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明武宗的双面性格

Posted 朱厚照 明武宗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明武宗的双面性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明武宗的双面性格

2、也该为这位昏君平反了

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明武宗的双面性格

荒嬉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几乎都是和“豹房”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开列出历代“昏君”的名录,朱厚照一定会名列其中,说不定排列名次还会靠前,因为他的“豹房”的确会让人觉得真够荒唐的。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明史》,也许你就会发现,明武宗的一生,其实是有着很明显的双面性格的。

明武宗朱厚照其人,谈不上残暴昏庸,要害在于荒嬉胡闹,其恣意妄行的程度,说起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朱厚照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507年)秋,就在紫禁城外修建了一座殿院阁楼,水榭假山都不亚于皇宫,且密布暗道机关的“豹房”,并收集各地美女,充当“豹房”乐妓,以供自己淫乐。他在京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豹房”里度过的,而且,最后他也是死在“豹房”。所以,称其为“豹房”皇帝,乃名符其实也;他还喜欢到全国各地巡游,在其中的一次游玩中,还整出一个“游龙戏凤”的故事来,给后来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们提供了写书编戏的风流好素材;他也不太理政事,从正德元年(1506年)起,司礼太监刘瑾就在他手里一步步做大,后来还险些夺了他的皇位;他还喜欢学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炫耀武功,并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更有趣的是,正德十四年(1520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这位威武大将军亲率大军从京城出发前去平叛,还未走到半路,密探来报,反己被副都御史王守仁平息了。于是,武宗派心腹太监前去和王守仁商量,让王副都御史先把宁王放了,再由威武大将军亲自去擒拿,所以,王守仁先是瞒功不报,待武宗在南京城上演了一出亲擒宁王,显其赫赫武功的英雄大戏后,才宣布平叛大功告成。

就是这么一个主儿,怎么看也是一个瞎胡闹的昏君,可历史恰恰又给出了明武宗朱厚照不同的另一面。

朱厚照虽然不太理政事,但用人权却从未委与他人,因此,皇帝虽荒嬉,朝政却都有主事大臣料理,使得朝政并未荒废;对做大谋反的亲信太监刘瑾,朱厚照在正德五年(公元1511年)也果断地将其诛杀;最值得一书的是,当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瓦剌小王子在阳和、应州犯境时,威武大将军亲率六军,与小王子激战五日,遂大败蒙古人,取得应州大捷,使蒙古人其后几年不敢犯境;更有意思的是,大捷后的朱厚照亲自给自己颁诏奖励,敕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统六师,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也许是巡游时在江湖上混过,朱厚照还很有点江湖义气,临死前还设法保护他喜欢的太监和宠妃。

正德十五年(1521年)九月秋,朱厚照带着宫妃和太监坐船在白洋淀中钓鱼玩耍,谁知突遇大风,舟覆落水,武宗虽被救起,但却自此染病。正德十六年武宗病危时,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上述让司礼监太监记录的遗诏大意是:我不行了,把我的意思传达给皇太后,国政大事,要与内阁大臣商议处理,以前荒嬉误国之事都是按我的主意干的,不关你们这些人的事。把所有的误国坏事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就是三十一岁的明武宗,在面对死亡时,充满江湖义气的人生另一面。

然而,历史还极有讽刺意味地告诉我们,荒嬉的朱厚照竞然对他所崇拜的先祖朱元璋制定的祖制也进行了“修正”。

据明人王绮的笔记《寓圃杂记》记载:“吴中自号繁华,自张氏之据,虽不被屠,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邑里萧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然尤未盛也。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在这里,笔记把明初至正德年间,江南城市的演变轨迹描述得一清二楚:吴中本是繁华之地,因曾是张士诚的根据地,故朱元璋建国后,对此地采用了歧视政策。虽百姓未遭屠戮,但,或迁徙富户充实都城,或发送黔首远戍边关,因此,弄得“邑里萧然,生计鲜薄”。直至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天顺朝,才略有恢复,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治下的正德年间,随着经济的复兴,江南“愈益繁盛”,且“人材辈出,尤为冠绝”。

为什么不是在朱厚照所崇拜的“雄主”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手上,江南得以繁盛?而恰恰是在荒嬉的“豹房”皇帝朱厚照治下,江南的经济和文化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呢?这一吊诡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是明武宗采取了什么特别得当的措施吗?当然不是。窃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明中叶以后,统治者的实际控制力己经削弱了,使得江南走出了明初歧视政策的压制,从而逐步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长期被压抑的经济和文化的活力终于被激活了,这才使江南得以繁盛。统治者控制力的被削弱,对于一个企图代代相传的专制王朝来说,可能是个坏预兆,但对激活民智和刺激社会进步,却是一个好兆头。这也算是“昏君”对“雄主”政策的一种“修正”吧!

