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此人雖然名字難聽,卻是鮮卑第一戰神,專克西晉開國名將

Posted 刺史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行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兩晉此人雖然名字難聽,卻是鮮卑第一戰神,專克西晉開國名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兩晉此人雖然名字難聽,卻是鮮卑第一戰神,專克西晉開國名將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王司馬炎在洛陽接受魏元帝曹奐的禪讓,稱號皇帝,建立晉朝,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新朝伊始,萬物更新,晉武帝司馬炎下詔頒布了「 ”興滅繼絕,約法省刑”、「 ”除魏氏宗室禁錮”、「 ”百姓復其徭役”、「 ”罷部曲將長吏以下質任”、「 ”省郡國御調,禁樂府靡麗百戲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 ”開直言之路,置諫官以掌之”等利國利民的政策。與此同時,鳳凰、青龍、白龍、麒麟等祥瑞出現在全國各地,這預示着晉朝必將國泰民安,國運必將長久。

然而,晉朝不僅繼承了魏國華麗的外衣,也繼承了魏國身上的病痛。病痛一在西北的隴右、河西,二在東南的吳國。吳國不用多介紹,這里重點說一下隴右、河西。

隴右的意思是「 ”隴山之右”,古人以「 ”坐北朝南”為方位基准,因此把隴山右邊的廣大地區統稱為隴右(隴山也就是六盤山)。隴右的左邊被稱為關中,隴右的右邊被稱為河西,河西的意思是「 ”黃河之西”。套用現代中國的行政區來說,河西、隴右合起來就是甘肅省。

魏晉時期的隴右、河西是一個民族混居的地區。早在漢武帝沒有打通河西走廊以前,這里就生活着月氏人、匈奴人,其後,羌人又遷徙到這里,多民族混居的狀態加劇了中原王朝對河西、隴右的治理難度。蜀漢諸葛亮和姜維北伐魏國,之所以經常進攻隴右,就是因為看到了魏國對這里的統治不穩,感覺自己有機可乘。

晉朝初年,又一個民族發展壯大,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河西、隴右的局勢。這個民族便是鮮卑。

河西鮮卑

鮮卑人原本生活在東北地區,受匈奴人統治。東漢初年,匈奴人走向分裂,對北方草原的統治瓦解,鮮卑人趁機趕走匈奴人,占據北方草原,成為新一代草原霸主。不過,鮮卑諸部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未能實現統一,而是處在部落聯盟的階段。鮮卑諸部出於自己的生存策略,沿着西、南、東三個方向展開了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其中,宇文部、慕容部和段部選擇了向遼東方向遷徙,拓跋部選擇了向山西方向遷徙,乞伏部選擇了向隴右方向遷徙。

鮮卑人的形象

這里只說拓跋部。拓跋力微時期,其哥哥拓跋匹孤率部遷到河西,從此在新的落腳點安家落戶。拓跋匹孤死後,其子壽闐改姓禿發,是為禿發壽闐。至於拓跋壽闐改姓禿發的原因,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拓跋壽闐是在被子中出生的,鮮卑人把被子叫做「 ”禿發”,故而,壽闐以禿發為姓;第二種,「 ”禿發”是「 ”拓跋”的同音異譯。不管是哪種原因,禿發這個姓氏的產生,標志着禿發部從拓跋部獨立出來了,如同一棵大樹上的樹枝,只要這個樹枝冒出芽尖,它便有了自己的生長方向,禿發,這個聽上去並不好聽的姓氏,以後也將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禿發壽闐死後,其孫子禿發樹機能成為部落首領。禿發樹機身材高大,性格果斷,驍勇善戰,足智多謀,逐漸把禿發部從一個小部落發展成了一個幾萬人的大部落。

禿發樹機能生活在三國晚期,大約在正元二年(255年)以後,禿發樹機能遇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男人。這個男人的名字叫鄧艾,鄧艾為增強隴右的軍事防衛實力,把禿發樹機能和他的部落遷到雍州和涼州間,讓禿發部和普通百姓混居在一起,以促進胡漢融合,阻止蜀漢姜維進攻涼州。

