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時期沒有雕版印刷技術,那麼,《水經注》的如何流傳至今的

Posted 北魏

篇首语:时间是把锋利的刀,成全过我的疯狂,也粉碎过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魏時期沒有雕版印刷技術,那麼,《水經注》的如何流傳至今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魏時期沒有雕版印刷技術,那麼,《水經注》的如何流傳至今的

《水經注》是完成於1400多年前的一部地理著作。並且,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所以,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由於,北魏時期還沒有出現雕版印刷技術,所以,書籍的傳播主要靠手抄來完成,所以,《水經注》這部著作也不例外。,《水經注》剛剛完成不久,作者酈道元就不幸遇害,而這部著作,當時有幾個鈔本,現在已無從考證了。隋朝統一全國之後,在整理國家藏書之時,在《隋書·經籍志》著錄中就有《水經注》的一個鈔本。全書一共有四十卷,而且,保存的比較完整,是目前為止知道最早的《水經注》鈔本。,到了唐朝時期,《水經注》作為國家藏書被唐朝收藏,《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經籍志》都標註錄入40卷。從唐朝後期到五代,再到北宋初期,《水經注》的鈔本都是足本,並被歷代王朝作為國家典藏書籍世代傳承。北宋時期,朝廷的藏書庫名為崇文院,主要整理和存放國家藏書,著有《崇文總目》,而《水經注》便在其中,標註為35卷。,但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水經注》中的涇水、(北)洛水等書卷卻沒有了。,事實上,《水經注》的鈔本,並非只在朝廷中珍藏,其實,在民間也有流傳。,但具體在什麼時候開始流落於民間,目前無法得知,而且,流傳的到底是足本還是殘本,也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從唐朝後期開始,《水經注》已經成為了一本較為普遍的書,至少普通知識分子可以看到。比如:在唐朝詩人陸龜蒙的詩作中,曾經寫道:「山經水疏不離身」,說明該書在民間也有了鈔本。,到了北宋時期,這本書在民間流傳的更加廣泛。蘇東坡在《石鐘山記》中,寫道:「酈元以為下臨深潭......」這其中,所引的就是該書中的一整段文字。但是,這些在民間的鈔本,卻沒有流傳下來,從宋代到元代,都沒有民間的鈔本流傳於世。,明代時期,在編纂《永樂大典》時,《水經注》被抄錄其中,也正是這個鈔本流傳到了現在,我們將其稱為「永樂大典本」。而這,也是我們所知道的,現存最早的《水經注》鈔本。,除了這本官方鈔本之外,明代還流傳一些酈學家的私人鈔本。,各種版本眾多,其中,較為出名的是柳大中的影宋校本和趙琦美的三校本等,但可惜的是,後來這些鈔本都失傳了。現在保存完整的鈔本一共有兩部:,一部是稽瑞樓藏本,從宋元寫刊本中鈔出,有清人何焯、顧廣圻等校跋,現存北京圖書館;,一部是海鹽朱希祖舊藏,也是從宋本鈔出,有王國維、章炳麟等校跋。,在清朝時期,最為著名的《水經注》鈔本,現在珍藏於天津人民圖書館中。「小山堂五校鈔本」,這是一部完好無損的清鈔本,是一本在乾隆三年,全祖望在33歲時完成的作品。在正本當中,除了正文,還有很多批註,都出自趙一清之手。這部鈔本是兩人的巨大業績,也是酈學界中非常寶貴的一筆遺產。,《水經注》首次印刷出版,是在北宋中後期進行的。根據相關的信息表明,該書的第一種刊本是在成都府學宮的刊本,具體的印刷年代現在無從考證,只知道,此版本的書籍早已在歲月的流轉中消失殆盡。第二種刊本是在北宋1087年,現在也沒有流傳於世。,目前,在北京圖書館僅存的一本宋版《水經注》,是南宋時期的版本,內容還不到全書的三分之一。,到了明朝之後,雕版印刷術問世,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得刊本的數量隨之增多。《水經注》在這一時期刊本存量較為豐富,最著名的是萬曆四十三年,由朱謀瑋校勘的版本。,到了清代時期,很多酈學家在《水經注箋》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認真校驗,由此,產生了不少的優秀刊本。尤其到了乾隆年間,對於酈學的研究到達了一個鼎盛時期,在相關研究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並誕生了兩種超越前代的佳作,其中,特別優秀的當屬趙一清所校勘的《水經注釋》。,這本書可以說是趙一清的傾力之作,歷經多年的苦心校對,所呈現出來的傑作。,在酈學史上,最後一種刻本是王先謙的《合校本書經注》,在光緒十年進行了刊印。這本書彙集了前幾部優秀校本的精髓,是一個受到眾人歡迎的佳本之作。,清朝後期,歐洲石版印刷術傳到中國,由此,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眾多石印的書籍,其中,就包括這部《水經注》。後來,鉛字印刷誕生,並一直流行到現在,所以,在中國30年代的時候,也曾經出現過幾版鉛印的《水經注》,分別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部叢刊》,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四部備要》。,這兩部鉛印版的《水經注》後來流傳甚廣,對於酈學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影響力可謂頗深。,參考資料:,【《魏書·酈道元傳》、《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列傳二百七十二》、《中國藏書家通典》】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了印章和拓石等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融合,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雕版印刷术的工艺大致是:先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抹上一层浆糊或胶质,然后把有

一千年前的雕版印刷《金刚经》,背后藏着一段丝绸之路科技交流史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就是这18个字,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份雕版印刷物的确切日期,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一行字刻在敦煌《金刚经》的卷尾。研究者认为,这部雕版《金刚经》应

知识百科 最早的印刷术

最早的印刷术提起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宋代毕的活字印刷术。其实,古代的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短板印刷和孔板印刷等。中国最早的印刷术则是雕版印刷,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

油畫《父親》差點過不了審查

繪畫這門藝術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最早的西周時期,那個時候繪畫不僅僅是藝術的形式,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輔助工具。古人沒有相機,就利用繪畫技術來記錄和描述。朝代更替得越來越頻繁,我國也越來越富裕,於是繪

宋代一平民,发明一样东西影响世界,后人却因此落个满门抄斩

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印刷术是对人类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印刷术又可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始于于唐朝,在唐中后期广泛使用,后来人们避免雕版印刷的不足,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当然,大家都知道,这

唐宋时期印刷术发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我国隋唐时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

印刷术这一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印刷术不断发展,不知道你说的是哪种,概述部分是通用的,下面的1和2分别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意义,这两个比较重大也比较普遍概述: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

为什么说印刷术是我国最先发明的

在很远的古代虽然有了纸和书,但书籍的流传全靠人的手工抄写,速度又慢,又容易出错。到了唐朝,人们发明了一种把字雕刻在整块木板上再进行印刷的方法,叫雕版印刷。这比手工抄写方便多了。但是雕版印刷印一面就需要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意义:(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相比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优点:雕版印刷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

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传播的历史意义

印刷术在世界的传播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