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福田事件”分析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的关系

Posted 织田信长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 ”福田事件”分析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 ”福田事件”分析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的关系

在日本历史中,织田信长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由于他性格霸道、行事风格果断,再加上一度掌控日本局势,常常被认为是日本的「 ”曹操”。他因手下背叛而离奇去世,成为了日本人且怜且叹的悲剧英雄,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很多史家倾向于美化织田信长的形象,力图把他打造为卓越不凡的统治者,为了凸显他的远见和聪慧,将日本封建制度的核心「 ”兵农分离”政策安到了他的身上。 织田信长铜像 其实,「 ”兵农分离”政策完全是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时代确立的,之所以会将这份荣誉张冠李戴,完全出于美化织田信长形象的目的。通过分析「 ”福田事件”,可以看出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政策之间产生关联的原因。 兵农分离:武士「 ”市民化”、农民「 ”农奴化” 日本的中古时代实行封建制度,大名(领主)和武士(骑士)是最重要的社会身份,前者赐给后者采邑或俸给,后者效忠前者,并为前者出征作战。这套制度要良好运转,依赖于稳定的社会等级,一般来说,理想中的封建制度,应该是大名掌握统治权,武士掌握军事力量,农民负责生产和课税。三个等级壁垒森严,就会形成社会的稳态,而「 ”兵农分离”政策,就是为了使武士脱离生产(土地),使农民脱离武装,二者都依附于大名的统治之下,这样大名就能高枕无忧了,整个国家也就承平无事。 织田信长 对大名来说,实施「 ”兵农分离”政策有两个目的:切断武士跟土地的联系;解除农民的武装。 首先,「 ”兵农分离”政策中的「 ”兵”,泛指武士阶级。战国时代的武士拥有一定自由,并不在大名的本城(城堡)居住,大多留在自己的采邑,有需要时才会带着自己的士兵跟随大名出征。 也就是说,势力比较庞大的武士,作为割据一方的小军阀,他们既可以效忠原来的大名,也可以随时带着士兵和土地倒向别的大名。因此,「 ”兵农分离”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切断武士跟土地和士兵的联系。 为了杜绝家臣武士的背叛,大名都想将武士迁到自己城堡的城郭(城下町)内,一来当做护卫,保证自己的安全;二来切断他们与土地的联系。采邑名义上还属于武士,他们仍拥有所有权,但不能留在采邑,必须在大名周围生活,以此减少武士反叛的可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 那些只有少量土地,或根本没有土地的武士,必须依赖大名生活,随着时间推移,下层武士完全跟土地断绝了关系,形成了专门的武士阶级,所有收入都来自大名的俸给。这种「 ”市民化”的武士,正是「 ”兵农分离”政策想要达到的效果。 其次,「 ”兵农分离”政策中的「 ”农”,泛指农民和渔民等劳动者。在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人握着锄头就是农民,拿起武士刀就成了下级武士,农民和武士的身份难以界定,也因为如此,农民和下级武士通常会联合起来反叛,相对于家臣的反叛,农民势力庞大的起义更让大名们焦头烂额,因此,为了划清农民和武士的身份,同时为了消灭农民反叛的物质基础,大名们会没收散落在民间的武器,也就是著名的「 ”刀狩令”。 日本战国时代 另外,为了控制农民的生产活动,大名们还会造册做帐,将领地人口登记在名册中,目的是让农民渔民与耕地渔场捆绑在一起,固定了农民的永恒身份,使其「 ”农奴化”。 综上所述,「 ”兵农分离”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武士「 ”市民化”、农民「 ”农奴化”,以此来克服统治过程中出现的反叛活动。织田信长掌权时,其实并没有发布成熟的「 ”兵农分离”政策,从他处理「 ”福田事件”就能看出,他对「 ”兵农分离”的思想没有任何准备。 「 ”福田事件”与「 ”兵农分离”的关系 在日本信史《信长公记》中,记载了织田信长家中发生的一件事,被日本史学界称为「 ”福田事件”。天正六年(1578)年,织田信长搬进安土城,他的扈从「 ”弓众”居住在城堡周围,「 ”弓众”的一名成员福田与一的房子发生火灾,经过调查,织田信长认为火灾发生的原因是福田与一没有带家人一起生活所致。换句话说,他的亲兵一个人来工作,把家人留在了老家,这让织田信长感到不安与不满。于是,他下令亲信调查近卫军的家庭情况,最终发现有120人跟福田与一类似,留妻小在故乡,自己在外打工。 