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年,大唐最後的勤政皇帝死了,帝國走向末路

Posted 宦官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904年,大唐最後的勤政皇帝死了,帝國走向末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904年,大唐最後的勤政皇帝死了,帝國走向末路

新君繼位

公元888年,對大唐來說,如這年份的數字一樣,十分吉利。

這一年的4月20日,帝國的最高領袖、年僅27歲的唐僖宗李儇[xuān]掛了。

雖說每逢皇帝去世,國家都會照例「 ”舉國哀痛”。唐僖宗死了,大伙兒還是要表面悲傷一下做做樣子,但心里卻樂開了花:

因為唐僖宗這皇帝,當得太差勁了。

這位皇帝12歲時坐上大唐的龍椅。作為一個正當年的熊孩子,李儇各種花式玩鬧,對皇帝的本職工作完全沒有概念。

他討厭大臣,喜歡跟宦官們在一起,稱自己的「 ”保姆宦官”田令孜為「 ”阿父”。帝國的朝政,自然也交給「 ”阿父”代管,只要小皇帝開心就好。

在李儇任內,便爆發了著名的黃巢之亂

這邊剛搞定黃巢,那邊朱玫又起來搞事情。以致李儇在人生最後的8年里,有6年半的時間都是在外跑路。

皇帝都混成這樣了,帝國還能好嗎?

如今李儇終於去見李淵了,大唐迎來了轉機。

新皇帝名叫李曄,是李儇的弟弟,史稱唐昭宗

史載,李曄不僅人長得帥,有精氣神,而且「 ”攻書好文,尤重儒術”,不像李儇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就知道打馬球。

在政治素養上,新皇帝「 ”尊禮大臣”,遇事知道跟大臣們商量,而不是往宦官跟前跑。

最重要的一點,新皇帝「 ”以先朝威武不振,國命浸微……意在恢張舊業,號令天下”。

有理想,有抱負,層次逼格瞬間比他哥哥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就這樣,在一片期待和叫好聲之中,隨着新一任皇帝的確立,大唐走上了國家復興的快車道。

然而,假如李曄可以穿越到未來,他將會知道在公元1627年,隨着一個木匠天子的去世,大明王朝的皇位被傳到了木匠天子弟弟的手上。

同樣的兄終弟及,同樣的哥哥昏庸、弟弟勤政,以及同樣的王朝悲劇。

▲唐昭宗,史稱其「 ”神氣雄俊”。

難題與解法

擺在唐昭宗面前的,還是帝國的兩大難題:

一、廟堂之高,宦官說了算;

二、江湖之遠,藩鎮說了算。

唐朝宦官專權之劇,可謂空前絕後。

自唐德宗令宦官掌禁軍成為制度起,唐朝歷任皇帝都沒能將禁軍大權從宦官手中完全收回。

宦官有了兵權,自然膽子肥了起來。加上皇帝與朝臣的信息傳遞也由宦官們負責,以致帝國內外大小事務,甚至這大唐皇帝誰來當,皆以宦官馬首是瞻:

唐自穆宗以來八世,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

如果大臣惹宦官不高興了,殺。如果皇帝惹宦官不高興了呢?殺,也是殺:「 ”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

在宦官面前,中晚唐的皇帝們軟弱無力。

▲劇照:唐代宦官。

另一邊,藩鎮之禍同樣讓皇帝們揪心。

自安史之亂以來,唐朝的版圖上漸漸變得藩鎮林立。起初,大部分藩鎮尚能服從中央的指揮。但後來隨着一次次戰爭對統治秩序的顛覆,尤其在黃巢之亂以後,以黃巢降將和平亂功勛為代表的新藩鎮,慢慢成為唐朝皇帝的心腹大患。

這些藩鎮獨霸一方,相互之間戰爭不斷,還動輒以武力要挾皇帝:不給糖吃就搗亂,讓人好不頭痛。

▲唐末藩鎮割據圖。

重重危機之下,新皇帝開始行動了。

俗話說:「 ”槍桿子里出政權。”自古以來的政治紛爭,向來是誰拳頭硬誰說了算。一上台,唐昭宗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在京畿地區募兵。這一幕兵不得了,竟募了十萬人

十萬軍隊,在當時是什么概念呢?

