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最终流落何方?

Posted 骆宾王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最终流落何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最终流落何方?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诗坛的杰出人物。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是在四杰中,骆宾王年岁最长、阅历最多,人生也最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链,引起了后世对他无休止的猜测和争议。

骆宾王的一生怀才不遇,潦倒不堪。唐高宗仪凤四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侍御史(监察性质的官职),后来又因为多次向武则天上书言事而被人诬陷锒铛入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的千古名句来抒发心中的悲愤。武则天称帝以后,大肆斥逐李唐王室的旧臣,并大量任用武氏家族的成员。光宅元年(684),对武则天统治极为不满,并且自身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骆宾王参加了徐敬业发动的扬州兵变。在兵变期间,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该檄文历数了武则天的阴谋祸心和斑斑劣迹,还洋细阐明了这次起兵的目的,申明大义。结尾处的一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极富鼓动力。据说武则天在看了这篇檄文后赫然变色,连忙询问这篇檄文是何人撰写,当得知是骆宾王之后,不禁感到十分惋惜,说道:“骆宾王才华过人,却流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宰相的过错啊。”惜才之心溢于言表。但是由于徐敬业谋略不足,所以这次扬州兵变在三个月后就以失败告终。

根据唐人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的记载,“文明(唐睿宗年号,684年)中,与敬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后来的《新唐书•骆宾王传》也沿用了这个说法,同样用“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来描述兵败之后骆宾王的下落。至此,骆宾王兵败之后的去向也成了后世争相猜测、议论的谜闭,经过总结,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骆宾王兵败之后被杀。在《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新唐书•李勐传》等书中都有此记载。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详细记载,“徐敬业在兵败之后,徐、骆等人准备入海逃往高句丽,他们到达海陵的时候,遇到风浪,然后被困于遗山江中,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杀害,并被割下首级传到东都。”另外,骆宾王的世交宋之问曾经写过一篇《祭杜审言学士文》,在这篇文章中,宋之问也说到狢宾王“不能保族而全躯”,由此可以看出,兵败之后的骆宾王不仅自身不保,还让家人甚至整个族人受到牵连而被杀害。

第二种说法认为骆宾王在兵败之后逃脱隐居,但也有人说他是削发为僧。根据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的记载“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就可以证明骆宾王并未遭到杀害。根据这种说法,骆宾王兵变失败以后,官军并没有追捕徐敬业和骆宾王,他们害怕武则天会治他们的罪,因此以假乱真,杀了两个面貌酷似徐敬业和骆宾王的人,并把他们的首级报送到洛阳。事实上骆宾王和徐敬业二人都成功逃脱并最终落发为僧。骆宾王出家为僧这一说法最早出于唐朝的孟柴,根据孟柴〈体事诗》中的记载,宋之问有一次在杭州的灵隐寺游玩的时候,曾吟诵出两句:“鹫岭郁岩晓,龙宫锁寂寥。”可是却苦于无法续接下句,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僧在听到宋之问的诗句以后,立刻就说道:“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并接着连吟十句诗完成诗篇,句句精妙非凡,令宋之问惊叹不已。这位老僧在续接完诗句之后就一去不复见。宋之问多次想要拜见这位老僧却无法找到他的踪迹,后来宋之问向人打听这位老僧,才得知此人就是骆宾王。

还有认为骆宾王是逃匿到今天的江苏南通一带。根据明代人朱国祯《涌幢小品》中的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在南通城东发现了骆宾王的墓,墓主衣冠如新。这座墓后来被迁到了狼山上,至今遗址犹存。根据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附录》中的记载,雍正年间有一位自称是李勣十七世孙的李于涛,他说他们家的家谱中记载说,扬州兵变失败之后,骆宾王和徐敬业的儿子一起藏匿在邗之白水荡,后来骆宾王在崇川去世。据说骆宾王的陵墓就是徐敬业的儿子所修建的。

第三种说法认为骆宾王是投江而死。根据唐人张鶯在《朝野佥篇》中的记载,“骆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这也就是说,骆宾王最终是死于江水之中。不过这种说法都是野史记载,没有资料加以佐证,所以不足为信。