“昏君”朱厚照对“雄主”朱元璋的“修正”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朱元璋重视教育,国子监学生的饮食都由朝廷免费提供。可是伙食很差,学生受不了,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在国子监里贴出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该先打一百大板,然后发配充军。但朱元璋知道后,认为“毁辱师长”之风不可长,不仅砍了赵麟的头,还在国子监立了一根长竿,将血淋淋的人头挂在竿上,以儆效尤。说来可怖也可笑,直至“豹房”皇帝南巡到了南京国子监,看见一根长竿竖在校园,感到很奇怪,问此为何物?教师回答是太祖皇帝挂学生人头用的。武宗听后,很不以为然,并说了句很朴实的“名言”:学校岂是刑场?撤掉了罢!从朱元璋竖竿子算起,到朱厚照撤竿子为止,这根恐怖的血竿子在南京国子监一共竖了一百二十六年。

明武宗朱厚照只活了三十一年,而在位的十六年,也是充分展示其双面人性的十六年。《明史.本纪十六.武宗》是这样评价朱厚照的:“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武宗)手除逆瑾(刘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置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之。假使承孝宗遗泽,制节谨度,有中立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以上评论,不仅是清人张廷玉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准确评价,也应视之为,后人在客观的评价前人功过时的行为指南。

也该为这位昏君平反了

据说满清皇子读书时,师傅们总会以一个明朝皇帝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著名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一旦皇子不认真,师傅们就会训斥道:“你难道想做朱厚照吗?”在明清士人眼里,朱厚照是最顶级的昏君,几乎可以与桀纣同日而语,编排他的段子简直不胜枚举。

在当时文官眼中,朱厚照是个极端不负责任的皇帝,他整天不呆在宫中,喜欢和群小待在一个叫做“豹房”的地方。他每天不务正业,专好强抢民女,整日寻欢作乐,简直是荒淫无道,贪杯好色的无耻之徒。豹房便是朱厚照与群小实行昏庸政治的大本营。那么豹房是否真如文人们所说,是个邪恶丛生的巢穴、醉生梦死之地呢?

根据现代中外学者的论证,他们摈弃文官们的偏见,揭示了豹房的真正用途——这里并不完全是明武宗享乐的居所,而是大明帝国的行政中心和军事总部。

大家都知道,明武宗特别热衷于军事。自明军在土木堡之变中惨败于瓦剌以来,大明王朝开始由“文武并重”转向“重文轻武”,文官的地位不断上升,武官地位不断下降,军队战斗力降低了很多,蒙古、女真、倭寇的骚扰已变得越来越嚣张。而明武宗很想改变这一状态。

为了摆脱文官牵制,明武宗干脆搬出了紫禁城,住进了自己建设的“豹房”之中,与江彬等军人待在了一起。所有进入豹房的侍从,都必须得到明武宗的首肯,除了勇士,谁也不能进入。在豹房中,甚至有很多来自于蒙古、回鹘甚至西洋的猛士。

通过之前学者的研究,“豹房”原本的功能主要是管理“皇家狩猎”。在古代,集体狩猎类似于军事演习,是一种勇猛好武的行为。在唐朝、元朝、清朝这几个尚武的王朝,皇帝都会亲自牵头进行射猎活动。元朝时,蒙古皇帝效仿中东人,开始驯养猎豹用来狩猎。那些专门驯养猎豹的军人,也成了“驯豹军”。

明朝建立后,“驯豹军”的编制得到了保留。明武宗继位后,他扩充了“驯豹军”的编制,开始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射猎的活动。在文官眼中,这是一种荒唐至极、不成体统的娱乐活动。但在明武宗看来,射猎并非娱乐,而是为了恢复明朝军力以及自明英宗以来已经消失的帝王勇武作风。

