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橫掃歐亞無堅不摧的成吉思汗,丘處機如何做到 ”一言止殺”

Posted 成吉思汗

篇首语: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面對橫掃歐亞無堅不摧的成吉思汗,丘處機如何做到 ”一言止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對橫掃歐亞無堅不摧的成吉思汗,丘處機如何做到 ”一言止殺”

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 ”一言止殺”故事發生之前,成吉思汗鐵木真已經揮軍征戰了42年,並且所向披靡,60多場戰斗唯有一次失敗。

公元1180年,為了奪回被搶走的妻子,18歲的鐵木真向蔑兒乞部落宣戰,從那天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一直都沒有離開戰場。鐵騎橫掃歐亞,征服和殺戮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

但在1219年的時候,這位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蒙古大汗,卻在定都哈勒和林後,向正在山東挽救災民的全真教掌門邱處機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夠前來講道。


成吉思汗


一個是擁有地跨歐亞的龐大帝國的大汗,一個是在當時民間擁有至高無上影響力的思想王者,一個殺人,一個救人。看似對立和矛盾的兩個人,竟然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在中亞的花刺子模國相談甚歡,相見恨晚,留下一段「 ”一言止殺”的千古佳話,不可不說是一個歷史奇跡。

五百年後,那個驕傲無比的「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讀到這段歷史時也對邱處機不顧七十高齡,幾萬里赴成吉思汗邀約的崇高行為敬佩不已,忍不住提筆贊道:

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丘祖西游記雕塑


「 ”一言止殺”的契機:成吉思汗對「 ”長生”的渴望和「 ”統一”的期盼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其中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它客觀的必然性,我們經常稱之為「 ”規律”。在歷史長河中千千萬萬的規律里面,有一個挺有意思的——不管多偉大的帝王,一到晚年,都會開始尋求「 ”長生不老”的秘訣。當然這也是由於人類出於對死亡的天然畏懼,所以從秦皇漢武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大家都不能免俗。

在出征花刺子模時,成吉思汗已經是58歲的年紀,體力和精力早已大不如前。而在當時,道教的長生術在民間廣為流傳。況且當時全真教在道長丘處機的發展下,可以說到了沒有人不知道的地步。小道消息更是盛傳,年近七旬的丘處機看上去鶴發童顏,閉眼方臀,他一定通常生之術。

這是成吉思汗想見邱處機的第一個原因:為自己長生不老。


成吉思汗蠟像


同時,1220年,蒙古帝國的首都被確定在哈勒和林,成吉思汗和他的部隊從東亞、南亞、西亞、中亞、中歐、東歐諸國搶掠得來的難以數計的奇珍異寶、宮廷美女,及能工巧匠都被匯聚於此。一時間,這個蒙古城市有了點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意思。從黃河邊的汴梁,到萊茵河畔的維也納,從寒冷的俄羅斯草原,到熾熱的阿拉伯大沙漠,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權力和威嚴之下。南宋的使節、高麗的進貢者、羅馬的傳教士、波斯的商人、中亞的駝隊、……都在這里匯集;佛殿、道觀、清真寺和東正教堂……各種宗教和文化都在這里融合;四方朝聖,八方進貢。成吉思汗在這里發出指令,「 ”讓天下成為大汗的牧場”,彪悍驍勇的蒙古鐵騎從這里源源不斷出發,一路煙塵滾滾、旌旗浩盪直奔遠方……

而當時的蒙古帝國南部,還有一個南宋和金政權,遲遲未能被征服。邱處機的道教,正在這一地區盛行,他本人則是思想領域的隱形王者。能邀請他前來相會,對未來的統一大業,有極大的幫助。這便是成吉思汗需要邀請邱處機見面的第二個原因:一統天下。



「 ”一言止殺”的基礎:丘處機一生致力於「 ”拯救災民”


好生惡殺是道教一貫的宗旨,而邱處機掌管的全真教更是時時處處都在為這四個字努力。

金貞祐三年(1215)至興定元年(1217)之間,山東地區因為連年戰亂,又加上飢荒,導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目睹這些慘狀的丘處機無比悲痛,向刺史張通議上書,希望統治者能對飢民施心援手,但沒有成功。於是,他把道觀余糧分給災民,並督促全真教眾勤耕力作,爭取生產更多的糧食來周濟災民。

為此,他還作詩以表心中痛楚,字里行間盡是對百姓流離失所的同情:

