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历史

Posted 汗青

篇首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人提起“二十四史”,那么,“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汗青呢?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为《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汗青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般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传记的纪传体编写。

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太史公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由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因司马迁曾任太史公,故《史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正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起头,“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汗青,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2.《汉书》(东汉・班固著,100卷)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是在班固之父班彪所作《后传》的根蒂上完成的,又称《前汉书》,记载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和帝永元元年,班固侍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120卷)

《后汉书》全书首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郡(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

4.《三国志》(西晋・陈寿著,65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罗《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首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汗青,是一部纪传体国野史。

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

5.《晋书》(唐・房玄龄等著,130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罗帝纪十卷,志二十卷,传记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起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罗西晋和东晋的汗青,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正视史书的撰修工作,且对晋史极为苛刻,曾多次对其时晋代的相关史料提出过指摘,是以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当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6.《宋书》(南朝梁・沈约著,100卷)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前后六十年的史实,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传记六十卷。

作者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南朝梁建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

作者萧子显,字景阳,南朝汗青学家、文学家。身世皇族,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很多史事、王室情形是熟悉的或是亲自履历过的,加之梁朝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很多图书典籍得以留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供应了有利前提。

8.《梁书》(唐・姚思廉著,56卷)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开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汗青,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汗青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汗青,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持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裕行使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9.《陈书》(唐・姚思廉著,36卷)

《陈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事,与《梁书》一般,也是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传记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10.《魏书》(北齐・魏收著,130卷)

《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大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庖代这一阶段的汗青,一百二十四卷,个中本纪十二卷,传记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传记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

作者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

11.《北齐书》(唐・李百药著,50卷)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实际记载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消亡前后约八十年的汗青,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作者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身世仕宦之家。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12.《周书》(唐・令狐德芬等著,50卷)

《周书》,实际上记载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盘据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汗青。五十卷,个中本纪八卷,传记四十二卷。唐令孤德芬主编,列入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13.《隋书》(唐・魏征等著,85卷)

《隋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汗青。共八十五卷,个中帝纪五卷,传记五十卷,志三十卷。

本书由多人配合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悉数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芬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明史臣编修,但数年事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建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14.《南史》(唐・李延寿著,80卷)

《南史》,记载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汗青。

《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巨匠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李巨匠(公元570年-628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汗青学家。

李延寿,字高寿,生卒年不详,唐初汗青学家,曾任崇贤馆学士,官至符玺郎。

15.《北史》(唐・李延寿著,100卷)

《北史》,记载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罗东魏)、周(包罗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汗青,与《南史》为姊妹篇。

作者李延寿,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汗青学家,曾任崇贤馆学士,官至符玺郎。

16.《旧唐书》(后晋・刘d等著,200卷)

《旧唐书》,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汗青的一部史籍,记载了整个唐朝近300年的汗青。

《旧唐书》共二百卷,包罗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传记一百五十卷。

作者刘d,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汗青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著,225卷)

《新唐书》,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汗青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包罗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传记一百五十卷。

《新唐书》于《旧唐书》比拟,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著,150卷)

《旧五代史》,记载了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竖立的五十三年间大规模盘据割据时期的汗青。华夏区域接踵显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华夏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区域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竖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

全书一百五十卷,包罗本纪六十一卷,传记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尚有目录两卷。原名《五代史》,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改称《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李九龄等同修。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著,74卷)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今后独一的私人批改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正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昔时,即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昔时,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洪武二年,以宋濂、王为裁等十六工资纂修,开史局于南京天界寺,进行编写。全书共二百一十卷。

作者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本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有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惟家,与高启、刘伯温并称为“明初诗文三人人”,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师长”,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建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24.《明史》(清・张廷玉等著,332卷)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汗青。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起头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由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首要作者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卓越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命令将《新元史》加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处所不将《新元史》加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若是将两书都加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但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照样“二十四史”的说法。

相关参考

没有读过这二十四部史书,敢说自己读过历史吗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以2684亿元的销售额再次刷新了互联网销售记录,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为这2684亿元贡献了一套《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对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其中所记载的内容起自于黄帝,截

史记与二十四史和中国通史有什么区别

1、本质不同《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史记》属于二十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中国通史》是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有22位分卷主编

從司馬遷到張廷玉——二十四史編撰者名錄

1739年(乾隆四年)《明史》編撰完成,經乾隆皇帝欽定,將先代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編撰的二十四部史書稱「正史」,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

《二十四史》都是帝王的历史

二十四史为帝王家谱,有道理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这句点评的话在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时在写上去了。至于鲁迅先生,他是极为赞同这个观点的,不过鲁

十四部电影多角度看抗美援朝

一、《钢盔》(Steel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RobertHutton)、斯蒂夫.布罗狄(Steve

通读二十四史需要多长时间

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始终在和「”过去”打交道,我们看到或者感知到的东西都是「”过去的东西”。我们生活中很多道理也可以用历史学来解释,生活中处处是历史。比如我们说我们熟悉某人,指的就是熟悉他的

二十四史唯一的女作者班昭,姑祖母是宠妃,父兄都是名人

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史,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女性人杰尤为耀眼。中国古代第一位女教育家班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作者。在今人的印象中,古代掌握知识、为人师表似乎是男人的「”专利”,其实

过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对于如今的年青年头人而言,阴历一向是个谜一般的存在。不外一到春节这个月,似乎人人一会儿会算了,因为临近春节的好多日子口,都是阴历的节日或许特别日子,好比腊八,好比正月十五。春节是中国最谨严的节日,春

过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对于如今的年青年头人而言,阴历一向是个谜一般的存在。不外一到春节这个月,似乎人人一会儿会算了,因为临近春节的好多日子口,都是阴历的节日或许特别日子,好比腊八,好比正月十五。春节是中国最谨严的节日,春

国内四大历史教学杂志

一、中国四大史书是哪四部【一】中国史学史中没有“四大史书”这种说法。《辞海》、《中国史学史辞典》也没有这一词条。网上把《前四史》说成四大史书是误传。【二】中国历史上把四部史书并列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