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北魏滅蜀後,為何劉禪活了下來

Posted 山寨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國中,北魏滅蜀後,為何劉禪活了下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國中,北魏滅蜀後,為何劉禪活了下來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中,之所以三國時期被人們廣為流傳,就是因為在三國時期各國名將輩出,兵法謀略也都較為廣泛,最終我們也都知道是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統一了三國時代,史稱「 ”三國歸晉”。

這一切的原因都得歸於司馬司馬炎的父親「 ”司馬昭”,古人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大概就是,當時的司馬昭早有謀反篡位之心,確實在三國後期,能征善戰的謀士和運籌帷幄的謀士都寥寥無幾,各國都處於人才凋零的現象,這才讓司馬昭有了可乘之機,而今天筆者給大家所講的便是蜀國遭到魏國滅亡後,為何就劉備之子「 ”劉禪”活了下來,按理說如果不除掉劉禪,日後他若起了謀反之意可大為不妙,其中的原因讓筆者為您細細道來。

在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利用計策架空了當時年幼的魏帝曹奐,名為當時的魏帝實則只是司馬家的一個傀儡皇帝,魏國的所有軍政大權幾乎全部被司馬家所掌控,而當時的亡國之君「 ”劉禪”已經被魏國遷都洛陽,甚至在魏國鬧出了廣為流傳的一段話,就是「 ”樂不思蜀”。

筆者認為劉禪還是有一定的智謀的,否則在偌大的蜀國憑他一己之力如何能匡扶大局,在當時諸葛亮六處祁山,蜀國的老將謀士更是寥寥無幾,如果有人想架空劉禪那就是輕而易舉,但是劉禪能穩住大局不被他人所迷惑,從此看出,劉禪還是具有一定的智慧的,不信你就往下細細看來

既然說到晉朝的司馬家族就不得不提下司馬懿,此人本是魏國的謀士,曹氏一組都還健在的情況下,司馬懿倒是不敢太進行造次,在曹睿和當時的大將軍曹爽死後,從此跟隨曹操早期起義的老將幾乎都滅絕了,司馬家族也是從這里開始掌控魏國的。

而司馬家族又是以司馬昭的野心為之最大,在司馬師病逝後,司馬昭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魏國當時的實際操縱者,在司馬昭掌權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已然病逝,吳國的老將也大多不在了,魏國經過曹氏一族的經營中也都處於繁榮穩定,兵多將廣的境地,而此時的司馬昭之心可不絕於此,他采取了鄧艾,鍾會的建議,企圖攻占蜀國,他二人各率領精兵數萬兵分兩路前往蜀國。

而此時的蜀國能出戰的將領幾乎沒有,蜀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也顯得平平無奇了,在魏國鄧艾的帶領下大破蜀軍,諸葛亮之子「 ”諸葛瞻"更是被魏軍死死纏住,劉禪得知消息後,也深知蜀國已然無望,奪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更是天方夜譚。

在魏國大軍離成都不遠處,蜀國國軍劉禪就命人大開城門投降了,劉禪的家眷也被魏軍帶往洛陽,以防劉禪再起禍事,劉備辛苦建立的基業毀於一旦,蜀國也就此走向滅亡。

劉禪前往洛陽後,司馬昭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給了劉禪很好的待遇,劉禪的府邸上歌舞升平,好不快活,畢竟自己雖然是魏國的實際掌權者,但是畢竟還沒有改朝換代,蜀國也已歸附魏國,需要籠絡人心,在魏國的一次酒宴上宴請了劉禪前去觀看。

而此時別有用心的司馬昭命人跳着蜀國的舞蹈,魏國的臣子們在把酒言歡,而那些蜀國投降過來的人紛紛以淚洗面,可唯獨劉禪依舊在開開心心的吃着肉,看到這副表情,司馬昭忍不住問道:我們魏國的飲食可比的上蜀國,還想以前的蜀國嗎?劉禪答復司馬昭說:”這里的飲食,甚為不錯,不想在蜀國的日子了「 ”,這也正是被詬病的”樂不思蜀「 ”,其實在筆者看來,劉禪不但不傻反而非常聰明。

司馬昭聽見此番話後更是喜笑顏開,認為劉禪幾乎已經臣服於他了,在往後的幾天里司馬昭的一名壇子來報說:劉禪的府門上寫着”中山寨「 ”幾字,司馬昭得知後也就徹底的放松了劉禪認為他根本無意復興蜀國了,眾大臣們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便問道司馬昭,這劉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這幾個字到底何解?

