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无意之中成为算命大师的

Posted 才学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也是无意之中成为算命大师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也是无意之中成为算命大师的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手挥五弦 明明可以靠才学吃饭,却偏偏以术数闻名。虽然心存进取有为之志,却只能做退隐无为之叹。徒有神算之名,空羨游仙之逸,这就是东晋郭璞,一个骄傲而自尊的文人,一个寂寥而孤独的术士。 (一) 带有一定神化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大多是出于文学作品的渲染,比如诸葛亮、李靖等,正史的记载倒不至于夸张。《三国演义》即便再"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国志》里的诸葛亮终究还只是个凡人。然而《晋书》这样的正史,却一本正经地记载了郭璞的阴阳术数技能,相当的煞有介事。 《晋书》中收录的关于郭璞阴阳术数实际操作的案例,涉及卜筮、风水、禳灾等多个方面,甚至还有撒豆成兵的障眼法。郭璞曾让赵固的马起死回生,也曾让王导避过雷震之厄。特别是他为晋元帝司马睿做的卜筮,预测之精准,那也可以说是近妖了。 这些故事,大概来源于郭璞自己编辑整理的《洞林》,里面收集了郭璞卜筮应验的六十多项案例。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通过龟壳蓍草卜筮当然是不可信的,撒豆成兵什么的更加虚妄。郭璞收集整理自己卜筮的成功案例,有可能是选择灵验的而放弃不灵的,也有可能是将本来可以客观分析预测到的事当成卜筮的结果。如此说来,不管郭璞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帮助了自己"神算"人设的形成。 郭璞本来博学有才,精通阴阳算历这类杂学,平时就喜欢帮人卜筮。在东晋朝廷曾任著作佐郎、尚书郎这样的职务,上疏献策时,也常常加入卦象分析作为为依据。这样一来,郭璞自然容易被人当成神机妙算的术士。 在科技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阴阳术数仍然有市场,像王林这样的"大师"玩点魔术就能蛊惑一批人,更何况是晋朝那样一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相当粗浅的时代。郭璞有理论基础,又能拿出实例支撑,自然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了当时的"神算"。 (二) 遗憾的是,"神算"的人设对郭璞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郭璞和温峤、庾亮起点差不多,温、庾二人后来很快就成为朝廷重臣,郭璞基本上只停留在掾属一类的小官。因此《晋书》郭璞传的内容,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不多,大部分都是阴阳术数方面的传奇故事。 论才学,郭璞不弱于温峤、庾亮,辞赋水平更是被认为东晋之冠。晋明帝司马绍还是太子时,就因为郭璞的才学而对其很看重。论能力,郭璞有比较好的大局观,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往往还比较准确。 郭璞在匈奴刘渊起事之初,就判断局势不可收拾,北方必然大乱,早早就联系亲属和朋友几十家人,往江东一带移民。对王敦逼宫朝廷和篡位必败,也是料在事前。虽然史书的记载,这都是郭璞卜筮得出的结论,但更应该是郭璞分析形势而作出的判断,伪托是卜筮的结果。 有才学、有能力,而仕途一直停滞不前,史书将原因归结于郭璞率性随意,不喜欢修饰仪容,又嗜酒好色,其实真实原因只怕还是出身的原因。 魏晋名士荒诞任性的多了,嗜酒好色更是寻常,并不影响做官。王澄终日纵酒享乐,行为怪诞,太守、刺史随便当。周顗出了名的好酒,动不动一醉就是几天,还美其名曰"三日仆射",居然带有褒义。到郭璞这里,就成了当官的障碍了,还不就是因为郭璞门第太低。 而"神算"的名声甚至还有可能起到了负作用,反而掩盖了真实能力,让人认为郭璞的意见建议真的是凭卜筮得出的结论。郭璞曾多次上书建言献策,虽然得到朝廷的嘉许,但在执行的时候却被忽略,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晋书》郭璞本人传记中甚至明确提到,因为喜欢卜筮,还经常被缙绅嘲笑。可见真正摆到正式台面上,郭璞的"神算"技能并不被当回事。若是让郭璞身居要位,在他人看来岂不是请了个术士治国,这事放在哪朝哪代,都应该是荒唐之举吧?朝廷就算是想起用郭璞,多半也会顾虑多多。出现这样的状况,只怕是郭璞始料不及的。 (三) 郭璞对于仕途,并非没有期望,其实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才高而位卑,是郭璞的真实状况。想进吧,没什么机会;想退吧,又不大甘心。进退两难之间,郭璞心里其实很不平。 面对这种尴尬状况,郭璞专门创作了《客傲》这篇赋,以明自己的心志。 在这篇赋中,郭璞虚构了一个人傲慢地质疑自己,作为贤能人士,要不就身名俱显,要不就归隐山林,怎能一直这样不上不下,为人所笑?这一质疑击中了郭璞最敏感的痛点,分明是郭璞对自己发出的心灵拷问,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别人哪能把握得这么精准呢? 而郭生粲然而笑之后的答复,作出了巧妙的解释:我固然是高不成低不就,但正好与世俗的看法相反。没有登上高位不是做不到,是不屑为之;没有退隐才是做不到,因为没有达到庄周、老莱等前辈贤者的境界,不能像他们那样隐迹于尘世。 这篇《客傲》中,郭璞骄傲的面孔下面,分明却是掩盖不住的无奈和郁闷。与其说是在别人面前为自己正名,不如说是自我安慰和自我解嘲。若是真正心态淡然,又何必多此一举? 至于系列《游仙》诗,则更加明白无误体现了郭璞的心态。诗中固然有不少不慕荣华、向往山林的意愿,但也不乏怀才不遇的失落情绪。若真有心归隐,何必失落于不遇?郭璞在诗中写道"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仕进的风光不曾得到过,而触藩之羝一样的进退两难,则是再深刻不过的感受了。 (四) 郭璞也算生不逢时。东晋一朝是门阀盛行的时代,高门士族把持话语权,朝中重臣、地方强藩基本都是几个大家占据,琅琊王氏、颖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轮流坐庄。像郭璞这样出身不高,以才学见长的人,基本也就只能充当掾属这样的角色了,事实也正是如此。 寒门出身的重臣,也就出了个陶侃,那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加上一定的机遇,成功不可复制。郭璞有没有军事才能不得而知,就算有,以郭璞的习惯,发表军事方面的意见,恐怕也会以阴阳术数为依据,这样也很难让上司采信,更不用说给予带兵独挡一面的机会了。 上升通道基本上被堵死,郭璞如果要有所成就,最好的选择,恐怕只能是发挥自己才学方面的优势,潜心作学术研究,虽然无奈,却也不算埋没才能。 在这方面,郭璞也还是有不少建树的,注释《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古籍,都流传于世。史书说郭璞所作诗赋诔颂等数万言,流传下来有名的似乎不多,只有《游仙》系列和不多的几篇赋。但《诗品》和《文心雕龙》等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是东晋第一,也算了不起了。 郭璞最终作为王敦的记室参军,在王敦意图篡位时因为卜筮不合王敦心意,被王敦一怒之下处死。郭璞其实早就预测到了自己的这一结局,也许是卜筮结果,也许是基于事实的分析,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脱身之计,让人很不好理解。就算对于仕途再心有不甘,终究还是先保住性命要紧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难道郭璞真的认为自己命数如此,无法改变? 郭璞死后,朝廷追赠其弘农太守的官职,不知是不是达到了郭璞生前的期望。郭璞如果有幸身在宋朝这样优待文人的年代,凭自己的才学和技能,恐怕会如鱼得水。而在东晋,郭璞终究只能是那个为士族高官服务的小官,早日退隐山林,做个自由自在的游仙,也许才是郭璞最好的归宿。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相关参考

