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第一次全国爱情大讨论,只因北大系主任娶了小姨子
Posted 爱情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23年第一次全国爱情大讨论,只因北大系主任娶了小姨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23年第一次全国爱情大讨论,只因北大系主任娶了小姨子
95年前的今天,1923年6月20日,爱情博士张竞生希望及早结束这场爱情问题大讨论。他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公开答辩文章《答复“爱情定则的讨论”》以结束这场论争。他提前答辩的原因,是急于要到蒙古和东北旅行,等得耐不住了。
有人说,唯有时间才能考验真理与爱情。
距离1978年全国真理标准性问题大讨论,过去了四十年,而距离全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已经过去了九十五年。
很显然,这并不是两个可以相提并论的年代。南大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疑是新中国的一次“政治宣言”,它扮演的承上启下的角色很明显,由此衍生的结果也很明显,无论是思想解放还是改革开放。或许,这场真理问题大讨论唯一能令自由主义者质疑的,只是“主义”的外衣。
相较之下,第一次全国爱情大讨论,无论初衷、归宿都单纯的多,“教授姐夫娶了小姨子,小姨子的前男友揭发情变内幕,继而小姨子登报反驳,最后,教授的同事,另一位教授拔刀相助”。一场吸引梁镜尧、周作人等诸多学者参与讨论的事件如此一陈述,实在是比不上旧上海滩的花间秘闻了。所以,它更像一次茶余饭后的八卦大集合,虽然文人骚客齐上阵,也引发了轩然大波,但终究不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个框架内的殊途同归。
张竞生
如若抛开历史环境去看民国文人,是有些神经质的,北大教授张竞生发表于《晨报》副刊,替老友娶小姨子辩护的文章提出了“爱情四定则”,即:“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是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在今人看来,是越看越有道理,至少想不通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到底还是时代变了,九十五年前的“爱情”,还是一件人人皆知,但非人人买的起的奢侈品;九十五年后的“爱情”,已经到了廉价品的行列,但遗憾的是,依然有许多人买不起。
进入1923年6月,全国性的爱情问题大讨论愈发热闹,讨论者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一位叫梁国常的作者说:“谭熙鸿为北京大学教授,既自身受过高等教育,又为全国最高学府的师表,所以他受道德的制裁,应该比普通一般人严紧的几倍。”一位叫张县民的作者说,张竞生既然主张爱情可以变迁,那自己“也应该加点小心才是”。南开大学的黄慎独也表示不禁要为张竞生捏一把汗,因为他并不是条件最完备的人,如果他的妻实行他的爱情定则,也会有可能变心。
6月6日,一位叫钟孟公的作者写信对编者提出忠告,主张终止这场讨论,因为他认为这些文章“除了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之外,毫无别的价值”;不登这些太说不过去的言论,既使读者免于白费精神,“也是体惜作者省得献丑”。
鲁迅
鲁迅在6月12日的《晨报副刊》上读到钟盂公的来信后,立即致函孙伏园,反对截止讨论。他说:“先前登过二十来篇文章,诚然是古怪的居多,和爱情定则的讨论无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却可作参考,也有意外的价值。这不但可以给改革家看看,略为惊醒他们黄金色的好梦,而‘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也就是这些文章价值之所在了。”对于“主张爱情可以变迁,要小心你的老婆也会变心不爱你”以及对教员“应该格外严办”之类的言论,鲁迅觉得“非常有趣,令人看之茫茫然惘惘然”,倘无报章讨论,难于听到这些“名言”。
至于揭出怪论是否会使作者出丑的问题,鲁迅认为:(1)“甲们以为可丑者在乙们也许以为可宝,全下一定,正无须乎替别人如此操心”;(2)丑不能遮盖,因为“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在此事件的讨论上,显然比他日后的妻子许广平要高明的多。起初,许广平以“非心”作笔名登报发文参与讨论,而后被编辑改为“维心”,但不管“非心”还是“维心”,许广平对感情的恐慌是一览无余的。她将教授与小姨子的结合批判的体无完肤,将“爱情四定则”否定的彻头彻尾,而这恰恰同她对包办婚姻抗争的经历相互矛盾。鲁迅毕竟与她不同,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他一向是一个主宰者,众所周知,他用怕人的冷酷扼杀过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但是,也终究不能说鲁迅对“爱情四定则”的维护是出于他对爱情成熟的考虑,许广平之前,他对于女人,是“只有感情,并无爱情”。
相较于真理,爱情更难检验,所以1923年全国爱情问题大讨论根本就是一场无结果的辩论。无论是在这场讨论中巧获姻缘的张竞生,还是日后携手的鲁迅与许广平,都应当会明白,你可以探究一百条爱情的规则,却永远也掌控不了这些规则起作用的时间,而就在它降临的瞬间,一切的规则又都已不是规则。
使人知道夫妻是一种朋友,可离可合,可亲可疏,不是一人可专利可永久可占有的。希望此后,用爱或被爱的人,时时把造成爱情的条件力求改善,力求进化。——张竞生
钟先生也脱不了旧思想,他以为丑,他就想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住了,里面依旧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鲁迅
如果因为解释事实,不惜迁就学理,而遂作为爱情定则,那讲的学理是很靠不住的,不敢领教的。——许广平
在我们这个礼义之邦里,近来很流行什么无条件的爱情,即使只在口头纸上,也总是至可庆贺的事。——周作人
♦ 民国“拼祖宗”:袁世凯、杜月笙选造哪位做祖宗?
♦ 民国美女红杏出墙,郁达夫因妻子出轨嚎啕大哭!
♦ 沈从文自杀相逼追女神,娶到家后却又出轨
相关参考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是如何刻骨铭心的爱情才会让人如此多的感慨。同时这样的爱情故事令人向往,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古代明朝时期,却真真切切发生了这件事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是如何刻骨铭心的爱情才会让人如此多的感慨。同时这样的爱情故事令人向往,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古代明朝时期,却真真切切发生了这件事情。
寇准作官不懂得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被贬谪毫不稀奇了,为立储的事情,宋太宗从地方将寇准召回,委以重任。寇准年轻气盛,因为在立储之事上有定策之功,圣眷优渥,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二。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
寇准作官不懂得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被贬谪毫不稀奇了,为立储的事情,宋太宗从地方将寇准召回,委以重任。寇准年轻气盛,因为在立储之事上有定策之功,圣眷优渥,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二。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
马裕藻 马裕藻出生宁波,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就职于北大国文系主任,参与过北大建设,在北大任职14年,一家人都与北大有着不解之缘。 马裕藻简介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
历史百科 191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各国间谍战
191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各国间谍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大帝国主义军事同盟国家的战争准备日益成熟,同时,为搜集对方的准备情况,展了激烈的间谍战。这种间谍战到1913-1914年已达
历史百科 日本历史上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
日本历史上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1923年,日本的地震灾害极为惨重,各式各样的地震多达10余次,而关东大地震则至今令人记忆犹新。1923年9月1日晨,江户市(今
抗日名将、北大才子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生于西安市城郊东大村。中学时代即展示书法才能,对此,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赞不绝口。1923年,张灵甫成绩优秀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后因无力负担学费,从北大休
抗日名将、北大才子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生于西安市城郊东大村。中学时代即展示书法才能,对此,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赞不绝口。1923年,张灵甫成绩优秀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后因无力负担学费,从北大休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至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期間重大事件1839年林則徐編寫《四洲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戰爭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843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