嗚呼天地廣開辟,

化出眾生千萬億。

暴惡相侵不暫停,

循環受苦知何極。

皇天後土皆有神,

見死不救知何因。

下士悲心卻無福,

徒勞日夜含酸辛。

而當時因為丘處機在百姓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影響力,引起了諸多統治者的注意。


長春真人


1216年,金宣宗下詔派東平軍王庭玉召丘處機赴汴梁,但丘處機認為金朝皇帝不能體恤百姓,有「 ”不仁之惡”,推辭沒有前往。
1219年,宋寧宗派遣將領李全、彭義斌持詔書敦請丘處機赴臨安,丘處機認為南宋皇帝不能好好治理國家,有「 ”失政之罪”,也推辭未前往。

1219年,即將成立蒙古帝國派出使者劉仲祿,帶着成吉思汗的詔書,十二月到達山東萊州昊天觀,邀請丘處機前往蒙古帝國與成吉思汗會面。丘處機說:「 ”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欣然同意前往。

當然,《元史》的這段記載里面,我們看不出來丘處機「 ”欣然同意”的真正原因。可是,結合丘處機一直帶領全真教的弟子拯救災民這一行動,我們大概還是能看出這位「 ”思想王者”內心的一個權衡:想要救最多的人,只能去找那個殺人最多的人。



「 ”一言止殺”的實現:古稀老人舍生忘死西行三萬多里


正如「 ”救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樣,「 ”欣然同意前往”對於已經古稀之年的丘處機而言,是十分艱險和悲壯的。

1220年正月,丘處機挑選門人弟子趙道堅、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18名弟子離開山東昊天觀啟程西去,這時他已經73歲了。

幾個月後丘處機一行人到達了蒙古國統治下的燕京,卻聽說成吉思汗已經於1219年6月統兵西征中亞的花刺子模,自己距離鐵木真的軍隊已經越來越遠。丘處機擔心自己年老體邁,幾萬里路程恐不能到達,於是上奏疏,請鐵木真能否在燕京相見並寫了一份《陳情表》。

但此時的鐵木真正忙於西征戰事,不能到燕京,便寫了回復詔書,邀請邱處機在西域相見。知道在燕京相見並不可能,於是丘處機於1221年春天繼續西行。



西行的路程艱辛異常,時常受到流沙,沙塵暴的侵襲,甚至他的弟子趙道堅在西去的路上不幸病逝。對於這位老人來說,比這更令他揪心的是沿途民眾的苦難,於是他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自古中秋月最明,涼風屆候夜彌清。

一天氣象沉銀漢,四海魚榮耀水精。

吳越樓台歌吹滿,因秦部曲酒餚盈。

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


當時發任海邊城,海上干戈尚未平。

道德欲行千里外,風塵不憚九夷行。

初從西北登高嶺,漸轉東南指上京。

迤邐直西南下去,陰山之外不知名。

「 ”欲罷干戈致太平”,「 ”道德欲行千里外”,明明白白的指出了丘處機此次西行的目的,短短幾句詩,處處體現着丘處機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對民眾疾苦的關切,拯救百姓性命的急切。



丘處機並非只是口頭感慨心里悲憫一下就完事,即使在西行如此艱難的路上,他也身體力行拯救災民。

丘處機剛到燕京時,住在玉虛觀,他借助成吉思汗宣召之事開始廣開教門,開化度人,燕京士庶奉道者多因此而免於兵禍。當丘處機行至邪米思干城時,面對處於戰爭苦難中的百姓,再度伸出援助之手,《長春真人西游記》言:「 ”自師之至斯城也,有餘糧則惠飢民,又時時設粥,活者甚眾。”

1222年,丘處機率眾經歷兩年的長途跋涉,最終抵達鐵木真的駐地。由於鐵木真屬馬而他屬龍,因此這次會見史稱「 ”龍馬相會”。

相見時邱處機請求「 ”道士見王者不跪拜”,鐵木真欣然同意。鐵木真見道長丘處機鶴骨仙風,便開門見山的向他討教長生不老之術和長生不老的葯,丘處機坦誠地回答:「 ”這世上有強身健體之法,卻無長生不老之葯。”隨後他勸誡鐵木真要清心寡欲。



鐵木真欣賞他的坦誠,與丘處機朝夕相處,而丘處機不斷的利用身邊的小事對鐵木真進行勸解,據《長春真人西游記》記載,他們在相處的時間里面總共發生了12次重大談話。

談話時丘處機對成吉思汗說了很多很多,但歸納起來只有三個方面:一是治國之理——止殺,二是強身之要——清心,三是教民之法——行孝。這三個方面的核心是「 ”止殺”。

所以《元史·丘處機傳》中有「 ”拳拳以止殺為勸”,以赤誠之心勸成吉思汗不要殺人。同時還說:「 ”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