《信长公记》的研究史料 织田信长大怒,立刻命令亲信派人烧了这些人在老家的房子,把他们的家人全都接到了安土城。从整个「 ”福田事件”中,能找出四个证据,表示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政策无关。 第一,织田信长对亲卫部队的组织,与「 ”兵农分离”无关。 福田与一与其他119人全都是织田信长的亲军,他们不仅事关织田信长的安全,也是他出征时的核心力量。然而,即便这样,他们仍旧没有把家小接到安土城,从火灾事件后织田信长才派人调查手下来分析,他之前恐怕没有强制要求手下的家人离开故乡,住在城下町,反而是受火灾事件刺激,于是下定决心将亲信的家小接到身边居住。 另外,这时织田信长只是将手下的家小视作人质,而非脱离土地生产的「 ”分离”。 复原的安土城 第二,织田信长没有要求所有家臣离开封地。 织田信长要求近卫兵团来本城居住,并非他的独创,其他战国大名也早都有了这种要求,退一步说,以家人为人质来换取贴身手下的忠诚,这本就是古代统治者常用的手段。 一些跟织田信长关系较亲密的家臣,如柴田胜家等,确实在安土城居住,但其他有名的家臣,如后来投靠的荒木村重、九鬼嘉隆等人,并没有将全家老小都迁移到安土城。织田信长性格霸道,脾气暴躁,并不会因为对方是降将就网开一面,如果说他要实行「 ”兵农分离”的政策,由于对方是投靠来的势力,忠诚无法保证,他会更加要求对方来安土城居住,然而,织田信长并没有如此要求,也就是说,此时他还没有「 ”兵农分离”的想法。 安土城 第三,织田信长没有切断武士跟土地的联系。 在《信长公记》的记载中,120名没有将家眷接到安土城的家臣,各个出身都不同,一些是小地主,一些没有地,织田信长烧了他们的房屋,强制他们搬去安土城,但并没有没收他们的土地。根据史料,织田信长死后,这些人还有自己的土地,更加证明了织田信长的目的不是让武士跟土地「 ”分离”。 也就是说,织田信长只是要求对方受自己控制,而没有打算让他们离开土地。这与「 ”兵农分离”的目的不符。 第四,织田信长的时代无法实施「 ”兵农分离”。 要实行「 ”兵农分离”的政策,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名拥有绝对的控制力,换言之,武士们效忠的大名必须是日本的统治者,否则,在战国时代的乱世,根本无法实施「 ”兵农分离”政策,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三个原因: 首先,让所有家臣离开封地,大名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作为割据军阀,织田信长没有这个财力。 其次,让家臣离开封地,等于让其放弃保卫自己的财产,这等于逼迫手下反叛。 最后,没收自己治下农民手中的武器,等于断绝了兵源,这在战国时代行不通。 丰臣秀吉 所以,等到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接过他的衣钵,实现了日本的初步统一,才开始着手「 ”兵农分离”的措施。而后,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因为实现了和平,「 ”兵农分离”的政策才最终落地,武士实现了「 ”市民化”,农民完成了「 ”农奴化”,日本的阶级社会最终稳定下来。 织田信长的虚幻荣耀 通过分析「 ”福田事件”,我们看出,织田信长与「 ”兵农分离”政策其实并无瓜葛,他不仅主观上没有颁布此政策的动机,而且客观上他也没有实施这个政策的条件和环境。因为「 ”兵农分离”政策对日本历史影响很大,可以说形塑了战国时代之后,明治维新之前整个日本的社会面貌,它的制订和实施要求统治者拥有巨大的智慧和舍我其谁的气魄,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这个政策是织田信长的作品. 「 ”市民化”的武士产生于德川幕府时代 另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学界为了树立一个具有「 ”进步思维”的精神偶像,故而想利用授予织田信长「 ”兵农分离”政策发明人的称号,来将他包装为一个目光长远,又懂得积极变通的人。另外,二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万马齐喑,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英明果断的人物引领大家走出困境,织田信长作为全民偶像,再一次被捧上舞台。 随着历史发展,日本早已摆脱了旧日的阴霾,实证主义史观开始大行其道,人们转而关注早些年对历史人物「 ”过誉”的问题,围绕在织田信长周围的荣耀,开始变得不再耀眼。 「 ”兵农分离”与织田信长的「 ”虚拟关系”,是旧时日本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通过仔细分析「 ”福田事件”,我们试着厘清了一段往事,为研究织田信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资料: 《日本通史》朝尾直弘 《信长公记》太田牛一 《信长の戦争》藤本正行 《戦国期足利将军家の権力构造》木下昌规

