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酒运动的兴衰----一场失败的社会实验

Posted 移民

篇首语:积累知识,胜于积累金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禁酒运动的兴衰----一场失败的社会实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禁酒运动的兴衰----一场失败的社会实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喝醉更多的是作为一项风度被褒许。虽然也有「 ”喝酒误事”一说,但谴责的只是「 ”醉酒去做正经事”,而非醉酒本身。 西晋名士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常去当地名胜习家池畅饮美酒,每次喝到不省人事扛在马背上回来,等到醒过来能骑马了,头巾却是倒着戴的。 这就是成语「 ”酩酊大醉”的来源,本意上是对这种「 ”魏晋风度”的赞美。 所以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禁酒令,但一般只是短期的或者只针对少数群体。如汉代律法规定,「 ”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针对的是「 ”无故群饮”的行为,与其说是禁酒,不如说是针对群体饮酒后潜在的治安隐患防范。 另外一种禁酒,则多是出于经济动机,如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都出台过禁酒令,原因无非是为了节约用于酿酒的粮食罢了。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也曾厉行禁酒,连酿酒原料糯谷也不准种植。但随着明朝经济的逐渐发达,禁酒逐渐成为过去。 李白醉酒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对从未遭遇过饥荒的美国居然也有过持续几十年的广泛禁酒运动,自然会感到迷惑。 美国的禁酒运动,起初的发起者是医生和宗教人士。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新生的美国按照欧洲战争惯例,给士兵发烈性郎姆酒以「 ”保持体力”,而一名著名的医生本杰明.拉什对此提出了异议,他根据自己当军医的经历,认为酒在战争时期引发了太多的酗酒滋事事件,另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腹泻和发烧现象和饮酒又关,从而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所以在战后,医生本杰明.拉什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他是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之一)向大众宣传: 醉酒是一种疾病,醉酒和吸毒上瘾一样,如不加节制会导致死亡! 独立战争中的民兵 二战中的可乐更为常见 虽然如此,但美国的人均烈酒消费还是在19世纪初期不断增加,在1800年到1830年,美国的人均烈酒消费量上升到人均5加仑的水平。(还没计算低度酒呢) 5加仑换算过来就是年人均18.92升,如果对这个没啥概念的话,那么告诉大家,今天中国的人均烈酒摄入量是4.34升,世界平均水平约3升。而喝烈酒喝得不要命的俄国人在1995年的最高纪录也不过是9升的水平! 谈起酗酒,哪怕老毛子也不如曾经的美国人 19世纪的美国人为何这么能喝?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当时的很多美国人并不认为烈酒是男性专属的饮料,在1820年,300万美国成年男性喝了600万加仑的烈性酒,而还有120万加仑是女性和儿童喝的。 在当时的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走进酒馆喝酒,而当时的外国旅行者还报告,他们甚至看见美国人喂一岁多的婴儿喝烈酒。在当时的美国,给儿童喝酒是一种社会鼓励的行为。 另外一个原因就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当时的新生美国每23年人口就翻一番,从1790年到1830年美国人口从400万增长到1200万,随之是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很多穷得叮当响的美国家庭,怀着拥有自己土地的梦想,向西进发,在新的土地上居住下来,从一开始,这些居住在田地里的美国人就居住得非常分散,而漫漫长夜里,没有电视缺乏娱乐,连个聊天的人都找不到,那么自然饮酒成为唯一的选择。 城市里则饮酒更多,1890年到1830年,费城人口从4万增长到16万。纽约的人口从3万增长到20万(1903年有350万人口仅次伦敦),除了自然增长外,还有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来自世界各地,到了美国后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网络,在精神上动荡不安,所以没事也大量喝酒。 最后一个原因是技术原因:与现代不同,早期的美国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 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 , 加上葡萄栽培技术以及葡萄酿酒业的确立和推广 , 使得酒类饮料的生产效率增加 , 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生产和运输的成本 , 酒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 例如 , 在波士顿 , 每加仑朗姆酒的价格从1772年的三先令跌到1788年的二先令。 总之,19世纪的美国人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 ”全民酗酒「 ”的民族。 从酗酒到禁酒 在今天,社会学家一般认为酗酒横行是一个社会病态的表现而非原因,而19世纪的美国宗教人士却不这么认为。 美国几乎没有外部威胁,也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社会议题主要关注国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酗酒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被舆论放大。当时美国社会中宗教人物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今天看来比较极端的观点: 酒是所有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源, 贫困 、 旷工 、 虐待老婆孩子以及其它暴力行为等 , 都是由于酗酒而导致的 。 俄亥俄州的一位主教在 《就禁酒致美国青年人书》的小册子中强调 : 「 ”我们的国家正可怕地遭受着酗酒之风的痛苦。 要求我们做出巨大努力以铲除这种罪恶的时刻已经来到了, 而如果没有全民动员和全民行动 ,任何努力都可能一事无成。” 针对酗酒这种行为的谴责,其实反映了美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为什么是民族矛盾呢?