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 ”琅琊王”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東晉 ”琅琊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東晉 ”琅琊王”
在封建王朝,「 ”名”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說:「 ”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名”不可輕授。
一、在東晉,琅琊王對皇位的繼承權
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是頂着西晉「 ”琅琊王”的名義,在江東開創了基業。
在東晉,「 ”琅琊王”是離皇位最近的職位之一。東晉一共11個皇帝,6個做過琅琊王。
這要從宗法制說起:
司馬睿做了皇帝之後,他逢年過節要祭拜的,只能是西晉做過皇帝的那些人。
那他自己的爹,就得有人祭拜。這就需要有個名分,「 ”琅琊王”就是繼承琅琊國的名分。
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東晉也是藝術興盛的時代
但是呢,因為司馬睿這一支做了皇帝,就是皇室嫡脈了。當東晉皇帝死後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太小的時候,有「 ”琅琊王”封號的人,就變成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就好比一家兄弟兩個,大哥在外面發了大財,家里的2畝地和老房子留給弟弟繼承,弟弟在家贍養老人。但是如果哥哥沒兒子,那外面的大筆家產,就會由弟弟繼承。那時候可沒有當代婚姻法,老婆是繼承不了皇位的。
簡單說,有太子,琅琊王是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沒有太子,琅琊王就是東晉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東晉滅亡後,自稱皇室的司馬楚之逃到北魏,北魏封他為琅琊王
二、東晉的「 ”琅琊王”
東晉一共封過8個琅琊王,其中2個夭折早死,5個繼承了皇位。除去夭折的,「 ”上位率”高達83.33%。
317年,西晉琅琊王司馬睿登位晉王,立司馬紹為太子,立司馬裒為琅琊王,作為西晉恭王一支的繼承人。
竹林七賢 東晉的無奈
- 司馬裒,317年立,317年夭折。
- 司馬煥,318年立,318年夭折。
- 司馬昱,322年立,327年徙封會稽王。(因為司馬衍當了皇帝,立了司馬衍的兄弟當琅琊王)365年復為琅琊王(當時的皇帝司馬奕沒有兄弟、沒有兒子),本人拒絕接受封號。371年,以會稽王登基。
- 司馬岳,327年立,342年登基。(司馬衍的兒子司馬丕、司馬奕年齡太小,外戚庾氏為了繼續掌權,立司馬岳為帝)
- 司馬丕,342年立,361年登基。(司馬岳沒兒子,皇位還給了司馬衍的兒子)
- 司馬奕,361年立,365年登基。(司馬丕的兄弟,司馬奕登基後,沒兒子沒兄弟,找司馬昱回來當琅琊王,司馬昱拒絕了)
- 司馬道子,371年立,392年徙封會稽王。(司馬昱的兒子)
- 司馬德文,392年立,418年登基。(司馬曜的兒子,安帝司馬德宗的兄弟。劉裕篡位,為了應和讖語,毒殺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司馬德文是東晉的末代皇帝)
418年,宋公裕以讖雲"昌明之後尚有二帝",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帝左右密謀鴆帝而立琅邪王德文。
三、《世說新語》里故事最多的皇帝
東晉的大部分皇帝,就像權臣的抹布,想用你,你不當也得當,不想用你,皇子照樣排隊靠邊站。
最典型的一個,還拒絕過近乎皇儲的琅琊王封號。
他就是做過琅琊王的簡文帝司馬昱。
他怎么一會拒絕琅琊王,一會又做過琅琊王呢?