公元907年,朱全忠與李克用展開的潞州生死戰。朱家派出的軍隊數量是多少呢?八萬。

所以單從人數上看,昭宗招兵十萬,在當時已經是個相當龐大的規模了。

雖說所募之兵仍是在宦官所把持的禁軍名下,但所幸唐昭宗還是取得了一部分軍隊的指揮權。

有了兵便有了底氣。唐昭宗不僅有了底氣,他還飄了,聲稱要「 ”以武功勝天下”。

悲劇的種子就此埋下。

武力崇拜者

自古削藩難。

前朝漢景帝削藩,引七國之亂,幸得周亞夫統籌戰事,叛亂得以平定。後世明建文帝削藩,朱棣靖難起事,戰爭歷時四年,然再無亞夫建功,江山易手。

可見,若沒有萬全之策、周密准備,倉促出手削藩,極易招來災禍。

▲漢朝名將周亞夫,後世無數名將的榜樣。

然而,唐昭宗才不會管這些烏七八糟。手里的軍隊讓他對平定四方充滿了樂觀的情緒。

公元889年,繼位剛一年的唐昭宗,削藩計劃高調出台。第一個成為目標的,是數次成為唐王朝避難所的蜀地四川

嚴格來說,那時的四川尚未完全脫離朝廷控制。

當時掌管四川的,正是唐僖宗李儇的「 ”阿父”田令孜,以及田令孜的兄長陳敬瑄。

想當初,李儇在「 ”阿父”的攛掇下,讓陳敬瑄與其他幾位禁軍將領比賽打馬球,約定勝者擔任西川節度使。

陳敬瑄雖然出身低微,也沒什么名聲,但憑借着過硬的馬球技術,以及與田令孜的關系,成功地從比賽中脫穎而出。

一場馬球比賽決定一方大員歸屬。這事兒稀世罕見。

▲打馬球,唐朝最流行的貴族體育運動。

後來,李儇與「 ”阿父”田令孜關系破裂。僖、昭政權交接後,唐昭宗比他哥哥更加討厭田令孜。

田、陳弟兄見新皇帝態度如此,為了自保,遂拒絕朝廷所派的「 ”監西川軍”入境。

唐昭宗本就不爽「 ”藩鎮跋扈”,見四川如此反應當即炸毛。此時恰逢田令孜與義子王建反目,雙方正在成都相持。想想手里的兵,唐昭宗當即應王建之請,派新任的西川節度使韋昭度領軍,與王建一起討伐田陳二人。

王建,這人大家可能不熟。對他,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好了:

五代十國,前蜀開國國君。

▲五代十國形勢圖。

朝廷的軍隊入川後,仗打了兩年。由於韋昭度不諳軍事,局面漸漸被王建掌控。在王建的逼迫下,韋昭度自己一個人跑回長安,軍隊卻被王建收編了。

最後,在朝廷的助攻下,王建攻占成都。收拾了田、陳兄弟二人後,王建順勢派兵阻絕劍閣,切斷了四川與朝廷的聯系。

就這樣,唐昭宗上台第一戰,以損兵失地而告終。

以前關中危難之時,大唐皇帝尚可西奔入蜀。如今蜀地已失,今後唐廷遇禍,再無可逃蜀可能。

剛愎自用

在古今戰爭中,雙線作戰公認難度是非常大的。然而唐昭宗做到了。

在征蜀之戰的同時,另一場削藩大戰也在激烈交鋒之中。

公元890年,西川戰事尚未結束,朱全忠、李匡威、赫連鐸三個強藩聯名上書,請求朝廷出兵,與其一同討伐「 ”國患”。

「 ”國患”是誰?——河東李克用

然而,這個「 ”國患”卻一點兒也不好對付。當年平定黃巢之亂,有一半的功勞可算他的。也正因平亂有功,李克用被封晉王,賜予李唐皇族身份,長期割據河東。

在當時的形勢下,李克用與朱全忠是死敵,雙方一直纏斗不休。後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朱全忠終其一生都無法徹底戰勝李克用。而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最後埋葬了老朱家的天下。

▲後唐庄宗李存勖,老李家可是戰斗家族。

唐昭宗顯然不可能預知未來,他只知道自己很討厭李克用,正如討厭西川的田令孜一樣。所以當看到三個強藩給自己撐腰,要攜手滅了李克用的時候,他怦然心動。

朝中大臣連連反對,都說柿子先挑軟的捏,選誰不好?何苦上來就挑戰噩夢難度?