三國時期的河西、隴右、關中形勢

雖然史書上找不到禿發樹機能跟隨鄧艾對戰姜維的記錄,但從鄧艾屢敗姜維的戰績來看,禿發樹機能想必全力配合過鄧艾的軍事行動。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鄧艾受司馬昭之命討伐蜀漢,鄧艾為此招募了五千多涼州兵馬和羌胡健兒,這些涼州兵馬和羌胡健兒第二年跟隨鄧艾作戰,立功皆為第一,然而,由於鄧艾被鍾會誣陷謀反,這些涼州兵馬和羌胡健兒除金城太守楊欣所部將士受到封賞外,其他人等白忙活一場,無一人受到封賞。在討伐蜀漢這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中,禿發樹機能想必也派出了部眾參戰,希望能用戰功換取朝廷對自己的封賞,結果,朝廷讓他失望了。

景元五年(264年),鄧艾被冤殺後,對朝廷感到失望的人不止禿發樹機能一個。鄧艾在隴右經營多年,甚得軍心,司馬昭擔心隴右的軍隊因鄧艾被殺而發生叛變,於是派唐彬前往隴右秘密觀察形勢。唐彬得出的結論是:「 ”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雖長史司馬,參佐牙門,答對失指,輒見罵辱。處身無禮,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數勞眾力。隴右甚患苦之,喜聞其禍,不肯為用。今諸軍已至,足以鎮壓內外,願無以為慮。”唐彬的言下之意是,鄧艾跋扈,不得軍心,朝廷在隴右的軍隊也足以威懾那些心懷不滿的將士。

唐彬眼中的鄧艾是個驕橫跋扈的人,但在鄧艾部將的眼中,鄧艾就是另一種形象了。段灼長期跟隨鄧艾征戰,對鄧艾有種特殊的感情,晉武帝即位後,段灼在泰始三年(267年)為鄧艾申冤,上奏朝廷道:「 ”故征西將軍鄧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以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臣敢昧死言艾所以不反之狀。”在段灼眼中,鄧艾固然居功自傲,但是忠心為國,絕無反心,只是和同僚的關系不善,沒人願意幫他申冤而已。此後,段灼又多次為鄧艾申冤,泰始九年(273年),晉武帝正式下詔赦免鄧艾,任命鄧艾的孫子為郎中,鄧艾這才擺脫了謀反的罪名。

鄧艾的影視劇形象

不過,晉武帝對鄧艾的赦免來得太遲了。此時,隴右的局勢已經混亂,而造成隴右這種局面的人正是和段灼一樣心懷不滿的禿發樹機能,段灼只能用文字來發泄自己的不滿,禿發樹機能則是用戰爭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禿發樹機能之亂

禿發樹機能雖然未能得到封賞,但是他的部落還在繼續發展,並引起了晉武帝的注意。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分雍州、梁州、涼州置秦州,任命胡烈為秦州刺史,牽弘為涼州刺史,加強了對河西鮮卑的防范。

胡烈曾跟隨鍾會討伐蜀漢,牽弘亦曾跟隨鄧艾討伐蜀漢,兩人皆為當世名將。晉武帝提拔二人,自是希望二人能威懾河西鮮卑,以及其他散布在河西、隴右的游牧民族。此時,河西、隴右連年大旱,百姓食不果腹,胡烈沒有救濟災民,而是屯兵高平,以防備河西鮮卑叛亂。

禿發樹機能眼見胡烈對自己的部眾見死不救,還步步緊逼,儼然把自己當做了敵人,回想起鄧艾死後,自己遲遲得不到應有的封賞,禿發樹機能不禁勃然大怒,把新賬舊賬一起算,索性率部起兵,和胡烈展開了對抗。