1.《世說新語》里故事最多的皇帝
《世說新語》里,故事最多的,當然是東晉的權臣們。謝安、桓溫、庾亮、殷浩這些權臣,占據了《世說新語》大量篇幅。簡文帝司馬昱,則是唯一故事跟權臣一樣多的皇帝。
他善於清談,史稱「 ”清虛寡欲,尤善玄言”,被稱為「 ”清談皇帝”。書里還記載了一些諷刺性的內容,比如《簡文帝不識稻》:
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馬鐙的應用,使北方胡人騎兵力量增強,對東晉北伐產生了不利影響
還有一些對當時朝臣的評價,比如: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世說新語》里,關於簡文帝的故事,多達69個。這些故事,雖然有一些反饋了簡文帝的「 ”魏晉風流氣度”,但更多的,反映了刀光劍影下,不得自主的人生。
比如:
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廢海西後,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權臣掌廢立,皇帝只能對以哭泣。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農耕
《世說新語》里說,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比較喜歡司馬昱的娘。因此,早期還考慮過立司馬昱為太子。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立司馬紹為太子,小兒子司馬昱就成為留守琅琊國家業的琅琊王。
但是司馬紹死後,庾氏當政,司馬昱連琅琊王都當不成了,被改封為會稽王。
2.不敢、不想、不願做皇帝的人
司馬昱作為皇室,經歷過掙扎、抗爭、認命、抑郁的心路歷程。
庾氏倒台後,皇帝司馬聃過於年幼,司馬昱臨危受命,試圖重振晉室。
但是沒兵沒將的抗爭,被權臣桓溫無情的按在地上摩擦。
司馬昱心灰意冷。因此對於皇室立他為琅琊王(隱含做皇儲的意思)的意圖,他消極抵抗,給拒絕了。
世說新語里還編了一些桓溫和簡文帝的故事,比如:
宣武與簡文、太宰(王晞)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舊時王謝堂前燕
365年,
哀帝崩,以琅邪王奕承大統。七月,己酉,徙會稽王昱復為琅邪王。甲申,立琅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昱固讓,猶自稱會稽王。
但是,東晉的皇帝,終究不是你不想當,就可以不當的。
不做也得做。
371年,桓溫為擴大權勢聲望,廢帝(司馬奕)為海西公,立丞相會稽王昱,是為簡文帝。
清談皇帝司馬昱在權臣的擺弄下,活得無比憋屈,在位僅8個月,就抑郁而終了。
東晉時期,都城建康沒有外郭(木柵欄),石頭城要塞被攻破,建康就三番四次被叛軍占領
相关参考
在封建王朝,「”名”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說:「”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名”不可輕授。一、在東晉,琅琊王對皇位的繼承權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是頂着西晉「”琅琊王”的名義,在江東開創了基業。在東晉,「”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学会会员贺清令谈起琅琊王,最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或许会是西晋时期的琅琊王司马睿,殊不知,琅琊王作为封职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而受封者则是西汉刘氏家族的远房子嗣——刘泽。高帝三年时,刘
南北朝人物本名:高俨字号:字仁威出生地:渤海郡蓨县出生时间:557年去世时间:571年高俨人物他初封东平王,后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又迁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田生是什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泽是汉高祖刘邦远房堂兄弟,他带兵讨伐陈豨立下功劳,此后被封为营陵侯。等吕后手握大权,刘泽在田生的帮助下晋升为琅琊王,这位替他
晋元帝在登位前封为琅琊王,居住在这里,所以以他来命名此山。琅琊山的出名是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
历史秘闻 東晉、南宋能成功分治,南明王朝卻灰飛煙滅,有這樣三大原因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分分合合、夢幻露電,盛產王朝與它們的代表人物皇帝,有三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中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下半場——東晉、南宋和南明,給後人留下太多嘆息。東晉、南宋的共同際遇與「成功」事迹。最近因
關於圖片添加水印的說明:各位書友,由於我們書法第一網發布的素材文章經常被同行微信平台轉PO且不註明出處,編輯一篇文章、尤其是圖片較多的文章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為了有效防止別人抄襲和復制,尊重編輯的勞力成
關於圖片添加水印的說明:各位書友,由於我們書法第一網發布的素材文章經常被同行微信平台轉PO且不註明出處,編輯一篇文章、尤其是圖片較多的文章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為了有效防止別人抄襲和復制,尊重編輯的勞力成
因12月29日,答「”悟空問答”時,回答了涉及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就想起來我2年前的春天,煙雨之中下江南時,曾經在襄陽想過一個問題:現代南方人的族源?2017年4月24日的天氣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
因12月29日,答「”悟空問答”時,回答了涉及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就想起來我2年前的春天,煙雨之中下江南時,曾經在襄陽想過一個問題:現代南方人的族源?2017年4月24日的天氣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