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給袁世凱墓取名 ”袁陵”,全國反對,徐世昌改一字皆大歡喜

Posted 周知

篇首语: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克定給袁世凱墓取名 ”袁陵”,全國反對,徐世昌改一字皆大歡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克定給袁世凱墓取名 ”袁陵”,全國反對,徐世昌改一字皆大歡喜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國人的一片謾罵中病死,終年57歲。袁世凱生前留下遺囑,「 ”余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鑒於袁世凱的影響力,黎元洪還是為他舉行了堪比皇帝般的葬禮。

關於墓地,袁世凱臨終前也有安排,「 ”扶柩回籍,葬我洹上。”可能有人會說,袁世凱老家在項城,結果他卻葬在了安陽。要知道兩地相距近800里,為何不葬回老家?據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中給出的答案,

原來跟袁世凱的母親有關系。袁世凱做山東巡撫時,母親劉氏病死在天津。葉落歸根是中國人的傳統願望,當劉氏靈柩運回項城之後,袁世凱同父異母兄長袁世敦認為劉氏不是正房,不准從正門出殯,致使母親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最後,袁世凱只得另買了新墳地安葬。受此影響,袁世凱不願再回項城老家。

1908年溥儀登基後,袁世凱被攝政王載灃免職,隨即移居安陽洹上村。在袁世凱看來,安陽洹上村是自己的福地之一,於是決定把墓地選擇在這里。眾所周知,袁世凱的墓地名為「 ”袁林”,這與「 ”陵”讀音一致。事實上,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強烈希望將父親墓地命名為「 ”袁陵”,這樣自己「 ”皇太子”身份就實屬名歸。

從袁克定的立場來看,他這樣說也沒有問題。袁林始建於1916年6月,歷時2年時間,總耗資75萬塊銀元。規格是「 ”仿明陵而略小”,總體風格是采用中西合璧。

從航拍的照片來看,袁林從南到北的建築主要有:土照壁、糙石橋、青白石橋、牌樓、望柱、石像生、碑亭、值房、大門、配殿、景仁堂、鐵門、石五供和墓冢。如果大家對明清皇陵的建築布局有所了解,就知道袁林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稱「 ”袁陵”也並不過分。

那么,袁克定命名的「 ”袁陵”怎么最終成為了「 ”袁林”呢?還是那句話,袁世凱死後袁克定沒有任何權力,何況袁世凱稱帝倒行逆施,受到國人一片痛罵唾棄。同時,時任大總統的徐世昌也不同意。

就在雙方為此爭執時,徐世昌想到了一個辦法,把「 ”陵”改為「 ”林”。徐世昌給出的解釋是,「 ”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此時若采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一舉兩得。

不得不說,徐世昌確實有兩把刷子,他這樣一改,再也沒有人反對。值得一提的是,袁林至今保存完整,即便當年特殊時期也沒有遭到破壞。盡管袁世凱已經去世一百多年,可對他的評價依舊沒有蓋棺定論。

相关参考

民国野史趣闻10则,慈禧,袁世凯......

慈禧1慈禧准备训练新式陆军,徐世昌向荣禄推荐了袁世凯。这时袁刚花钱买通庆亲王和李莲英,谋了一个浙江温州道员,正做着去江南发财的梦。接到徐世昌的通知后,袁有些不高兴,勉强接受了小站练兵的任务。袁世凯2袁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是怎么死的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是怎么死的?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受其父之托,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父亲袁世凯复

袁世凯墓园为何被称为袁林而非袁陵

袁林袁世凯的墓园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现为安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袁世凯墓修建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占地一百三十八亩九分八厘八毫六丝九忽,支出银圆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这些数字都翔实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东北沦陷埋下罪恶种子

徐世昌(1854-1939),河南卫辉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早年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巡警部尚书、东三

袁世凯死前留下一道遗嘱,长子袁克定差点气吐血,众人则拍手称赞

导读:清朝末年,经过两次科举考试落榜的袁世凯,认为自己或许就不是读书的料,遂选择了弃文从武。因办事能力强,逐渐获得了朝廷重臣李鸿章的赏识,并让他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兵,从此扶摇直上,逐渐成为手握实权的人物

袁世凯死后,为什么他属意的徐世昌,北洋大佬段祺瑞都没能继任呢

一九一六年六月五日,袁世凯已经是病危状态了。他的老朋友徐世昌,刚从河南辉县接到北京来,便匆匆忙忙赶到公府,但见段祺瑞、王士珍、张镇芳正围在袁世凯的病榻前。袁世凯有气无力地看着他,说到,「”菊人来的正好

武昌起義時,清朝還有70多萬軍隊,為何非要起用袁世凱不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廣總督瑞澄棄城而逃。在逃跑的過程中,驚惶不已的他接連給清政府拍了好幾份電報,請求火速派兵增援在漢清軍。瑞澄的電報讓王公大臣們驚惶之極,就連攝政王載灃都有些沉不住

北洋在位最长的“翰林总统”

翰林总统徐世昌: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22年,辞掉总统职务。自此退出政界,晚年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

袁世凯去世后,“袁陵”遭众人反对,此人改动一个字,遂皆大欢喜

袁世凯,河南省项城人,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曾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却屡次落榜,于是弃文从武。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手握实权的大腕,官至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逼迫隆裕太后替小皇帝溥仪签下退位诏书

袁世凯为何要称帝

共和制下的民初,行政秩序却陷入了极为混乱的境地,政府效率低下,杨度的“君宪救国论”极具煽动力,而且当时去帝制未远,确有不少民众希望恢复旧日秩序。在长子袁克定的鼓动下,面对内忧外患极大压力的袁世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