因为美国是个移民社会,民族大融炉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其实在美国的移民当中,是分为「 ”老移民”和「 ”新移民”的。 在1860年代的美国内战之前,来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西北欧,而到美国内战之后,来自中欧,东欧,亚洲,以及墨西哥的移民不断增加,这些人被称为「 ”新移民”。 新移民和老移民的冲突,很多就反映在对酒的态度上。 对于有些民族来说,酗酒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厌恶的习惯,如犹太人喝酒但很少喝醉,美国最早的一批英国移民也恪守节欲的文化不怎么喝酒。 而新移民中的爱尔兰人,墨西哥人,意大利人的文化却认为喝醉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例如爱尔兰人是有名的爱喝酒,波士顿地区的酒馆,一度有一半以上都是他们开的。在老移民看来,这些动不动喝醉的新移民简直是在亵渎美国的传统。 爱尔兰酒馆 另外还有宗教矛盾 历史上美国绝大多数居民是基督教新教教徒,按新教伦理,酗酒本身是罪恶的,而在19世纪后期,却有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涌入美国。 , 天主教移民对酒的看法有别于清教徒,, 他们认为酒是一种必需品, 只有当喝酒的人因酗酒而侵犯了他人时才构成了对别人自由的侵害, ,而酗酒本身是没有错的。 美国的新教徒移民往往是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被排挤,被赶到美国来的,所以当他们看到天主教新移民接踵而来,不由得义愤填膺:这些老仇人居然跟着来美国了。 所以你看,是否禁酒,其实不那么简单,而是很复杂的事。 在禁酒主义者的努力下,美国各州纷纷通过了完全禁酒的法律,但他们并不为之满足,因为美国是个联邦制度的国家,仅仅在部分州通过禁酒法律并不解决问题,爱饮酒的人可以从那些没禁酒的州钻空子。 所以他们在20世纪初有了一项野心勃勃的目标:推动禁酒法令进入宪法! 1914年12月22日,议员理查蒙德.霍布森提交了一份宪法修正案,要求将禁酒令写入宪法,当时他搜集到全美超过600万人签名支持(当时全美人口接近一亿),结果最终投票是以197:190票告终,未达到法定的2/3多数票标准。 而过了几年后,他又卷土重来,由于这几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一战中的敌人是德国,而德国移民在美国的酿酒业影响很大, 于是潜意识里禁酒=爱国。在1918年12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47比8票通过了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禁酒。 1920年1月16日,美国开始了全国禁酒的时代。 美国开始禁酒 公开的酒馆和酿酒厂一夜之间几乎全部消失,这一切让外国人啧啧称奇,没想到一个非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居然有这样的执行力!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有50万人因为违反禁酒令被捕,其中有30万人被判刑,美国对于禁酒是认真的! 但是,之后的发展却让美国禁酒运动支持者们哑口无言。 实际上,禁酒令是无法实施的,表面上的成果只是虚有其表。 据估计,在禁酒令进入宪法的十几年以后,在美国的富有群体中饮酒量其实并未减少,而在其他群体里饮酒量虽有下降但并不明显:人们只是不再公开饮酒而已。 拿句中国话来说:这是捏着鼻子哄眼睛。 而为了追求这个虚假的表象,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首先是执法成本,美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边境,所以走私者永远可以找到空子。虽然1920年美国雇佣了1500人来执行禁酒使命,1930年增加到2836人,并且还动员了海岸警卫队和海关移民局来一起努力,但仍然无法完成。 实际上我们看看现代美国就明白了:21世纪的美国能管好美墨边境完全不让偷渡发生么? 所以对于1920年代的美国执法人员来说,要在整个国家边境挡住酒精走私更是痴人说梦,如果把所有禁酒人员都召集到海岸和边界线上一字排开,那么每个人要负责巡查12英里。 美墨边境 而且,即使你能完全控制住国外酒类走私,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酒的生产实在是太简单了,在国内一样能酿造。仅仅6-7美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加工一加仑酒的蒸馏器。人们在自己家的地窖就可以酿酒。 美国真心拥护禁酒的多半是中西部的农业州,而东部新移民较多的工业州却有很多人其实不支持禁酒。只是因为一战时期的爱国热情,他们被迫沉默。 而等到一战激起的爱国热情慢慢下降,人们逐渐屈从于饮酒的诱惑,他们通过走私和在家私酿偷偷喝酒,完全不顾可能被逮捕的危险。 因禁酒令而意外获得发展良机的黑手党 而且,更糟糕的是,合法的商人因为法律限制不敢从事酿酒和卖酒的生意,而黑社会却没有这种顾忌,反正他们本身就是靠非法生意而活,禁酒令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巨大广泛且有民意基础的生意行当。芝加哥黑手党逐渐组织起一个遍布各州的酿酒—卖酒的利润链条,由于禁酒令,黑手党的人员和资金不断增长,值得讽刺的是:为了禁酒,反而让美国的黑社会势力蓬勃发展。 在美国黑手党争夺酒类销售的黑帮内战中,最剧烈的一次他们居然使用了三枚炸弹!黑手党袭击了伊利诺斯州威廉森县的一家私酒酿造厂,虽然炸弹没有爆炸,但这事仍然让美国人心惊肉跳。 在目睹禁酒令完全无法执行,反而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还赔上了法律尊严的事实,美国人尴尬的开始反思。从1928年开始,美国舆论开始出现很多反思禁酒令的声音。 黑手党垄断了酒类生产销售 禁酒令的废除 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美国禁酒令进入宪法,而另一件大事又帮助美国人废除禁酒令。 那就是1929年代开始的经济大萧条。 众所周知,经济萧条的原因并不是生产不足,而是需求乏力。所以要摆脱经济萧条,必须主动去创造需求。 而开放饮酒当然算是需求!那些发愁粮食卖不出去的美国农民,开始积极要求开放饮酒。而这一次,原先那些积极要求禁酒的人也不吱声了。 .......于是在1933年2月,美国又羞答答的通过了出「 ”废止第十八条修正案”的宪法第二十一条修正案。 美国人欢呼终于又可以喝酒了。 这事其实挺丢脸的,没发生革命的情况下,哪国的宪法是这么朝令夕改的?美国禁酒运动就像一场闹剧一样,非常严肃的通过,又非常严肃的失败。 不过,美国的理想主义者也从这种失败的社会实验中逐渐成熟,认识到对社会的改造绝不能粗暴,「 ”治大国如烹小鲜”。 之后的美国禁酒要理智得多,他们不再追求全民禁酒,而开始寻求控制饮酒。1984年,美国将合法饮酒的年龄定为21岁,而从1989年开始,在美国销售的酒类必须注明”酒精危害健康「 ”。另外,还开始限制酒吧的营业时间,严惩酒后驾车等行为。 人类最早的饮酒行为,诞生于一万年前,人类社会却在一万年后才逐渐的去有理性的控制它,这实在是一件讽刺的事情。 参考资料: 大繁荣时代-1919-1931变革前的乱象 美国禁酒运动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相关参考

