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客居他乡写下一首诗,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是愁

Posted 近人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孟浩然客居他乡写下一首诗,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是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浩然客居他乡写下一首诗,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是愁

孟浩然所处的时代,诗人辈出、人才涌动。“学而优则仕”古代人寒窗吃力读数十年,为的就是可以入仕仕进。无论是恃才傲物的李白,照样伤时感事的杜甫,都免不了为求功名,奔赴长安,一展理想。然则孟浩然却分歧于他人,他早年的妄想就是山水田园,不屑于仕进。没有想到,人到中年,因为生活所迫,他又萌生出仕的念头,可惜时运不济,仕途不顺,困窘失意,之后便不媚世俗,隐于故里鹿门山。

孟浩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闲适隐逸,诗风清淡天然,远离功利和尘嚣。虽有羁旅愁思,亦属平常之事。孟浩然固然钟情山水,然则又老是经不起凡尘诱惑,放不下功名之心,于是他的平生有了很多羁旅生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调处仕途失意的悲愤,在途中写了一首抒发羁旅之思的五言绝句,虽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是愁,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天然流出,风味天成。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是诗人漫游吴越之时所作,抒发的是他旅途的愁思。诗人把划子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第一句交卸了写诗的配景,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昏黄的小洲边,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铺垫。此时天色已晚,之所以会“愁”,首要是因为“日暮”。日暮江烟,迷离之境,让贰心生过客清愁。

最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似是平常的写景,却实际上在抒情。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田野无垠,苍莽寥廓,遥远的天空,低过了近岸的枯树。中天的明月,落于清澈的江水中,与舟中人如斯邻近。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倒是诗人的愁心已经跟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舟泊江岸,夜幕洗去白日粉尘,本该恬静休憩,缓解旅途的委靡。若何见众鸟归林,行人返家,独他舟泊江,怎能不生怅然之思?

一个平常清冷的秋夜,细微的景物,经诗人的笔描摹,瞬间风味天成,淡而有味。他即景会意,毫无雕饰,妙趣自得,看似笔落山水,实则寄寓心里情思。回首前半生,寄情山水,未有功成,本有心求取功名,若何仕途失意。现在夜泊江边,想着本身,更添难过。这空旷的山野,唯月近人,茫然四顾,心神恍惚。

秋天正本就轻易激发人的愁绪,这首诗虽写的是景致,却抒发的诗人的愁思,虽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是愁,田野的树、江上的月、无处不施展出诗人的愁来。孟浩然在这广袤而和平的宇宙之中,经由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他孤寂的愁心也能寻得安慰了。

相关参考

他一生落魄潦倒,写下一首诗抱怨心中不平,却成千古名作

对于出身寒门的唐代文人来说,要想摆脱落魄潦倒的人生,只有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但唐代科举考试,必须要考生本人具有一定的名气,或者有名人举荐,才能求得功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考生既无名人推荐,也没有名

李商隐最冷门的一首诗,全篇没有一个情字,却句句都在写情

古代许多文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口成章下笔成诗,仕途却屡屡受挫,甚至一生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李商隐就是如此。李白与杜甫是唐朝诗坛不朽的丰碑,几乎无人能超越,中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和杜牧,虽然比不上达不

孩子多了也是愁

  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

孟浩然最谦虚的一首诗,却弄巧成拙得罪皇帝,断送了大好前程

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如果说最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者,莫过于孟浩然和王维,他们二人被誉为“王孟诗派”。尤其是孟浩然,乃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他自称第二,绝对无人敢称第一,王维得喊他一声前辈。论诗歌才华,能让

杜牧最嚣张的一首诗,刚中进士就来炫耀,句句狂傲却让人无话可说

在唐代,考中了进士,该不该嘚瑟?答案是肯定的。大唐289年,开科了264次,进士总共才7000余人,算下来每年26人,这难度不是如今考北大清华能比的。所以于46岁的孟郊中进士后,豪言:「”春风得意马蹄

原创 孟浩然中年一首诗,内心孤寂,让人深有同感,太经典选入课本

孟浩然人人都很熟悉,是唐朝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因为他本人平生不曾进入仕途,所以又被称之为:孟山人。其实他的身世照样不错的,是一个典型的书香家世,固然没有滔天的富贵,然则却要比好多身世贫贱的

原创 孟浩然中年一首诗,内心孤寂,让人深有同感,太经典选入课本

孟浩然人人都很熟悉,是唐朝时非常有名的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因为他本人平生不曾进入仕途,所以又被称之为:孟山人。其实他的身世照样不错的,是一个典型的书香家世,固然没有滔天的富贵,然则却要比好多身世贫贱的

此人被嘲笑却不反驳,考中状元后写下一首诗,14字道出人生真谛

曾鹤龄是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状元。说起曾鹤龄考取状元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曾鹤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永乐三年(1405年),23岁的曾鹤龄与兄长曾椿龄一起参加乡试,兄弟二人

被冻死的无名乞丐,写下一首诗惊绝千古

乞丐往往是无名的,但他们留下的事迹却足以震撼人心。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的通州,天气奇寒,太阳初升,早市还未开门,街上空空荡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像往常一样,怀揣一把拾粪叉,拎着一个麻布袋,趁着天空蒙

唐代著名落榜牛人,用一首诗一只鸟,道出 ”说话留三分”的道理

在文坛有一类特殊的文人,叫落榜生。有一种悲情叫「”我的好朋友是状元,而我却连进士都不是”,这说的是孟浩然,毕竟好友30出头就做了状元,而他却一生布衣;有一种痛苦叫「”我去赶考那年,一个都没中”,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