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真的制定过杀威棒制度吗
Posted 太祖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太祖赵匡胤真的制定过杀威棒制度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制定过杀威棒制度吗
相信看过《水浒传》的读者朋友们都会记得,在描写武松和林冲刺配到了地方之后,牢城管营都会喝到「 ”根据我朝太祖武德皇帝旧制,新来的犯人需打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叉起来!”犯人们只要是花钱,就可以路上生病等借口,免了这顿杀威棒,不然,非要打个半就死不活不可。可是,这种制度,与宋太祖赵匡胤一贯提倡的宽减刑罚的治国理念不符,它真的会是赵匡胤制定的吗? 宋朝惩于五代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境遇,在立国之初,就制定了宽减刑罚的政策来缓解社会矛盾。因此,有宋一朝,对犯法之人,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所受到的刑罚处理远低于隋唐、五代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宋太祖在皇室祖庙中立下的「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祖训。同时,对于因为失去土地或者因为受灾而铤而走险的造反者,宋朝也往往采取收编强壮者为军这种政策,能够不镇压则不镇压,能够招安则招安,尽量缓解社会矛盾。 我们在小说中见到的「 ”刺配”这种刑罚,就是在宽减刑罚的治国理念下的对死刑犯的一种变相宽赦。根据《宋史 刑法志》,对于死刑犯,宋朝往往采取刺配这种方式来进行处罚。所谓「 ”刺配”,就是包含「 ”决杖、刺面、流放(配)”的一种混合刑。受刑的犯人在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牢城营,已经是身心俱疲,如果再打上一百杀威棒,那活下来的几率很小,就会失去宋朝立法宽减的意义了。因此说,小说中所说的太祖武德皇帝旧制云云,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既如此,那么,为什么在小说中会屡屡出现这种场景呢?难道这都是小说家们的杜撰吗? 其实,这个杀威棒还真是宋太祖赵匡胤制定的,不过,制定的初衷却和实际的应用截然不同。杀威棒最初的制定,也是体现了赵匡胤想要平息诉讼、宽减刑罚的治国理念。宋初,民间诉讼之风盛行,这其中,诬告占了很大的比例,使得宋朝的官员们不胜其扰,也产生了很多冤假错案。五代之后,国家的元气远远没有恢复,规章制度也比较混乱,科举制度产生的官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武人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一些中下层军官成为了很多州县的主官。这些人往往没有受过系统的行政和施政训练,断案往往都是凭着主观判断,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社会反响极其不好。无奈之下,宋太祖只得制定了一个通判制度。这个通判制度最初是为了协助武人施政的,并不是为了制约主官和监察作用的。至于后来的作用,那就是后话了。 不仅如此,宋太祖为了减少诉讼和诬告,还颁布了一条杀威棒制度,即凡是告状的人,在陈述案情之前,首先要吃一顿杀威棒。如果此人是诬告,那他就会害怕被打,不会再诬告了。同时,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首告之人也会觉得为了一些小事,白白挨上一顿杀威棒,也不值得。宋太祖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来制止民间的兴讼之风和诬告之风。 至于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不过,那都是牢城营的管营、差拨之流偷换概念来敲诈犯人们的钱财的手段罢了,是经不起法律手段推敲的。宋朝后期吏治腐败,这种杀威棒制度就成为了一种潜规则,成为了牢城营官吏们敛财的一种手段。这可能是始作俑者赵匡胤所未能料到的吧!相关参考
「”杀威棒”,是指古时候犯人收监前,负责收押的官员对犯人进行的杖刑,目的是为了威慑犯人,便于日后的管理工作。《水浒传》中记载: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杀威棒”多次出现在《水浒
在史记记载中,很多皇帝都天生异相,他们长得就跟普通人不一样,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他出身于武将世家,乃是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次子。许多人小时候都
柴郡主: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美蓉(柴美容)、柴俊平、柴媚春、柴熙春、柴金花,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宋朝时,过继给宋太祖赵匡胤,从小在赵匡胤家长大,与八贤王赵德芳兄
宋太宗赵光义真的强幸小周后了吗?《熙陵幸小周后图》真的存在吗?
重男轻女的封建时期,女子留名后世,大部分都是因为男人。小周后之所以比大周后名气更大,更被后人拿出来谈论,不是因为她的夫君李煜,而是另一个男人,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兄弟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是取代后周才建立的宋朝,当陈桥兵变发生以后,他在“无奈”之下被将士们推上了皇位。回到京城以后,赵匡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皇宫,毕竟那个地方现在已经是他的地盘了。
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发现宋朝官员的帽子真的是特别麻烦啊,旁边为什么会有两个那么长的翅膀呢?原来啊,这是某位皇帝干的好事。 可能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哪个皇帝吃饱了撑的,竟然还搞起服装设计来了?其实
灭唐建梁的平民皇帝,梁太祖朱温在政治军事上颇有独到的见解,他求贤若渴,特别珍惜有才的贤良之人。并且因为是平民出身,朱温对于欺压百姓的权豪也进行了压制。军事上,朱温制定了严格的军法制度,权责分明,对于当
灭唐建梁的平民皇帝,梁太祖朱温在政治军事上颇有独到的见解,他求贤若渴,特别珍惜有才的贤良之人。并且因为是平民出身,朱温对于欺压百姓的权豪也进行了压制。军事上,朱温制定了严格的军法制度,权责分明,对于当
赵德芳(公元959年-公元981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也是如今各种影视剧中八贤王一角的原型人物。公元976年,这一年赵德芳18岁。论制需出阁受封,也就是要开始受职办事了。当时,赵匡胤授他为检校太
赵德芳(公元959年-公元981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也是如今各种影视剧中八贤王一角的原型人物。公元976年,这一年赵德芳18岁。论制需出阁受封,也就是要开始受职办事了。当时,赵匡胤授他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