此人是算命大师,曾准确预言武则天称帝,还推算出2040年的发展

他是算命大师,曾准确预言武则天代唐称帝,还推算出2040年的发展算命先生,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他们一般会在公园、步行街等场所出没,通常身穿一袭灰布长衫,留着灰白的山羊胡,地上铺一张太极八卦图

风水大师袁天罡到底有多神?至今无人不服

古代的风水先生也就是现代我们所说的算命先生。因为人的一种寄托的原因,我们常常把事情的决策和命运交给算命先生,而古代的算命先生更是不得了。一旦预言成功就会站在天子身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把相术学玩转的最

皇帝宣相术大师进宫,结果把皇帝预言死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皇甫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风水堪舆、摸骨看相、观人算命之术,我们如今可能都不会当回事。但其实在古代,有不少知名的相术奇人,他们推算人、事的技术已经达到“近乎妖”的地步,比如

我不是昏君,我也是个有志青年

大明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总共传了16代,历时276年而亡,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其中绝大部分的皇帝都相当得有骨气。可是不论哪一个朝代都免不了要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其中明末二帝之一

大师梁漱溟的两度婚恋 第一任夫人气度如同男子

年轻的梁漱溟一心向佛,无意于婚姻和家庭。直至其加入北大,开始在知识分子圈中活动,不免有了争强好胜的世俗心,出家为僧的想法越来越淡。于是其友人伍观淇就将自己的妻妹介绍给了梁漱溟。这就是梁漱溟第一位太太黄

朱元璋穿破衣服去算命,算命先生直接跪地叩头,说10字扭头就走

朱元璋这小我人人都知道,他的神秘是在汗青上出了名的,到今朝为止,关于他的好多资料都不明确,因为他从来不许可别人对他锐意描述,或者也是因为他从小就收到了社会的伤害,所以一向不肯意相信别人,而且在当上皇帝

朱元璋穿破衣服去算命,算命先生直接跪地叩头,说10字扭头就走

朱元璋这小我人人都知道,他的神秘是在汗青上出了名的,到今朝为止,关于他的好多资料都不明确,因为他从来不许可别人对他锐意描述,或者也是因为他从小就收到了社会的伤害,所以一向不肯意相信别人,而且在当上皇帝

这样才能成为大师——四幅画读懂李唐

大师李唐(约1049-1130),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两宋间宫廷画家。北宋徽宗时被召入画院,南宋高宗时声名甚著,授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并赐金带。李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是两宋之际山

东汉少年家贫以耕田为生,无意挖出项羽宝刀,最终成三国早期霸主

古诗有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其实并非虚言,在中国古代,每一场大战之后,都会有无数刀枪随着士兵尸体一起长埋于黄土之中,化为历史尘埃。因缘际会之下,这些前朝遗物也会被后人意外发现,比如

中国最后一位大师,也是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前人不可追,后人不堪说 我们都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华人诺贝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