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

 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军人与酒,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

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

 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军人与酒,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

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军人与酒,关系密切。常有出征酒、庆功酒的说法,大战胜利后,古代皇帝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古代军中因酒误事、贻误战机之事,亦不胜枚举。>  公元949年,后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开始了,终于1864年洪秀全病逝洪天贵遇害,一场农民主导的运动,历经十余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其成功与失败,常常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变法理论没被国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导作用,缺乏说服力;对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得力,变法力量单薄

埃及的 ”洋务运动”为何以失败告终

早在日本发起明治维新前的半个世纪,在地球的另一端,同是面临列强殖民侵略的东方国家——埃及为了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曾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近代化改革,力图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然而,早早发起「”洋务

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部分清朝官员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相比已大大落后了,深深感到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性;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又使一批握有实权的官僚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有了切身体会。于

戈尔巴乔夫实行禁酒令,苏联3年损失670亿,一片骂声仓皇收尾

在苏联近代社会的时候,很多个领导人实行了了一系列的革新,才使得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苏联能够迅速的恢复生产力,位于强国之列,和其他的总统有很大的不同,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实行的第一个改革项目不是社会的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爆发在广西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然而最终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那么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爆发?  

一项失败的实验,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沃森瓦特创造了什么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成荫。上帝很喜欢开玩笑,他把人类苦苦追求的像抹布一样扔掉,又出其不意馈赠给人类另一座宝藏。1920年代,刚从一战中爬出来不久的英国正处于焦虑中。长久以来,英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