泰始六年(270年),胡烈率軍討伐河西鮮卑,在萬斛堆和禿發樹機能發生遭遇戰。胡烈的頂頭上司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扶風王司馬亮聞訊,慌忙派部將劉旂等救援胡烈,劉旂卻見死不救,坐視胡烈孤軍奮戰,直到戰死。胡烈戰死震驚了朝廷,晉武帝先是貶司馬亮為平西將軍,又要斬殺劉旂,司馬亮卻在這時營救劉旂,主動承擔所有罪責,晉武帝遂免去司馬亮的官職,任命石鑒為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又任命杜預為秦州刺史,以討禿發樹機能。

西晉初年的河西、隴右、關中形勢

自禿發樹機能打敗晉軍後,其部眾強盛,晉朝已不能等閑視之。石鑒和杜預早有積怨,他明知杜預麾下只有三百步兵和一百騎兵,卻不派兵增援杜預,還不斷催促杜預出兵討伐禿發樹機能。杜預以弱擊強,只會落個和胡烈一樣的下場,他自然沒有從命,而是建議石鑒聚集重兵,養精蓄銳,等到來年春天再討伐禿發樹機能。杜預違抗軍令,讓石鑒找到了報復杜預的理由,石鑒勃然大怒,向朝廷彈劾杜預「 ”擅飾城門官舍,稽乏軍興”後,把杜預打入牢車押回了京師。杜預是晉武帝的親姑父,晉武帝自然沒有治杜預的罪,只是免去了杜預的爵位。

石鑒倉促出兵討伐禿發樹機能,又是無功而返,晉武帝於是任命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鎮守關中。司馬駿一定沒想到,他上任後的形勢更加緊張了。泰始七年(271年),河西、隴右的游牧民族受禿發樹機能接連獲勝的激勵,皆樹起反旗,這年,禿發樹機能聯合各路兵馬,把涼州刺史牽弘圍困在青山,牽弘寡不敵眾,兵敗戰死。就這樣,禿發樹機能在兩年內接連殺死秦州刺史胡烈和涼州刺史牽弘,徹底打亂了晉武帝在河西、隴右的軍事部署。

面對危局,司馬駿沒有急着出兵討伐禿發樹機能,而是培養自己和將士們的感情,一邊訓練士卒,一邊勸督農桑,在河西、隴右大力發展屯田,與禿發樹機能打起了持久戰。禿發樹機能連年和晉軍作戰,致使漢族百姓無法盡力耕作,而鮮卑的畜牧業也難以維持。為獲取補給,禿發樹機能冒險進攻城池,結果因晉軍堅守而不能得手;禿發樹機能又冒險進攻屯田點,結果因司馬駿早有防備又不能得手。禿發樹機能眼見戰爭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他於是暫時向晉朝妥協,在泰始十年(274年)派人向司馬駿投降,協助禿發樹機能作戰的其他各族二十萬戰士也同時向司馬駿投降,一時間,河西、隴右緊張的形勢得到了緩解。

胡烈的影視劇形象

咸寧元年(275年),禿發樹機能的實力得到恢復,再次聯合其他各族戰士起兵,兵鋒直指涼州的州治武威。司馬駿隨即派軍隊支援武威,大敗禿發樹機能的軍隊,取得了斬首三千多級的戰果。其後,司馬駿調遣自己訓練出來的七千精兵代替武威守軍,加強了武威的城防。兩年後(277年),司馬駿又提拔平虜護軍文鴦為督涼、秦、雍諸軍事,從各條戰線上對禿發樹機能發動了全線進攻。文鴦曾參與二十年前毌丘儉討伐司馬師的叛亂,那年,他年方十八歲,憑着超群的武藝單槍匹馬殺入司馬師陣中,在敵軍中幾進幾出,並全身而退,擊退了追兵。文鴦威名赫赫,晉軍士氣高漲,大敗禿發樹機能,禿發樹機能和其他各族戰士於是再次妥協,向晉朝投降。

