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五代十国战争

Posted

篇首语:人总要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时的忧伤都是矫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战争 五代十国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战争 五代十国战争

    五代十国战争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 907年至 960年),中原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南方据地称雄的有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南汉、闽、南平(荆南)、北汉十国,外有契丹,相互间战争持续了50余年。
    唐末藩镇割据,,朝廷已无力控制。天佑二年(公元 905年),梁王朱温以汴州为基地,兼并 20余镇,据地 60州,成为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割据势力。此外,割据北方的还有魏博的罗绍威;镇、冀(今河北正定、冀县)的王溶;卢龙(治幽州,今北京)的刘守光 ;河东(治太原府,今太原南晋源镇)的李克用;风翔(今属陕西) 的李茂贞。
    雄据南方的有称吴于淮南的杨行密;称吴越于两浙、苏南的钱谬;称楚于湖南的马殷;称前蜀于西川的王建;称闽于福建的王审知;称南汉于岭南的刘隐等。四年,朱温称帝代唐,建立后梁。各地藩镇纷纷效法,契丹也乘乱扰乱中原。
    李存勖(绪)袭汴州,后唐取代后梁。开平二年,李存勖嗣晋王位,为继承灭梁复唐父志,结好赵王王?等。四年十一月,朱温以讨伐刘守光为名,进逼镇、定。王?向晋告急,李存勖率军往救,在柏乡之战中击败后梁军,解镇、定之危。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八月,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图霸河北。二年,李存勖为解除攻梁后顾之忧,派兵北上攻燕,在幽州之战中击溃后梁援军 50万, 一举灭燕。贞明元年(公元 915年),李存勖应魏州节度使贺德伦之邀,在故元城(今大名东北)歼后梁军 7万,迫其退往黄河以南,从此独占河北,与梁隔河对峙。 接着,李存勖击退契丹进攻,发兵 10万攻梁,结果遭到失败。这时,镇、定两镇发生内乱,契丹又乘机南下,后梁军乘虚夺取了河南大片土地,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留守李继稻又叛晋附梁,李存勖处境十分不利。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十月,李存勖为扭转不利战局,决定乘梁后方空虚,举兵奔袭汴州,先在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杨刘镇)击败梁军堵截,继克中都(今汶上),直抵汴州城下。梁末帝外援断绝,自杀身亡。后梁亡,后唐统一了黄河南北。
    后唐同光三年 (公元 925年),李存勖派兵攻灭前蜀,荆南、吴越、楚、闽、吴等国相继臣服。后李存勖因兵变被杀。李嗣源入洛阳即帝位(明宗)。不久,两川谋自立,明宗讨伐失败。清泰元年(公元 994年),孟知祥重建蜀国(史称后蜀)。以后唐陷入内争,趋向灭亡。
    石敬瑭借师作皇帝,刘知远投机立后汉。三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夺取帝位,不惜割地称臣,向契丹乞师夺权。十一月,石敬瑭被契丹册立为大晋皇帝,率军攻入洛阳,后晋取代后唐。两年后,石敬瑭如约向契丹献上燕云十六州 (今北京至大同地区)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 934年)石重贵即帝位(出帝),拒绝向契丹称臣。契丹帝耶律德光挥师南下讨晋,经三年激战,攻取东京 (今河南开封) ,出帝降,后晋亡。契丹军在东京烧杀抢掠,激起民愤无法立足而撤军。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早怀野心,趁晋亡时称帝,契丹军北撤,他立即进入东京,改国号为汉 (史称后汉)。
    南方十国战争,郭威灭汉立周。在中原朝代更选的同时,南方诸国亦争战不休。后梁时期,吴越攻吴常州(今属江苏)失败。后唐时期,楚围南汉封州(今广东封开)遭伏击;吴攻闽建州,被击败。后晋时期,岭南义军大败南汉军;后蜀夺占秦、成、阶 (今甘肃天水市西北、成县、武都东南) 、风(今陕西风县东北)四州;南唐乘闽、楚内乱,攻灭闽、楚,扩地 30州;闽亡时,吴越夺闽地,占福州;楚亡时,南汉占桂(今广西桂林)、连(今广东连县)等 10州。与此同时,后汉又生叛乱,枢密使郭威率军平定叛乱后,于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举兵入东京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取代后汉。后周进行的统一战争。后汉宗室刘崇在晋阳称帝,建立北汉。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乘郭威死,义子柴荣新立,联合契丹兵攻周。柴荣率军亲征,在高平(今属山西)大败北汉军,刘崇逃回晋阳,从此一蹶不振。
    柴荣通过整顿军纪,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并制定了先取南唐,再攻契丹,后灭北汉的战略。二年九月,柴荣派军收复秦、风、成、阶四州,解除后蜀对关中的威胁,随后用了两年时间,三次亲征,克寿州(今安徽寿县),沿淮入江,大败南唐水军,直逼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南唐主求和称臣, 后周尽得淮南、江北14州 60县。六年三月,柴荣率军北攻契丹,连破州县,正欲攻取幽州时,不幸染病,只得班师,不久病逝。七年,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称帝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历经 53年动乱、分裂的五代十国战争终告结束。

相关参考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哪十国

五代十国,其实不能称之为国,只是唐朝藩镇的一种变形而已。统治阶级毕竟是武人,尽管据土自专,实则无经营天下之大志,半数以上皆骄奢淫逸之徒罢了。所以说,除了中原地区战争较为激烈以外,列国之间倒是罕有战事。

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介绍是怎样的

白藤江之战经过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中,战争最早发生在吴权和矫公献之间。吴权率军在艾州起兵,从陆路进攻矫公献。矫公献被吴权打败,不得已向南汉求救。南汉方面出动军队进入交趾地区,与吴权的军队发生战争。吴权的军

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介绍是怎样的

白藤江之战经过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中,战争最早发生在吴权和矫公献之间。吴权率军在艾州起兵,从陆路进攻矫公献。矫公献被吴权打败,不得已向南汉求救。南汉方面出动军队进入交趾地区,与吴权的军队发生战争。吴权的军

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方上的政权都由节度使掌握。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白藤江之战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两大节度使之间的战争。白藤江之战起因是南

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方上的政权都由节度使掌握。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白藤江之战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两大节度使之间的战争。白藤江之战起因是南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战乱。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的少数民

五代十国中最后的一位皇帝李后主

  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那里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经济繁荣,国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国主都是政治上十分昏庸无能的人,后来弄得国力渐渐衰弱下来。  最后的一个国主李煜

宋元战争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揭秘宋元战争史

宋元战争的结局改变什么?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

历史军事 五代十国高平之战 赵匡胤险些丧命黄泉

五代十国时期的高平之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说赵匡胤差点死在这次战场上。可老天就看好赵匡胤,要他来当大宋的开国皇帝的,最后活命。当然,这次战争就连周世宗都亲自上阵。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

中国古代战争 柏乡之战

   因势用兵以骑制敌的柏乡之战   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温与河东晋王李存勖争夺河北诸镇,矛盾加剧。朱温怀疑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