根据各种记载,明武宗将豹房作为训练军队的场所,他多次采取“京边互调”政策,让边军和京军频繁换防。他将边军入驻豹房,并亲自过问他们的训练。在明武宗的多次训练之下,明军萎靡的士气得到了重新激发,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据史料记载,豹房每天“金鼓齐鸣、炮声不绝”,哪有一点“酒色荒淫之地”的意思。

1517年,明武宗亲自验收了这次集中整训的成果。他不顾文官们的一再反对,亲率大军出塞击胡,与几乎统一蒙古的达延汗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应州之战”。此战中,明武宗身先士卒,甚至亲手击毙一敌。明军在帝王的鼓舞下奋勇杀敌,最终将强横的蒙古铁骑逐出关外。从此以后,达延汗再未大规模入侵。

然而文官们却对明武宗的战果大肆抹黑,大大夸张了明军的伤亡,缩小了敌人的斩获数,甚至他们还煞有介事地造谣道:“乘舆几陷(明武宗差点被杀)。”对于文官们来说,明武宗好勇斗狠的气质是危险的,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武人地位上升,进而影响到文官的地位。因此,大明文官对明武宗极尽侮辱之能事,将他描绘成一个万古昏君,而实际并非如此。

此外,“豹房”除了作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功能外,或许还有个不为大家所知的功能,那就是“科学中心”。明武宗是个十分有个性的皇帝,此人特别喜欢西洋技术,甚至还会十种语言,他还是第一个与西洋人亲密接触的中国皇帝,他甚至还想在北京设置葡萄牙大使馆。

1994年,一位学者偶然翻看一本阿拉伯语字典,发现了“Ba—Fen”一词,读音是“巴欧坊”,正好与“豹房”的读音相似。翻译过来,“Ba—Fen”便是“技艺学术研究中心”的意思。而明武宗在豹房中,确实捣鼓过一些发明,比如“外覆铁皮,内置大炮,高三层”的正德战车,便是他的杰作。

由此可以看出,明武宗非但不是昏君,反而更是一个高瞻远瞩、放眼世界第一人。他希望利用豹房为基地,重振大明的军力,并以此来抑制恶性膨胀的文官集团。如果明武宗的改革能成功,或许明朝绝不至于亡于一个异族。难怪有学者声称:“我们该为这位被污名化的“昏君”平反了!”

相关参考

也该为这位昏君平反了

据说满清皇子读书时,师傅们总会以一个明朝皇帝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著名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一旦皇子不认真,师傅们就会训斥道:“你难道想做朱厚照吗?”在明清士人眼里,朱厚照是最顶级的昏君,几乎可

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儿子

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儿子?他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美女的陪伴了,而且他还经常吃各种药物来使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常态。因为大量使用药物对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在朱厚照这里,就是他没有生育的能力。扩

一个不合格的昏君

最近看了黄仁宇先生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间有一句话:「”即有坏人为朝廷的独裁者,如何又有这么多的好人做大官?”这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的历

真的是被大太监刘瑾下药所致? 朱厚照不孕之谜

荒唐放诞的明武宗朱厚照因纵欲过度死亡。他一生昏晕无道,尽管他生前嫔妃如云,但死后却无一儿一女。这倒很令人奇怪。他一死,大明皇帝的宝座着实空缺了一阵子。后来还是他的堂弟继承了皇位。都说武宗荒疏朝政,荒淫...

明武宗朱厚照的南巡

  朱厚照为了巡游江南的梦想,做了太多的荒唐事,甚至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与大明的国运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七月十三日

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寻欢作乐的场所豹房

朱厚照也就是明武宗,他出生时便注定日后是下一任皇帝了,可见他出生的环境是多么优越,在历史上记载朱厚照的父皇和母后感情十分好,因此他父皇的一生就只有一位皇后,而且也没有妃子,皇后只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朱厚

武宗朱厚照的荒淫生活

武宗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很难想像,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而喜欢自己营建的两

朱厚照是哪个皇帝,朱厚照在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厚照在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一说为朱厚燳)(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后葬于北京

朱厚照的皇后妃子,历史上朱厚照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怎么样

历史上朱厚照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怎么样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而明武宗多年居于宫外,因此夏皇后没有子女,可能仍是处女之身。朱厚照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如何,史书讳莫如深,不见只字片语。但有

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是哪个皇帝的儿子

第十个,朱佑樘的儿子。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