正當河西、隴右的形勢一片大好時,司馬駿入朝為官,走向了更顯達的仕途。禿發樹機能見自己的宿敵離開,便聯合其他各族戰士又一次起兵,向武威城發起了進攻。咸寧四年(278年)六月,涼州刺史楊欣在與禿發樹機能的部將若羅拔能等作戰時兵敗身死,第二年(279年)正月,禿發樹機能攻克武威,盡有涼州之地。至此,禿發樹機能稱霸河西、隴右,使涼州形同一國。

晉武帝聞訊,震驚不已,他召集群臣,讓大臣自薦領兵平定禿發樹機能。晉武帝言畢,朝堂上鴉雀無聲。胡烈、牽弘、楊欣都是名將,全戰死了;文鴦也是名將,亦不能完全平定禿發樹機能,這四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們都不能取勝,還有誰敢討伐禿發樹機能呢?這時,一員小將站了出來,晉武帝定睛一看,原來是司馬督馬隆。馬隆氣定神閑,向晉武帝保證自己能平定禿發樹機能。晉武帝聽後,心有疑慮地問馬隆:「 ”既然如此,你有什么可行的策略嗎?”馬隆答道:「 ”臣願招募勇士三千,陛下別問他們從哪里來,只管讓臣帶領他們西討禿發樹機能,此去必能解陛下之憂!”

馬隆的口氣大得嚇人,群臣目瞪口呆,晉武帝龍顏大悅,當即任命馬隆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百官公卿認為馬隆是在說大話,在馬隆招募士兵、置辦裝備的過程中時,他們對馬隆蓄意阻撓,馬隆毫不氣餒,理直氣壯地向晉武帝尋求幫助,晉武帝為盡快平定叛亂,遂給予馬隆特權,讓馬隆招募到了自己想要的士兵,並得到了全新的裝備,此外,晉武帝還專門給馬隆准備了可供使用三年的軍資,以保證馬隆沒有後勤之憂。

晉武帝的影視劇形象

馬隆准備妥當後,帶着三千士兵向涼州進發了,百官公卿陪着晉武帝給馬隆送行時,紛紛在心中暗笑:「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你就等着掉腦袋吧!”馬隆進入隴右、河西後,音信全無,似乎一切如百官公卿所料。一天,馬隆的使者忽然在夜里抵達了洛陽,晉武帝聞報,連忙起床,親自召見馬隆的使者。晉武帝通過馬隆的使者了解到了馬隆這幾個月來的戰斗經過:禿發樹機能在險要之處布置重兵阻止馬隆的前進,馬隆利用游牧民族以鐵甲騎兵為主的特點,運用諸葛亮的八陣圖,造出了攻守兼備的扁箱車——在戰車上搭建木屋,又在道路兩邊布滿有磁性的石頭,扁箱車和磁石皆能有效克制鐵甲騎兵,馬隆遂能轉戰而前,行千余里,屢戰屢勝。晉武帝欣喜萬分,於是加封馬隆為宣威將軍。

馬隆經過無數場艱苦的戰斗後抵達了武威,禿發樹機能的部將見馬隆猶如天神下凡,難以戰勝,於是紛紛率部投降。咸寧五年(279年)十二月,禿發樹機能和馬隆進行大決戰,這次,他沒能再創造奇跡,他失敗了,在戰場上,他被晉軍斬殺,一代梟雄的人生就此落幕,而由他領導的持續十年的動亂也宣告結束。

禿發樹機能之亂是西晉建國以來,第一起大規模少數民族叛亂,至於這場叛亂的起因,不能簡單地說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而應該說,其中摻雜了西晉建國前後的政治斗爭。這場政治斗爭的關鍵人物便是鄧艾,鄧艾於國有功,卻因性格問題被統治集團定性為謀反者,禿發樹機能受鄧艾的牽連,遲遲不能得到應有的封賞,還被統治集團視為威脅,故而,禿發樹機能起兵並非本願,他完全是被逼反的。