但唐昭宗還是決定下詔削奪李克用的官爵和皇族身份,派張俊帶着禁軍家底出征河東。

與西川之戰相比,這場戰爭對唐朝來說是更大的災難。

所謂「 ”三個強藩”撐腰,到最後,敗的敗,看戲的看戲,對戰爭的進展幾乎沒有什么正面影響。而張俊所率領的天子之軍,則為了軍功、為了地盤,不停向前推進,直到遇上了河東李存孝。

▲李存孝,這個人就更加生猛了。

史載官軍「 ”一戰而敗,委兵仗潰散……部下離散將盡”。不僅損兵折將,朝廷的臉面也於此戰給敗光了。

要知道,唐昭宗是一個很好面子的人啊。

河東之戰後不久,割據岐州的岐王李茂貞給唐昭宗寫信,信里公然嘲諷皇帝:

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

以後你打了敗仗逃出長安,能逃到哪里去呢?

心中本就憋屈的唐昭宗忍無可忍,給宰相杜讓能下令准備出兵討伐李茂貞。

杜宰相聽了大驚,心想禁軍剛河東大敗不久,戰斗力尚未恢復,此時若與近在咫尺的李茂貞交戰,贏了尚且好說,要是輸了,那可就不只是西漢七國之亂誅晁錯那么簡單了。

面對杜讓能的勸諫,唐昭宗不為所動,理直氣壯地說道:

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

為了出這口惡氣,唐昭宗與李茂貞掐起來了。

結果又敗了。

果然,在李茂貞的要求下,唐昭宗含恨賜死了杜讓能,這才平息了戰事。

左右搖擺

討伐藩鎮的戰爭,以唐昭宗敗光家產告終。

由於當初宣傳削藩太過高調,加上又與近在咫尺的李茂貞交惡,以至於後來唐昭宗一募兵,李茂貞就率軍來攻。新組建的禁軍沒練幾天,便被趕來的岐州兵給殺散了。

不過,在當時的形勢下,雖然藩鎮勢力很牛,朝廷勢力很弱,但要滅掉唐朝,卻也非易事。

壓斷大唐的駱駝背,還差最後一根稻草:

宦官之禍

雖說與前幾任皇帝一樣,都是被宦官擁立的,但唐昭宗不僅不領宦官的情,反而更加急切地想擺脫宦官的控制。

朝中有了這樣一個皇帝,朝臣與宦官的斗爭自然漸趨白熱化。

唐昭宗的矛頭,首先對准擁立自己上位的大宦官楊復恭

由於楊復恭一直以擁立新帝之功自居,又是禁軍名義上的統領,於是在朝中飛揚跋扈,常常專斷朝政,甚至在唐昭宗面前毫無人臣之禮。

這一切都讓唐昭宗極為不爽。

為了對抗楊復恭,唐昭宗先是將楊復恭的養子,勇力絕倫的禁軍統領楊守立拉攏過來,厚加賞賜,並賜名李順節,又擢升官職,制造其與楊復恭的對立,削弱楊復恭的實力。

緊接着,唐昭宗又找准機會,對楊復恭削權去官。楊復恭大怒,率領干兒子們舉兵造反。唐昭宗率軍迎戰。雙方在長安打了起來。

戰斗結果:唐昭宗勝。

這是自中唐以來,皇帝在與宦官的斗爭中罕見的勝利!

公元900年,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人發動政變。他們迎立太子,廢掉唐昭宗,並將其幽禁。不過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唐昭宗的朝臣們便成功平息了政變,唐昭宗復位。

他又贏了。

照理說,按這形勢發展下去,唐朝的閹宦之禍,是完全可以在唐昭宗的主導下徹底解除的。但令人費解的是,唐昭宗停手了。他似乎並沒有興趣完全鏟除宦官集團。

一邊是憤怒的朝臣,欲殺光宦官而後快;一邊是倍感失落的宦官群體,為自己的生死而惶恐不安。

雙方都需要皇帝出來站個台,到底要鬧哪樣嘛?

