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四代明主的励精图治

Posted 豪强

篇首语: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汉四代明主的励精图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汉四代明主的励精图治

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原之后,全国人口仅剩2000万左右。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增强国力,开始了一些列的政策干预,促进人口的恢复与增长。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拥有大量土地奴婢,王莽篡位后曾经试图恢复井田制以解决这一矛盾,但是触动了豪强势力的根本利益,根本无法推行,承诺的土地无法兑现,农民也开始反抗王莽,所以王莽迅速失败了。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阶层的支持下建立的,但是光武帝十分清楚,继续任由豪强做大,东汉政权也会很快被推翻。所以统一后立刻着手处理土地关系,实行度田制度,重新丈量分配土地,释放奴婢、刑徒成为自由民,缓和了因为土地兼并带来的农民阶层和朝廷的对立关系。但是这一措施损害了豪强阶层的利益,各地豪强纷纷反抗,官兵一到就自行解散,官兵一走又聚众对抗度田,光武帝采用内部分化的方法,附庸作乱的奴婢等乱民自动解散,为首的豪强人物也就轻易地被抓捕,迁徙其他郡县按新制度重新分配田地。这一制度的顺利推行,基本解决了豪强兼并土地的根本矛盾,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与此同时,光武帝为了民众能够休养生息,除非出现外族入侵和内部叛乱,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大大减轻了财政压力,于是进一步将田赋降低到30税1,与汉景帝时期持平。一系列举措之下,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民众负担减轻,东汉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继位的汉明帝刘庄,继续推行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政策,为了弥补威王不足以统御勋臣故将,加强中央集权,强力整肃吏治,使得吏治更为清明,行政效率有了提高。同时严厉打压外戚、宗族和豪强势力,避免重蹈西汉的覆辙。成为继光武帝后的第二代明主。 继位的汉章帝刘炟(dá),开始宽仁执政,废除了部分酷刑,虽然依旧执行抑制豪强的大政方针,但是对于宗族子弟开始大兴分封,这一改变虽然在汉章帝时没有表现出太大危害,但是埋下了东汉走向衰败的种子。同时出兵西域,恢复了西汉末年因动乱而中断的丝绸之路。汉明帝汉章帝两代共同开创了「 ”明章之治”。 汉章帝对宗室的宽政,使得外戚势力有所抬头。继位的汉和帝刘肇(zhào)设计诛杀了窦太后一干外戚,重掌朝政,为了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在朝中没有重臣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开始重用宦官,为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亲政后的汉和帝兢兢业业,重建了西域都护府,开创了「 ”永元之隆”,可惜英年早逝,公元105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病逝。从此东汉开始转向没落。 从公元36年光武帝统一中原,到公元105年汉和帝去世,70年间的东汉由于妥善处理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强力抑制外戚、宗族、豪强势力的兼并,使得东汉初期呈现一片勃勃生机。人口也由2000万左右恢复到了5300万左右,年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1.4%,虽然低于汉初1.9%的年均增长率,但是仍然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在东汉初年四代明主的治理下,民众的生活在古代史中是相对较好的。 汉和帝末年的人口已经接近东汉最高人口,此后的80年间,人口始终徘徊在5000万上下,与豪强势力抬头土地兼并死灰复燃有一定关系,最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和耕地面积有关。在粮食产量没有获得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此时的耕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数已经基本接近极限。 东汉日渐衰落,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进而引发了群雄割据的乱世,人口最低时仅剩770万左右。三国鼎立后,人口开始艰难恢复。请看下篇——我们的历史系列人口篇:三国西晋人口的艰难恢复

相关参考

功高却不震主的名将之一 东汉第一开国功臣

西汉末年由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之后由于王莽成为统治者之后在一些改革上未能尽人意使经济秩序开始紊乱而影响最大的还是新朝的无辜百姓们,此时有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纷纷投入到抗新朝之中,这其中名声最大的当属刘玄的

功高却不震主的名将之一 东汉第一开国功臣

西汉末年由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之后由于王莽成为统治者之后在一些改革上未能尽人意使经济秩序开始紊乱而影响最大的还是新朝的无辜百姓们,此时有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纷纷投入到抗新朝之中,这其中名声最大的当属刘玄的

历史人物 这个人被请了5次都没去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这个人被请了5次都没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明主求贤若渴,其实贤才渴求明主的程度也是一样。>不过论说中国古代史上的贤才,最难求的很多,但名气最大的却莫过于诸葛

历史人物 这个人被请了5次都没去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这个人被请了5次都没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明主求贤若渴,其实贤才渴求明主的程度也是一样。>不过论说中国古代史上的贤才,最难求的很多,但名气最大的却莫过于诸葛

历史人物 荀彧是曹魏最厉害的谋士,最后却被逼的自尽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荀彧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很多有点能力的人都想为自己在乱世中争得一席之位。有野心的,自然想做一方霸主;有武功的,便想当一代名将;有智谋的,自然想做明主的

历史人物 陈宫是什么人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救曹、叛曹、跟曹操死磕,此人是未遇明主的贤士,还是个野心家?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那个英雄辈出、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史籍中仅记载了他自汉灵帝中平六年

他择主眼光比诸葛亮还毒,袁绍请了5次都不去,不是荀彧和郭嘉

(说历史的女人——第937期)自古明主求贤若渴,其实贤才渴求明主的程度也是一样。不过论说中国古代史上的贤才,最难求的很多,但名气最大的却莫过于诸葛亮,原因是他被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一方面说明了刘备的求

历史人物 东晋大臣,寻阳公主的驸马

荀羡(322-359年),字令则,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出身魏晋名门"颍川荀氏",初娶晋元帝之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求写崇祯的历史性书

《明亡清兴三部曲:倾城倾国》是一部描绘明亡清兴、政权易主的长篇历史小说。明朝崇祯帝虽然一心励精图治、挽救危局,但是他刚愎自用、残忍多疑,屡屡自坏长城。外有清朝政权的崛起,雄心勃勃的皇太极君臣志在问鼎中

骂人沾脏的皇帝 皇帝骂人都用什么话?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出了许多皇帝。有像李煜这样才情无限的艺术家皇帝,也有像汉武帝这般开拓疆土的雄伟帝王,亦或是像康熙一般少年明主的皇帝。  不管是何种帝王,皇帝作为封建社会地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