐步減弱。

公元前126年,軍臣單於死了,他的弟弟伊稚斜單於繼位。軍臣單於的兒子逃到漢朝,被漢朝收留。伊稚斜單於對此大為惱火,屢屢發兵侵擾漢朝邊境。漢武帝派衛青等人率10餘萬大軍反擊,獲勝,次年再次出兵,戰果不凡,但前將軍趙信所率3000餘騎卻全軍覆沒,趙信也投降了匈奴。

趙信本來是匈奴人,後來投奔漢朝,在漢朝做官。伊稚斜單於得到趙信後,因為趙信熟悉漢軍、漢地,就對趙信著意籠絡,封他為「自次王」,還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他,企圖利用他對付漢軍。

不知進退的伊稚斜單於並沒有認識到,現在的漢朝已經不是當年「打落門牙和血吞」的漢朝了。他還以為對方是軟弱好欺負的,他還想重現當年冒頓單於的風光。錯誤的認識,讓他和匈奴付出了慘重代價。

本文來源:水煮百年網

相关参考

在日華人媒體聚焦每日拍賣行中國文物拍賣專場

每日拍賣行的中國文物東京2014年12月9日電/美通社/--12月18日,日本最大拍賣行之一「每日拍賣行」(MAINICHIAUCTION)將在東京舉行中國古代文物和藝術品拍賣會。此次拍賣會專為華人的

在日華人媒體聚焦每日拍賣行中國文物拍賣專場

每日拍賣行的中國文物東京2014年12月9日電/美通社/--12月18日,日本最大拍賣行之一「每日拍賣行」(MAINICHIAUCTION)將在東京舉行中國古代文物和藝術品拍賣會。此次拍賣會專為華人的

匈奴为何能成为草原霸主,与这些习俗分不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师若可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全民皆兵。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

乾隆皇帝不經意的兩件趣事,卻改變了大清國數百年的歷史走向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關於他的趣事和軼事也是數不勝數,下面小編就挑選兩個比較出名的,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個更大家講一下:一、乾隆的千叟宴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皇

中國的唯一的匈奴王墓阿魯柴登墓

匈奴是有記錄的中國北部第一個草原文明,對於後來的草原文明以及世界範圍內農牧業文明的關係產生過深遠影響。匈奴極大的影響了中原文明的發展,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墓葬也是在地表不留痕迹。而且匈奴人大部分的活動範圍

蒙古國、土耳其、韓國爭搶匈奴歷史,中國該怎么辦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里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游

蒙古國、土耳其、韓國爭搶匈奴歷史,中國該怎么辦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里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游

中國數千年那麼多皇帝,爲什麼只有“五帝錢”一說

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連帶着各種類型的錢幣也是不勝枚舉,但是在如此多的古錢幣中,其中五帝錢最爲人津津樂道,用法也相當講究。秦始皇半兩錢現在我們常說的五帝錢都是指清代五帝錢,事實上,五帝錢是有大小五

中國“改道”後,奧斯曼帝國遭遇滑鐵盧,現在淪爲“三流”國家

現在我們都知有一個土耳其,卻少有人知曾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6、17世紀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掌控了整個西亞和東歐,可以在亞歐大陸橫行霸道,說一不二,當時就連地中海也成爲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內海。當

古代中國皇帝們為何都對日本女人不感興趣

盡管近代史上,隔海相望的中日兩國數次爭鋒,各自討不到便宜。但是,若把時光回溯數千年前,早已步入文明社會的古中國,俯視尚未開化的日本,勝負恐怕早分。當然,如要追根溯源日本文明的由來,恐怕夢想長生不老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