可唐昭宗就是不表態。

由於皇帝沒法控制兩派相爭的局勢,兩派只得各尋靠山。

宦官派找了昭宗克星李茂貞,後來干脆由李茂貞出兵把唐昭宗給擄到鳳翔去了。

朝臣們眼看皇帝被擄走了,這哪行?對宦官愈發恨得咬牙切齒,於是找來了李茂貞克星——朱全忠。

朝堂上的爭斗,終於將藩鎮勢力引了進來。

刀光劍影之下,大唐的命運危在旦夕。

▲朱全忠:他的賜名就是對唐朝最大的諷刺。

大唐覆亡

公元903年,在朱全忠的圍困下,李茂貞的鳳翔撐不住了。

當時天寒地凍,鳳翔城內柴糧俱乏,每天都有許多人凍餓而死,吃人肉的現象也十分普遍:

人肉每斤值百錢,犬肉值五百錢,每日進奉御膳,就把此肉充當。

李茂貞放棄了。他把唐昭宗交給了朱全忠,以此換取生存的機會。

隨後,朱全忠帶着唐昭宗返回長安。在那里,宮里所有的宦官盡數被殺。困擾唐朝近百年的宦官之禍,竟以這種方式完結了。

公元189年,為誅十常侍,袁紹、何進議招董卓率軍入京。及十常侍誅,董卓亦獨亂於朝政。東漢行將就木。

歷史是何其相似。如今,為大唐帝國掘墓的鏟子,交到了朱全忠的手上。

公元904年,朱全忠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車駕經過華州的時候,民眾夾道高呼萬歲。此時的唐昭宗,似乎已經預感到不祥的命運,竟哭道:

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

果然,就在遷都洛陽的當年,唐昭宗李曄被朱全忠殺害。

與唐懿宗、唐僖宗相比,唐昭宗堪稱勤政皇帝,有恢復大唐昔日威風的志向,他也的確將夢想付諸行動。然而,16年辛苦經營,竟是如此結局。

公元905年,朱全忠在黃河邊的白馬驛殺盡唐朝廷政要,投屍於黃河,史稱「 ”白馬之變”。至此,唐朝廷已然名存實亡。

公元907年,朱溫接受唐哀帝李柷的「 ”禪位”,滅唐建梁。

大唐,就這么完蛋了。

相关参考

詛咒滅國,是誰殺死了大清

眾所周知,公元1911年,清宣統皇帝宣布退位,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帝國的統治。在當時即將壽終正寢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負責人,不是皇帝溥儀,而是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與袁世凱等大臣

吴佩孚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穷途末路的呢

在整个北洋时代里,吴佩孚算是很特别的一个人物。吴佩孚的直系巅峰时期曾经统治了大半个中国。1924年,吴佩孚曾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当时最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但吴佩孚后来却走了下坡路遭遇滑铁

谁让孩子们走向末路

世上从不缺乏荒诞故事,欧洲中世纪的儿童十字军便是其中既荒诞又悲哀的那一个。与一般闹剧不同,这个故事将以真实历史中无数孩童的生命和泪水来画上句号。1096年秋,轰轰烈烈的贫民十字军宣告失败。这支大部分由

唐昭宗李晔:极具悲剧色彩的大唐王朝末代皇帝

唐昭宗李晔,是唐懿宗的第七子,唐僖宗之弟。是大唐王朝的倒数第二代皇帝,也是实际的末代皇帝。他在位于文德元年至天复四年(公元888年至904年),卒年三十八岁。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皇帝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等级分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冲突,最终走向末路

中国时期,社会等级制度分明,「”土族”和「”庶族”有严格区分,境遇截然不同。士族主要是一些大地主,他们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历代为官,把持朝政。士族子弟可以通过世袭直接做官,世世代代享有特权;而庶族

这件外来的物品,是八旗子弟的最爱,却成了清朝走向末路的见证者

1913年的某天,北平的一间茶馆里,一位留着花白长辫、身穿马褂的老人正坐在桌前,摆弄着一个小物件。突然,有个人来到他面前,用颤抖的声音叫他:“八……八爷,是您吗?”老人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马褂的中年

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餘輝——英阿馬島戰爭

在足球世界裡,英阿大戰總是讓人熱血沸騰,1986年世界盃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

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餘輝——英阿馬島戰爭

在足球世界裡,英阿大戰總是讓人熱血沸騰,1986年世界盃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

為何世人崇拜曾國藩

我們都知道,當封建帝國走向末路之時,總會有一些傑出的大臣試圖力挽狂瀾。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清朝末期的名臣曾國藩的歷史功績。既然要談曾國藩,就不得不提到他在洋務運動中所做的貢獻。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

李世民唯一殺害的凌煙閣功臣,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堪稱大唐第二名將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24個朝代,但國力最強盛的就是唐朝,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父子起兵反隋,後來建立大唐,秦王李世民不甘心放棄皇位,最後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登上皇位,開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