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毛家坪遺址確認為2700年前秦國古冀縣縣治

Posted 文物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甘肅毛家坪遺址確認為2700年前秦國古冀縣縣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肅毛家坪遺址確認為2700年前秦國古冀縣縣治

車馬坑

最近,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單位組成的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對外宣布,經過多年考古發掘研究,發現並確認了甘肅省甘谷縣毛家坪遺址是2700多年前秦國設立的古冀縣縣治所在,當地民間也有「華夏第一縣」的說法。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郡縣制起源有重要意義。

1982年、1983年對甘谷縣毛家坪遺址進行兩次發掘後,2012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對毛家坪遺址再次進行了全面勘探發掘並獲得重大發現。

遺址發掘4000平方米

毛家坪遺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甘谷縣盤安鎮毛家坪村,東距縣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級台地上,南靠丘陵,東部有沖溝,西邊不遠為渭河南岸支流南河。遺址分溝東和溝西兩部分,溝西的北部及西部為居址區,大部分被村莊疊壓,溝西的南部為墓葬區;溝東部分主要為墓葬區,嚴重被盜。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家坪遺址考古發掘領隊、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梁雲告訴記者,毛家坪遺址是1947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在渭河流域調查時發現的,之後1982年、1983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曾兩次發掘了毛家坪遺址,在該遺址主要發掘到3種文化遺存,即以彩陶為特徵的石嶺下類型遺存、以繩紋灰陶為代表的周代秦文化遺存、以夾砂紅褐陶為特徵的西戎文化遺存。

2012年7月,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單位組成的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再次發掘。截至目前,共勘探出墓葬1000多座;累計發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清理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小墓葬199座、灰坑752個;發掘車馬坑5座;發掘大型墓葬2座,其中一座為級別較高的貴族墓葬。

出土文物1000餘件

這次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骨器等各類小件文物1000餘件,發掘大量繩紋灰陶片,出土鼎、方壺、盂、敦、盤等青銅容器51件,出土短劍、戈、矛等青銅兵器11件。

「依據鑽探情況,工作人員在遺址區內有針對性地選擇3處地點進行發掘。」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侯宏偉對記者說,出土物覆蓋了多個歷史時期,既有西周時期的繩紋灰陶片,也有東周時期的鬲、盆、豆、罐等,還發現一處戰國時期的古代小型廣場,應該是當時附近人們舉行公共活動的場所。

此次發掘重要的發現是在發掘出的兩座車馬坑中出土了秦人戰車。侯宏偉介紹說,這輛戰車的車廂、車輪、車轅、車軛等構件保存比較完整,駕車的兩匹駿馬的骨架也清晰可見,兩馬中間還擺放著一桿長約3米的長矛。「據推斷,這一戰車的時間約為春秋早期,距今約2700年至2600年,為研究秦早期的作戰車馬及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保存如此完整的戰車實屬少見,與以往的任何一輛戰車性質都不同。春秋早期金屬鑄造業發展如何,作戰方式如何,交通情況又如何,是否存在出行駕車,都能從出土的這輛秦戰車中尋找到相關答案。出土發掘的文物,為秦人悠久的軍事傳統和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的研究提供了資料依據,為秦人的交通發展也提供了進一步研究的保障。」梁雲說。

發現子車氏家族墓地

經過發掘,考古人員基本確定了毛家坪遺址的範圍和規模,該遺址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遠遠超出了原先的可能,「該遺址位於‘天水-禮縣’古代交通要道上,為秦人北上東進的戰略要地,是渭河上遊甘谷一帶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周代遺址。」梁雲說,如此大規模加上重要的戰略地位,毛家坪遺址應可以與古文獻記載的某處歷史名城或縣邑對應。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介紹,《史記》記載,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征伐冀地的西戎部族,戰勝後設立了冀縣,這是秦國最早設立的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設立的縣之一。「據文獻記載,冀縣就在現在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上遊的甘谷縣一帶,當地民間也有‘華夏第一縣’的說法。」

「經過考古發掘和研究,基本上可以確定其為古冀縣縣治(縣城)所在。」結合《水經註》等文獻記載,梁雲認為此地正是當年秦武公設冀縣的位置所在。同時,遺址的繁榮期和發掘到的高等級貴族墓及車馬坑等情況,均與歷史上的冀縣相吻合。除此之外,毛家坪出土的最高等級的貴族墓主人身份也給最早縣治做了佐證。「這座貴族墓年代為春秋中期,墓主為成年男性,墓中有五鼎四簋、銅戈,戈上銘文有兩列共14個字,右列前六字為‘秦公作子車用’,餘字則銹蝕不清。」梁雲說,根據墓的規格和年代,可以推斷毛家坪遺址該區域為子車氏家族墓地,墓主人很可能是子車氏家族的族長,是秦穆公派駐冀縣的行政長官。

