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争风云 埃及七月革命
Posted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战争风云 埃及七月革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战争风云 埃及七月革命
推翻封建王朝的埃及七月革命1951年10月至1953年 7月期间,埃及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成功地完成了“七月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的1936年《英埃条约》,驱逐外国占领军,争取政治独立,但其斗争活动遭到了英军的残酷镇压。1951年10月15日,在埃及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民族斗争的推动下,埃及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 1936年《英埃条约》和 1899年《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开罗 100多万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把帝国主义者赶出埃及去。英国为应付这一局面,于10月17日将海、陆、空军调进苏伊士运河区,抢占重要据点,并炮轰塞得港市区。在20多天里,英军打死、打伤埃及群众 500多人。埃及人民“解放军团”向苏伊士运河区的英殖民军展开猛烈的游击战。反英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全国和每一个阶层。在英国不断增加高压的同时,美国也向埃及国王法鲁克提出关于“终止混乱状态”的特别备忘录。法鲁克屈从于英美的压力,解散内阁与议会,任命亲帝国主义的马赫尔为首相兼埃及军队司令。马赫尔上台后,残酷镇压罢工和游行示威群众,许多民族解放运动组织被解散。
埃及人民从长期斗争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反帝国主义斗争与反封建主义斗争必须结合起来。为反对英国的军事占领和法鲁克封建王朝,埃及的爱国军官组织了以纳赛尔中校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到 1952年,这个秘密组织已遍及各兵种。随着军队内部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人民的怨愤急剧增长,“自由军官组织”于1952年 7月22日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史称“七月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
22日午夜11时,参加起义的部队根据革命指挥部的命令,在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掩护下,迅速占领了军营区内各兵种的主要据点,拘捕了各兵种的全部高级军官,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与此同时,起义部队迅速控制首都开罗各战略要点,包围机场,占领火车站、电报电话局、广播电台和重要桥梁。至23日太阳升起以前,革命指挥部已控制了首都。武装起义成功后,由“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所组成的革命领导委员会接管了全国的一切权力,宣布废黜法鲁克国王,没收宫廷集团财产,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称号。1953年 6月18日,埃及宣布永远废除君主制,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4年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1954年10月19日,埃英签订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分批撤出埃及。1956年 6月13日,最后一批英军撤出,英国对埃及74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相关参考
为了拯救文明古国——纳赛尔领导埃及“七月革命”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金字塔也是埃及遭受外来帝国蹂躏的见证者:古罗马帝国统治过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把它变成一个行省;拿破仑军队来过这里
在斋月和赎罪日进行的十月战争 这是埃及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24日。10
推翻反动统治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是俄国工人阶级联合广大农民和士兵,以及被压迫民族而进行的革命武装斗争。它由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
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为夺取埃及的西奈半岛,大举进攻埃军米特拉山口。 米特拉山口是埃军的要塞,与作战指挥中心保持着密切的通讯
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为夺取埃及的西奈半岛,派202伞兵旅沿陆地进攻埃军米特拉山口。 米特拉山口是埃军的要塞,与作战指挥中心
企图卷土重来的英法以侵埃战争 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叫“西奈战役”,即埃及反对英法重占苏伊士运河的第二次中东战争,
扭转北非战局的阿莱曼战役 这次战役发生在1942年10~11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英军与德意军队在埃及所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以军巧施突袭的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10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进行了历时仅6天的战争。这是以色列
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夕,一个名叫洛茨的德国富翁来到埃及。他了解到这里的军官都酷爱骑马,就不惜重金买了一大批阿拉伯良种马,又在欧洲定做了许多高档马靴,接着在开罗市郊建立起
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夕,一名叫洛茨的德国富翁来到埃及。他了解到这里的军官都酷爱骑马,就不惜重金买了一大批阿拉伯良种马,又在欧洲定做了许多高档马靴,接着在开罗城郊建立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