司馬昭搖搖頭答道,把中山寨這幾字倒過來讀就可明白其中之意,也就是\'寨(在)山中”,就是表示自己已無復習蜀國之意,只想安度晚年罷了。很多人都說蜀國劉禪是個傻子「 ”扶不起的阿斗”,但是筆者不怎么認為,先不說諸葛亮在世時他能夠把蜀國管理的井井有序,就是「 ”樂不思蜀”這句話的由來,筆者認為也是劉禪裝出來的,畢竟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為王為帝,自己怎么可能不想呢,再者說這「 ”寨山中”幾字一來可以打消司馬昭和魏國大臣自己復興的念頭,二來這「 ”中山寨”有意指中山靖王劉備的意思,那些投降過來的蜀國大臣也可放心了,如果諸葛亮沒死,蜀國的也有能征善戰的將領,還真說不定這三國該花落誰家,這一切都是筆者的根據事實的猜測,我們還是要尊重歷史。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請您點下關注呦,您的關注就是我前進的動力,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相关参考

三國名將鍾會在滅蜀後,為什麼要叛變

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三路大軍,討伐蜀漢政權,最終將其滅掉。蜀漢滅亡幾個月後,成都就發生了一場動亂,魏國大將鍾會妄圖謀反叛亂,結果引起了一場血雨腥風。許多人不明白,鍾會是司馬昭的親信,又有了滅蜀

三國名將鍾會在滅蜀後,為什麼要叛變

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三路大軍,討伐蜀漢政權,最終將其滅掉。蜀漢滅亡幾個月後,成都就發生了一場動亂,魏國大將鍾會妄圖謀反叛亂,結果引起了一場血雨腥風。許多人不明白,鍾會是司馬昭的親信,又有了滅蜀

鄧艾既沒有謀反,還有滅蜀戰功,為何全家慘遭殺害

說起古代的冤案,或許人們都覺得嶽飛、於謙比較慘,他們於國有功,卻慘遭殺害。其實有一個人也很冤枉,他就是三國時期的名將鄧艾!263年,鄧艾率軍討伐蜀漢,他出其不意,偷渡陰平小道,後主劉禪被迫出降。然而,

一場史詩級的戰爭,卻是華夏三百年分裂的開始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流傳了下來,其中將領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無數個奇跡,當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被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國中最強的國家是魏國,而當時的吳國和蜀國經常聯合起來抵抗魏國的入

一場史詩級的戰爭,卻是華夏三百年分裂的開始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戰役流傳了下來,其中將領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無數個奇跡,當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被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國中最強的國家是魏國,而當時的吳國和蜀國經常聯合起來抵抗魏國的入

諸葛亮死後劉禪一查他的遺產,為何氣得直拍桌子

對於諸葛亮,喜歡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不但一輩子幫助了劉備,最後也扶持了後主劉嬋。在諸葛亮病種的時候,他還給後主很多規勸,並且列出了自己的財產。那時候劉嬋上位的時候才只有十幾歲

劉備稱帝前,諸葛亮立下無數功績,為何卻僅排在文臣第三

羅貫中所敘寫的三國演義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描寫了東漢末年以至於後來三國時期所發生的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中也是出現了許多的能人志士,其中最繞不開的或許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在三國中的

為何劉備一生都不重用趙雲

趙雲跟了劉備30年,不被重用了30年,這與他平時的行為極為不符,劉備這樣做,到底意在何為?劉備的心思藏得非常深,一直以來,他從未對任何人說過,他對趙雲的安排,就連諸葛亮也不知道劉備有這樣的心思。畢竟,

明太祖想讓楊憲拜相,為何劉基卻要反對

序言: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出於對楊憲的賞識,故而「”欲相楊憲”,意思就是打算冊封楊憲為「”丞相”,但是素來與「”楊憲”交好的明朝名臣「”劉基”,卻對明太祖冊封楊憲為丞相的想法大為反對,「”

明太祖想讓楊憲拜相,為何劉基卻要反對

序言: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出於對楊憲的賞識,故而「”欲相楊憲”,意思就是打算冊封楊憲為「”丞相”,但是素來與「”楊憲”交好的明朝名臣「”劉基”,卻對明太祖冊封楊憲為丞相的想法大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