秦文化編年可推至西周

考古學上探索早期秦文化,就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甘谷縣毛家坪遺址的發掘。上世紀8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渭河上遊的甘谷縣毛家坪遺址首次發掘到西周時期的秦文化遺存,同時發掘了東周時期的秦文化和西戎文化遺存。

近年由歷史學家李學勤整理的清華簡《系年》中曾有對秦人的記載。在他看來,秦人本是來自山東的商奄之民,周初成王時被迫遷徙至甘谷的朱圉山一帶,謫戍西方禦戎。他的看法曾一度影響很大。「毛家坪遺址在朱圉山附近,那麼毛家坪秦文化遺存是否屬西遷的商奄之民,還需再次發掘才能確認。此外,早期秦文化的編年、甘肅東部的西戎文化等重要學術問題也要求再次發掘毛家坪遺址,以獲得答案。」這是此次聯合考古隊進行發掘的重要原因。

根據這三次考古發掘的結果,考古人員將秦文化居址遺存分為4期,認為年代從西周早期延續到戰國中晚期;將墓葬分為5期,分別相當於西周中、西周晚、春秋早、春秋中、春秋晚及戰國早期。由於發掘的西周墓均西首向、屈肢葬,與關中地區的東周秦墓的傳統葬式相同,墓內出土的鬲、盆、豆、罐等陶器亦與後者的同類器一脈相承,故有專家判斷其為西周時期的秦墓,並把居址的文化遺存推定為西周時期的秦文化。

「毛家坪遺址先後發掘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車馬坑等大量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厚重文化內涵,把秦文化的編年推進到西周時期,開創了考古學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對進一步探討嬴秦西遷的時間、路線提供了實物資料,對研究甘谷乃至渭河上遊古代民族分布、生活以及民族融合過程,在學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甘谷縣文物單位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梁雲告訴記者,目前毛家坪遺址已進入文物修復、資料整理、考古報告撰寫階段,並對開挖遺址進行了保護性回填。申報2014年十大考古發現、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家坪遺址公園等工作也在逐步開展。

本文來源:雅昌藝術網

相关参考

秦國的發源地在甘肅還是陝西

秦國是周朝時期在西北建立的國家,秦這個國名使用了很長時間,一直到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那麽秦國的發源地具體在哪呢?秦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西方大國,建立的時間非常早。根據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土的一塊銘

2700年前经济大师管仲向鬼神收税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人物,其思想及行政举措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尤其以经济独树一帜思想超前。管仲华夏第一相一天齐桓公发现财政不平衡,慢慢出现赤字,便召来管仲询问对策,恒公

2700年前经济大师管仲向鬼神收税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人物,其思想及行政举措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尤其以经济独树一帜思想超前。管仲华夏第一相一天齐桓公发现财政不平衡,慢慢出现赤字,便召来管仲询问对策,恒公

一顆彗星在12800年前可能撞擊地球,摧毀了這箇舊石器時代的村莊

阿布·胡雷拉是敘利亞一個重要的考古遺址,以記錄該地區早期農業採用的文物而聞名。它也可能被認為是已知唯一被彗星碎片擊中的人類聚居地,該遺址現在位於阿薩德湖水下。,1972年至1973年間,在塔巴大壩施工

一顆彗星在12800年前可能撞擊地球,摧毀了這箇舊石器時代的村莊

阿布·胡雷拉是敘利亞一個重要的考古遺址,以記錄該地區早期農業採用的文物而聞名。它也可能被認為是已知唯一被彗星碎片擊中的人類聚居地,該遺址現在位於阿薩德湖水下。,1972年至1973年間,在塔巴大壩施工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他是一個 ”不忠不孝”之人,為何被認為是諸葛亮最優秀的接班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被郡守馬遵懷疑有異心,於是歸順諸葛亮。姜維歸順蜀漢後,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後成為蜀漢大將軍。然而卻有人說姜維其實是一個「”不忠不

1875年甘肅蘭州老照片 左宗棠平亂期間的蘭州風貌

分享一組1875年清朝同治年間的甘肅蘭州老照片,一覽145年前的蘭州風貌。在這篇文章中,雖然沒有出現他的身影,但是他確實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他就是左公-左宗棠。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

”子车三雄”助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谷毛家坪印证其说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开创了一系列封建统治制度,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文化的始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甘肃东部一系列早期秦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早期秦史的神秘面纱,甘谷

秦始皇曾兩次討論郡縣制,這個制度到底是得是失

大家都知道,秦國統一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其實,秦始皇曾經兩次廷議是採取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在李斯的堅持下,才最終確認堅定推行郡縣制。秦國為什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