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烈女,遭遇亂兵擄掠投江自盡,死前留一首詩催人淚下

Posted 清朝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一烈女,遭遇亂兵擄掠投江自盡,死前留一首詩催人淚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一烈女,遭遇亂兵擄掠投江自盡,死前留一首詩催人淚下

士可殺,不可辱,其實女子也一樣。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起兵反清,攪動了半個中國的三藩之亂由此而起,康熙皇帝派大軍前去鎮壓,從此八年的時間內,南中國兵連禍結,附近幾個省的人們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

在這種兵荒馬亂的背景之下,一個女子的遭遇,讓我們知道了一種女性的不屈和剛強,一種「 ”士可殺,不可辱”的烈性,在這個女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女子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主人公。

​話說三藩之亂時,長沙(今湖南省長沙市)有一個大家閨秀朱姑娘,朱姑娘家因為被亂兵(清軍被吳三桂打散的殘部)過境的時候,燒殺搶掠,偌大的家業盪然無存,她的父母親朋也都死於非命,只剩下朱姑娘孤身一人。

朱姑娘當時才十七八歲,生得如花似玉,而且才學過人,善於詩詞書畫,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可惜她生不逢時,沒能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才子,吟詩作畫,品茗斗棋,反而被燒了她家大宅,殺害了她父母親人的亂兵給擄掠了。

​亂兵們之所以留下朱姑娘,並不是因為他們突然起了惻隱之心,而是他們見朱姑娘貌美如花,起了邪念,想要凌虐朱姑娘,所以才留了朱姑娘一命。如果朱姑娘是一般的弱女子,也許她早已被亂兵們嚇破膽,只要亂兵不殺害自己,就會對亂兵們百依百順地屈服了。

可是朱姑娘雖然外貌柔軟,卻內心剛強,她遭遇家破人亡的慘劇,恨不得將亂兵們食肉寢皮,只是她手無縛雞之力,無法親手手刃仇人,為父母親人報仇而已。面對亂兵們的覬覦之心,她早已心知肚明,可殺她寧死不屈,因此亂兵一時也不敢緊逼。

​為了保住清白之身不受辱,她從鄰居家找來針線,將渾身上下的衣服密密麻麻抵縫了起來,然後提筆寫了一首絕命詩,將詩句用油紙包裹,也縫在衣服里面。之後她欺騙亂兵們說要去洗頭,直接跳河自盡了,亂兵們見狀,叫罵着開船離去。

三天之後,朱姑娘的屍體從小孤山下浮起來,被附近的人撈了上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朱姑娘的身體「 ”玉顏如生”,而她渾身的衣服縫得密密層層,她的女鄰居為了安葬她,將她被水浸泡的衣服更換成新衣,結果在朱姑娘的懷中發現了用油紙包裹着的一首絕命詩,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狂帆慘說過雙孤,掩袖潸潸淚忽枯。葬入江魚浮海去,不留羞冢在姑蘇。

​詩歌的意思是,亂兵殺害我的親人,還想要把我用船帶走肆行凌虐,我哭得雙眼欲枯。如今船正好經過小孤山,我豈能忍辱偷生,不如就此投江自盡,免得被這群十惡不赦的亂兵帶到蘇州受辱!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慘劇,又面臨着一群猶如殺人魔王般的亂兵,是何等的恐懼與絕望?

但是朱姑娘沒有被嚇倒,她用投江自盡的方式,對亂兵做了無聲抗議與諷刺,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之軀,讓這些亂兵知道,在紅顏弱質的女子之中,也有「 ”可殺不可辱”的巾幗英雄!每讀此詩,朱姑娘那種毅然赴死,拒不受辱的決絕之態,恍若就在眼前,令人不由得潸然淚下,既感且佩!

參考資料:《清詩話》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清朝一烈女,遭遇亂兵擄掠投江自盡,死前留一首詩催人淚下

士可殺,不可辱,其實女子也一樣。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起兵反清,攪動了半個中國的三藩之亂由此而起,康熙皇帝派大軍前去鎮壓,從此八年的時間內,南中國兵連禍結,附近幾個省的人們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在這種兵荒

历史人物 孝庄太后死前留一遗命,孝顺的康熙没遵守,却受到众人赞赏

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尤其到了清朝,满人尽忠中原统一江山,他们更加学习汉人的文化,用汉人的文化治理国家,尤其是康熙皇帝,他对汉人文化非常尊崇,儒家文化中孝道是重要一节,比如孝惠帝、

世界历史 乾隆死前留了封信给和珅,和珅视为珍宝,临死前打开立刻嚎啕大哭

在古代皇权体制下,皇帝的旨意或者信件,几乎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可以免灾祸,救生死,灭人臣。而乾隆皇帝一生宠爱和珅,就算知道其为巨贪,但是仍然是毫无理由的相信,宠幸。而且死前给他留了一封信,上面只有3个字

汉代顶级才女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

说到汉代的才女,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写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卓文君,或者是六岁就能辨琴的蔡文姬。但其实汉代还有一位顶级才女,她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她便是汉成帝的妃子,

你們孩子長大後會自盡,後怎樣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結髮糟糠貧賤慣,陷身囹圄死生輕。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歸我負卿。天若有情天亦老,從來銀漢隔雙星。」這是楊憲益先生在愛妻戴乃迭去世之後寫下的一首緬懷詩。60年來他們形影

历史秘闻 汉代顶级才女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

说到汉代的才女,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写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卓文君,或者是六岁就能辨琴的蔡文姬。但其实汉代还有一位顶级才女,她遭遇背叛后,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影响后世无数文人。她便是汉成帝的妃子,

此诗人16岁去世,死前留下一首绝笔诗,至今让人感动落泪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人生短短几十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过客,但总有那么极少数人,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贡献,被史书所铭记。明末清初的一位诗人,16岁就去世了,死

他被污蔑为汉奸,死前在照片后留下一首预言诗,百年后竟句句应验

有哲人曾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人海茫茫,能跟上时代步点之人可谓少时又少,具有超越时代眼光之人更是寥寥无几,而故步自封、闭目塞听的庸人、蠢人在每个时代都“永不缺货”。正所谓“劣币淘汰良币”

此人一生写了近万首诗词,死前一首绝笔诗,至今让人感动到流泪

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唐诗宋词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诗词的创作都需要灵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而且在精不在多,唐朝诗人张若虚,一辈子就写了两首诗,但凭借

此皇帝死前写下一首词,最后两句非常经典,至今让人潸然泪下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对于古代的一些帝王来说,他们非常的有才,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一不晓,但就是不适合做皇帝。奈何命运由不得他们选择,出生于帝王之家,被迫继承了皇位,最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