成吉思汗西征,每天都為前線戰事而勞神,丘處機每每勸諫成吉思汗:凡是要統一天下的人,一定不會把殺人當成嗜好。當成吉思汗問起治國方略時,丘處機的回答是:敬天愛民是第一要務。



成吉思汗與丘處機第一次見面之前,一直稱他為「 ”真人”。從第二次見面開始,稱丘處機為「 ”神仙”,此後,再也沒有改變。

1223年春天,丘處機向成吉思汗辭行,成吉思汗下詔豁免權爭到所有的賦役,並派兵沿途護送。他還多次給丘處機寫信,表達其深深的思念之情。兩人分別不久後,元帥賈昌從成吉思汗的駐地趕來,傳達成吉思汗的問候:「 ”神仙春天時離開我,現在已經是夏天了,沿途艱辛,吃的好不?住的好不?車駕好不?到了宣德等地,地方官安排的滿意不?那些歸降我的人迎接你沒有?朕經常想起神仙,神仙也不要忘了朕。”



他們,已經忘卻了各自身份,超越了階層和觀念的限制,跨越時空,成了「 ”忘年交”。

1227年,相差14歲的兩位「 ”王者”,相隔一個月,分別逝去。人生軌跡完全不同的兩個偉人,短暫有過交集,最終又殊途同歸。


參考資料:

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

明·宋濂《元史》

元·陳時可《長春真人本行碑》

元·姚燧《長春宮碑銘》

相关参考

蒙古大軍能掃平歐洲 卻40年攻不下弱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可是,這麼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成

蒙古大軍能掃平歐洲 卻40年攻不下弱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可是,這麼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成

《西遊記》的作者可能不是吳承恩,而是丘處機

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歷來是沒有標註作者的。明清以來十幾種版本的《西遊記》中,都沒有作者的記載。《西遊記》作者是誰?在明清時代就有人推測,一種說法認為《西遊記》作者是丘處機,清初汪象旭在《西遊證道書》

橫掃歐洲的阿提拉,是不是匈奴後人

前段時間,筆者曾撰寫過一篇關於所謂「”黃禍”的專題文章:「”亞洲英雄”傅滿洲的前世今生,主人公傅滿洲,正是歐洲人對一百多年前「”黃禍”的深度印象。對於歐洲人而言,「”黃禍”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

橫掃歐洲的阿提拉,是不是匈奴後人

前段時間,筆者曾撰寫過一篇關於所謂「”黃禍”的專題文章:「”亞洲英雄”傅滿洲的前世今生,主人公傅滿洲,正是歐洲人對一百多年前「”黃禍”的深度印象。對於歐洲人而言,「”黃禍”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

准噶爾是靠什么與大清皇帝抗衡70多年的

准噶爾是靠什么抗衡大清七十年的可能是十三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緣故,東西方都不約而同地在文獻資料、文學作品等中將蒙古人描繪成野蠻武夫的形象。其實蒙古人的落後受生存環境限制,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學習,

准噶爾是靠什么與大清皇帝抗衡70多年的

准噶爾是靠什么抗衡大清七十年的可能是十三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的緣故,東西方都不約而同地在文獻資料、文學作品等中將蒙古人描繪成野蠻武夫的形象。其實蒙古人的落後受生存環境限制,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學習,

農民撿到忽必烈聖旨金牌,專家無人認識,被金店用強酸融掉

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一群蒙古漢子在鐵木真家族的領導下,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蒙古帝國。蒙古鐵騎之所以擁有強大的戰鬥力,除了草原民族與生俱來的組織性外,軍事保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農民撿到忽必烈聖旨金牌,專家無人認識,被金店用強酸融掉

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一群蒙古漢子在鐵木真家族的領導下,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蒙古帝國。蒙古鐵騎之所以擁有強大的戰鬥力,除了草原民族與生俱來的組織性外,軍事保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丘吉爾說250碼內威力無敵,英國長弓卻爲何遠遠落後於蒙古弓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無疑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十三世紀,蒙古人靠着人手一把角弓橫掃歐亞大陸。十四世紀,英國人靠着巨大的長弓一舉成爲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弓箭在東西方几乎同時掀起了巨大的變革,那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