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古瓷重現浙江德清 傳承中華瓷文化

Posted 青瓷

篇首语:努力吧,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3000多年前古瓷重現浙江德清 傳承中華瓷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000多年前古瓷重現浙江德清 傳承中華瓷文化

10餘件手工精制的仿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器.朱建明攝

中新網湖州12月20日電(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臧涵)記者從浙江德清博物館獲悉,最近,10餘件手工精制的仿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器,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制後,在浙江德清出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南針計劃課題組組長鄭建明稱:作為國家指南針計劃的一個項目,「瓷之源」課題運用現代科學的測試技術,使用當地的瓷土和釉料,結合古代傳統制瓷工藝和裝燒方法,使這一在德清失傳千百年的制瓷技術得到傳承。

2007至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故宮博物院、德清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德清縣商周時期原始瓷古窯址的考古有了重要發現。之後,經過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的論證,中國古陶瓷界作出了:「以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包括湖州南部地區,在中國

2012年,「瓷之源」課題作為一個科研項目正式列入國家指南針計劃,這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製作技術發展的綜合研究」,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湖州市博物館、德清縣博物館等單位共同參與,進行瓷器起源的多學科綜合研究。

此次出窯的「德清瓷」,器形主要是青銅豆。德清博物館研究員朱建明向記者介紹:這些瓷的造型、質地、釉色與商周時期的德清原始青瓷器非常接近,燒制瓷器的龍窯也是按照考古發掘出土的商代龍窯遺跡,通過1∶1的原樣復原的,別小看了這座窯,它復制的可是龍窯的祖先,後代所有形式不一的龍窯都是從這裡起步的。

「此次出窯的,是復原了中國最早的商代原始青瓷。中唐後德清窯停燒,原因是由於制瓷資源和燃料的減少,因此當時的制瓷中心發生了轉移,導致德清制瓷業的衰落。如今第一窯青瓷的燒制成功,改變了德清一直面臨著的一個尷尬:享有古代中國‘瓷之源’的美譽,今天卻無瓷器生產。」鄭建明說。

提到這次第一爐瓷器出窯對德清的意義,這些青瓷的製作人、年輕的陶藝師王軍港驕傲地說,這10餘件手工精制的「原始瓷」,基本繼承、復原了3000多年前德清瓷的製作工藝,重現昔日德清窯的風采。原始瓷的製作過程十分講究,瓷器生產的基本工序為選料、制坯、上釉和燒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項復雜的操作,如果哪個操作出現了錯誤,最終瓷器的質量就會受影響。

據了解,復興傳承德清原始瓷工藝對德清打造「瓷之源「文化品牌,開創一個涉足制瓷工藝和文化休閒旅遊的龐大文創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完)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关参考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張訓成,草書作品欣賞,筆走龍蛇行雲流水,好字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

历史秘闻 中國歷史傳承6大標杆城市,湖北擁有2個,河北一城3000年未改名

邯鄲——中國唯一一個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這在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上是不可想象的。邯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周代就已經成為趙國都城,還是漢代“五都”之一,時至今日,邯鄲依舊是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

历史秘闻 中國歷史傳承6大標杆城市,湖北擁有2個,河北一城3000年未改名

邯鄲——中國唯一一個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這在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上是不可想象的。邯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周代就已經成為趙國都城,還是漢代“五都”之一,時至今日,邯鄲依舊是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

历史秘闻 存世僅3隻的宋代名瓷,失傳800多年後重現世間

飲茶者無不知建盞。作為宋朝皇家的御用珍品,是當時上至皇帝、下及達官貴族的鬥茶珍品。在品相萬千的建盞中,有一種被視為「天物」的至高無上珍貴品種——曜變建盞。據古籍《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建盞之無

历史秘闻 存世僅3隻的宋代名瓷,失傳800多年後重現世間

飲茶者無不知建盞。作為宋朝皇家的御用珍品,是當時上至皇帝、下及達官貴族的鬥茶珍品。在品相萬千的建盞中,有一種被視為「天物」的至高無上珍貴品種——曜變建盞。據古籍《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建盞之無

历史秘闻 上聯:空樹藏孔,孔進空樹空樹孔,孔出空樹空樹空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在這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經歷了歷史潮流中一次次的衝擊、滌盪和淘汰,通過不斷的艱苦奮鬥和自強不息終於創造除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其中對聯文化

“久病牀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久病牀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揭露了人性的現實。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

“久病牀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才更經典,揭露了人性的現實

“久病牀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揭露了人性的現實。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

历史秘闻 玉皇大帝的“姓氏”,你知道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上下下共五千年的歷史,伴隨着國人的成長。隨之而來的,是發展起來的是姓氏歷史,每一個姓氏不僅是個人身份的象徵,更多的是家族文化的傳承。人的姓氏,最早起源於周朝初期,爲了維穩和治理國

历史秘闻 老婆用文言文怎麼說

中華上下5000年誕生了無數璀璨的文化,語言藝術也是我國的一大瑰寶,從古代傳承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經過了精粹提煉,因此言簡意賅又富含著美好的詩意。只不過到了現代卻逐漸被人們忘卻了,一些西方文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