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聪明人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是个聪明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是个聪明人
提起西汉时期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起李广、卫青和霍去病,在这些名将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恐怕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了。霍去病十七岁时便跟随舅舅卫青前往河西征讨匈奴人,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屡立奇功,回师后便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可谓是少年得志,成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从此便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军旅生涯。 影视作品中的霍去病 在古代历史上,但凡那些骁勇善战的名将,大多都有着视部下为手足的性格,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和抗金名将岳飞。而同样身为名将的霍去病却并不拥有这种性格,起码在史书中,史学家记载的霍去病并不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 而在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而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霍去病出征之前,汉武帝会赏赐给他几十车的酒肉,以便在行军打仗时享用。可是当霍去病率军回师的时候,这些酒肉却还剩下了一大半,后来只能被霍去病扔掉,可是当时霍去病麾下的士兵都还在忍饥挨饿,霍去病并没有将这些食物分给挨饿的士兵。霍去病在塞北打仗的时候,由于当地缺少粮食,有很多士兵都饿的站不起来了,而酒足饭饱的霍去病居然还跑去踢球玩耍。 如果司马迁记载的这件事是真实的,很多看完这段话的读者都会觉得霍去病是一个不爱惜士兵的将领。熟悉一些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司马迁虽然对霍去病和卫青等外戚都非常不待见,但是《史记》之所以被推崇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司马迁真实的记录了历史。而且《史记》成书的时候汉武帝仍然健在,如果司马迁故意在史书中抹黑霍去病,那么汉武帝是肯定不愿意的。 因此司马迁所记载的这件事可信度还是极高的。曾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霍去病少年时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会在乎底层士兵的艰苦,再加上他带兵打仗时正值年轻气盛的年龄,在和部下相处时常常会暴露出一些缺点。而这种观点却遭到了一些历史学者的反驳,这些学者认为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霍去病是一个聪明人,有自己的带兵之道。 而这些学者给出的观点也比较中肯,他们以霍去病少年时经历的一件事来解释了霍去病为何会这么做。据说在霍去病少年时,汉武帝曾想要教授他名将孙武和吴起的兵法,但是霍去病却拒绝了汉武帝的好意,他认为战争只需要战术和策略就够了,没必要刻意去模仿古人的兵法。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霍去病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物。但是霍去病未必就没看过战国时期的兵法,或许他也曾了解过战国名将吴起的故事。根据史书的记载,吴起是一个非常爱惜士兵的将领,据说他用嘴帮助伤兵吸出脓血,可是这位伤兵的母亲见状后却嚎啕大哭。 这位伤兵的母亲告诉吴起,说吴起曾帮助过她的丈夫吸脓血,让她的丈夫十分感激,为了报答吴起的恩情,她的丈夫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结果不久后便阵亡了。然后这位母亲认为吴起现在给自己的儿子吸脓血,那么自己的儿子也会对吴起感激不已,不久后也会因为奋勇杀敌而阵亡。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让霍去病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并且悟出了属于自己的带兵之道。而在当时的汉军之中,是非常赏罚分明的,一个士兵如果立下了战功,不但有大量的酒肉享用,还能在军旅生涯中步步高升。霍去病之所以把酒肉放坏了都不给士兵吃,可能只是想激励士兵奋勇作战,告诉他们只有当上了将军,才能享用着无尽的酒肉。 而霍去病少年得志,可能军中有很多年长的将士都对他不服气,因此霍去病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刻意的和士兵们保持距离。而霍去病带兵打仗多年,手下的士兵几乎没有发生过哗变,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霍去病对待士兵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好,也深知士兵们的心理,明白能够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的并不是一顿酒肉,而是加官进爵后的荣华富贵。相关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清官,他是真正的做到两袖清风的人,在他的上任期间,,他真的保证了绝无一次贪污,没有收取老百姓一点东西,没有克扣一点粮食。他就是海瑞。他是众多官员的人生偶像,也是许多人非常
徐文长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位画家、文学家。他是个非常喜欢动脑筋的人。 他小的时候,一次伯父把他和几个孩子领到一座又矮又长的竹桥旁边,对他们说:"我这里有两半桶水,谁能不使桥面贴水,拿过桥去,我就送给他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有人说他小时候很笨,比如他背一篇文章,很长时间都背不下来,但躲在他家的盗贼听了几遍就会背了。也有人说曾国藩很聪明,说他是巨蟒转世,不仅能让死树重生,还自幼聪慧。 我们知
众所周知的江南才子,众所周知的特别有才,特别有钱,特别有女人缘,可是呢这三大特征啊竟然有两条都是转发超过500次的谣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唐伯虎特别有才这一点是真的,他呀自幼聪明伶俐,16岁的时候便
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饮鸠(毒酒)自杀,他的家人暗地里将他埋葬了。至此,吕不韦成为继名将白起之后,秦国又一位死于自杀的功勋卓著的重臣。在《资治通鉴·第六卷》中,司马光引用扬子《法言》里的一句话,
关于,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有他的传记。他是个聪明机智,很有才干,一生做了许多大事的人。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们把小说中的当成了历史上的,一提起曹操就认为他是个奸诈
历史人物 牟田口廉也是个什么样的人 牟田口廉也是真的蠢 还是装的
牟田口其人其事,以及其处事原则,其实正是日本帝国陆军精英集团的一个缩影。>牟田口绝不是像后来人口中所说的那样“傻瓜”,实际上他是个很聪明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精英,脑子活泛得很。>>首先,他是一个考霸
从智商上总结,曹操的确是个聪明的人,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天赋很高,又勤于学习,肯动脑筋,能在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中不断总结成败得失,所以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但这不是关键,有本事的人多了,有人不仅本事,而且
汉朝的昭帝当上皇帝时才十多岁。有一次大将军霍光建议,从全国选举有才干的人治理国家,打击敌人,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这个好建议遭到了一些大官的反对,他们互相串通,勾结燕王刘旦,准备谋杀霍光。 一天,霍光
王君廓并州石艾人,曾是瓦岗寨先锋官,因为长着一大把胡子,手使大关刀,人送外号“赛关公”,后来王君廓跟随李世民,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身败名裂。那么,王君廓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王君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