更有意思的是,平定禿發樹機能的馬隆,和牽弘、楊欣一樣,都曾做過鄧艾的屬下,早在楊欣戰死前,熟悉楊欣性格的馬隆就預言楊欣失羌戎之和,必會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禿發樹機能從始至終,都不是在和陌生人戰斗,而是在和老朋友戰斗。正如鄧艾雖死,其屬下依然活躍着那樣,禿發樹機能雖死,其家族依然繁衍不息,118年後,禿發樹機能的侄玄孫禿發烏孤建立南涼,禿發家族在涼州這片土地上重新活躍了起來。

相关参考

唐蕃大非川一戰,為什麽讓不敗戰神薛仁貴遺恨終身

提及薛仁貴,人們率先想到的必然是不敗戰神的威風赫赫。作為唐朝著名的將領,出身河東望族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末年投軍入伍。隨即便在跟隨李世民征戰高句麗之中被發掘,而後的幾十載軍伍生涯之中他立下赫赫戰功

如果三國群雄都入朝為官,曹操要做丞相,孫權劉備能否當大將軍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好好的一個大漢巨龍帝國,硬是被曹操孫權劉備拆成了三駕馬車。雖然當時還能壓制住周邊異族不敢大規模進犯,但是鮮卑烏桓蠢蠢欲動,也為後來的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之亂埋下了伏筆。

登封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今天的登封,人們看到和想到的,是那神奇的武術,美麗的嵩山,馳名中外的少林寺……而昨日的登封,在我眼中出現的,卻是日寇的軍事碉堡,高而厚的城牆,密布的射擊孔……那是1945年的8月,世界歷史上極不平凡的

此人是劉備手下大將,抵抗劉璋一戰成名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崛地而起,擁地自重,天下形成了一種軍閥割據的狀態,而劉備就是這天下諸侯中的一位。但劉備與那些諸侯不同,相比他們,劉備沒權沒勢沒地盤,差了太多。可是劉備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堅持

司令是開國上將,政委卻是大將,還享受元帥待遇

導讀:司令員和政委,是一支部隊中職務最高的兩位主官,司令員負責軍事,政委主管思想後勤工作。雖然在級別上政委與司令員一樣,但在1955年,全國第一次大授銜時,大部分司令員的軍銜都高於政委,少數資歷、戰功

古代中國首個有確切記載社保機構的朝代,乃是鮮卑族北魏

中國的社會保障機構和體系,雖然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出現了,但他們與其他機構相混淆,並沒有形成獨立機構,而且著墨特別少,負責機構叫什麼都不知道。真正的社會保障機構是從佛教進入中國之後才開始建立的。孝文帝少數

都說酒後誤事,此人卻開辟了歷史上以酒避禍的先河

談到酒,總會讓人聯想起一個時代魏晉。那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時代,經歷了多年的戰亂浩劫,人生的沉浮跌宕,名士多沉湎於詩酒放浪。雖然有些荒誕不經,卻是至情至性,百味雜陳。所謂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總帶著些微

梁山上此人武功遠勝武松,卻是個無法當兄弟的人,後因高傲而死

梁山好漢全部都是忠義之人,這是多數人對他們的整體形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講義氣,這些就是上梁山的必要條件嗎?恐怕未必,比如李逵這種人不去亂殺無辜都算好事了,更何況他還因為吃霸王餐殺了路見不平的好漢韓伯

金庸筆下此人一身神功,實戰卻是渣,其傳人得其一成功力便成高手

金庸筆下的故事中登場了無數經典的武林高手形象,除了正篇故事中那些叱吒風雲的主角們之外,書中還有一些隱士高手,這些角色的存在對於正篇故事來說有一定的影響,他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戲份發揮全部實力,比如《天龍

此人官拜鄆城知縣,重創盧俊義誅殺秦明,遭公孫勝暗算而亡

前文介紹韋揚隱時,曾提到了他的頂頭上司,這個人物雖然沒有堅持到最後,但生前卻是梁山最主要的剋星之一。他用計誅殺霹靂火秦明,重傷玉麒麟盧俊義,攻佔梁山的天然屏障八百里水泊與頭關。智多星吳用在他面前不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