所以后世对于骆宾王兵败之后的下落争议集中在前两种说法上,认为骆宾王在兵败之后不是被人杀死就是逃脱隐匿起来。主张骆宾王被杀之说的人认为,除了在《新唐书•骆宾王传》中记载骆宾王不知去向以外,其他所有的正史都记载说骆宾王在兵败之后被杀。而宋之问说骆宾王“不能保族而全躯”的那句话,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宋之问是骆宾王的世交好友,所以宋之问的话是比较可信的。至于孟柴在《本事诗》中记载的宋之问和骆宾王在灵隐寺对诗一事,则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宋之问和骆宾王是世交好友,怎么会在相逢的时候认不出对方呢?

但是主张骆宾王逃脱隐匿之说的人认为,《本事诗》中的记载虽然有所欠缺,但是也不能排除官军为了邀功而用假首级报送朝廷邀功的可能性。同时代人郗云卿是奉诏去搜缉骆宾王的遗文,他说骆宾王“因致逃遁”,肯定是有所根据的,不可能随口胡说。

不管怎样,骆宾王的下落之谜,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了被杀、逃脱隐匿和投江而死这三种不同的说法,后世的学者对此已经争论多年,每一个说法似乎都有着可以成立的依据,因此我们很难断定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骆宾王的下落也就因此成了一桩悬案。关于骆宾王下落之谜的争论,恐怕得等到新的、确凿无误的史料记载出现以后才能真正解开。

相关参考

到底流落何方 唐初文坛神童骆宾王生死谜局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四位文人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骆宾王在“四杰”中是辈分最高、阅历最广、成名最早、才气最为横溢、人生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不凡人物。他天资聪颖,自幼喜欢阅读,年方七岁就会写诗。

到底流落何方 唐初文坛神童骆宾王生死谜局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四位文人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骆宾王在“四杰”中是辈分最高、阅历最广、成名最早、才气最为横溢、人生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不凡人物。他天资聪颖,自幼喜欢阅读,年方七岁就会写诗。

造反不成的骆宾王究竟结局如何?

...咏鹅》让骆宾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诗文并茂尤其擅写诗作,留给我们有比如《帝京篇》等名篇,让他名扬天下的就是其起草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据《新唐书》所载,武则...

揭秘造反不成的骆宾王究竟结局如何?

...咏鹅》让骆宾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诗文并茂尤其擅写诗作,留给我们有比如《帝京篇》等名篇,让他名扬天下的就是其起草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据《新唐书》所载,武则...

徐敬业兵败后神秘失踪 唐代诗人骆宾王下落

以一句“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而让武则天赫然变色的骆宾王,是初唐诗坛的活跃人物,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四杰中年辈最长、阅历最多之人,其遗闻也最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谜。骆

徐敬业兵败后神秘失踪 唐代诗人骆宾王下落

以一句“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而让武则天赫然变色的骆宾王,是初唐诗坛的活跃人物,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四杰中年辈最长、阅历最多之人,其遗闻也最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谜。骆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简介,代表作有《讨武檄文》

人物生平基本介绍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

历史人物 骆宾王哪个朝代的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资料介绍

  是哪个朝代的:,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他流寓

整天赌博斗鸡 初唐四杰骆宾王三十多岁还是白丁

王杨卢骆,这几个人排在一起,不但文风上有近似之处,人生遭遇上也比较类似,他们或服务于皇宫中的太子,或服务于王府里的王爷,而且王、杨、骆都早有神童之称,王、卢、骆都经历过牢狱之灾,都是终生坎坷,没做过什

整天赌博斗鸡 初唐四杰骆宾王三十多岁还是白丁

王杨卢骆,这几个人排在一起,不但文风上有近似之处,人生遭遇上也比较类似,他们或服务于皇宫中的太子,或服务于王府里的王爷,而且王、杨、骆都早有神童之称,王、卢、骆都经历过牢狱之灾,都是终生坎坷,没做过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