相关参考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之间的同盟为什么能一直维持到最后

日本在战国时期的局势非常混乱,各个战国大名之间的关系也是尔虞我诈,背弃同盟更是家常便饭,比如武田信玄就是毁盟老手。基本上日本战国大名之间的同盟最多也就能维持十年左右。然而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之间的同盟却

揭秘日本豪杰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

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都是日本战国后期的豪杰,在对日本的统一战争中,两人可谓是殚精竭虑,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丰臣秀吉可以说是织田信长麾下的大将,也是织田信长的继...

揭秘日本豪杰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

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都是日本战国后期的豪杰,在对日本的统一战争中,两人可谓是殚精竭虑,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丰臣秀吉可以说是织田信长麾下的大将,也是织田信长的继...

冒险与挖矿织田信长有用吗织田信长技能属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毕竟当时他已经控制日本中部的地区已经在往西边发展了。却被明智光秀背叛而自杀,很惨吧但是从个人角度看织田信长到了后期的确像武田信玄的父亲信虎一样,残暴无理肆意放逐家族元老

浅谈一代枭雄织田信长的人生之路

日本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人物,织田信长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织田信长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好似曹操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一般。公元1869年,明治天皇更是下令在日本国内兴建祭祀织田信长的

日本花滑名将织田信成简介

  日本花样滑冰名将、温哥华冬奥会男单第七名获得者织田信成(26岁、关西大学研究生院)24日宣布退役。在埼玉超级体育馆进行表演滑后,织田眼含热泪地表示,“决定就在今天退役。没能获得出征索契冬奥会的机会

本能寺之变的结局: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的陨落

六月二日清晨,明智叛军把本能寺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时跟随在织田信长身边的,只有小姓数十人。据说信长最初猜测道:“是城介有异心吗?”城介指的是秋田城介,也即其长男织田信忠,信忠近在咫尺,信长大概是想到了老

织田信长为何能在“桶狭间之战”逆转获胜

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并起逐鹿天下,许多谋臣、武将活跃在这纷乱历史舞台上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大名,下至丹羽长秀、明智光秀、石田三成等家臣,再加上各种大型战役的加持,使得战国时代成为了许多

织田信长,立志天下布武统一日本,废黜天皇的第六天魔王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前言对于凡事都循规蹈矩,略显刻板的日本人来说,织田信长代表着一种反叛精神。他少年时的怪诞举止,成年之后所颁布的天下布武的统一政策,均代表着对日本社会传统秩序和固化的权力等级的公开挑衅,

他只是织田信长侍童,却成为丰臣秀吉重臣,最令德川家康忌惮

前田利家是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尾张国荒子城主前田利昌第四子,幼名犬千代,元服后前田又左卫门利家,为织田信长的侍童。年轻时的利家脾气不好常惹事生非,是标准的倾奇者,曾与信长异母弟十阿弥发生口角而将其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