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身份等级的标识到现代个性心理的彰显

Posted 帽子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古代身份等级的标识到现代个性心理的彰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古代身份等级的标识到现代个性心理的彰显

帽子的产生是源于防暑御寒的需要,想象人类的祖先们把一大片树叶盖在头顶遮日或防雨,把一块皮毛包在头上防冻,画面简直栩栩如生。 在中国,有「 ”冠冕堂皇”、「 ”弹冠相庆”、「 ”衣冠楚楚”等成语,其中「 ”冠”和「 ”冕”就是古代广义的帽子,可见其与人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一、「 ”首服”:身份、等级的象征 古代的冠戴服饰称为首服,包括「 ”冕”、「 ”弁”、「 ”冠”、「 ”巾”、「 ”幞头”、「 ”笠”等。雪梨选三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用于重大祭祀。戴冠者面前有数串玉珠遮蔽视线,耳旁各有两颗充耳垂在耳际,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提醒戴冠者在祭祀时「 ”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2.冠是古代帝王与百官在日常公务活动——「 ”朝会”中所戴首服。帝王一般戴通天冠,文官、儒士一般戴进贤冠,武官一般戴武冠。 古代妇女也有冠饰,其中最贵重的是凤冠,只有命妇才有资格在祭祀行礼时佩戴。如明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的「 ”九龙九凤冠”以做工之精美震惊后世,作为镇馆之宝现被藏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3.幞头是在东汉幅巾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一种首服。隋代在幞头中加入一个衬垫物,使用时扣在发髻上,再用巾帕包裹,这样的改良使得幞头更加美观了。 唐穆宗喜爱打马球,心血来潮就随时呼唤宫廷侍者上场相陪,侍者怕因系幞头慢了遭皇帝面斥,于是发明了一种新的幞头:先用木料做好头型,然后把巾帕裹在头型上,使用时直接戴上,无需临时系裹,非常方便快捷。 到宋代,脑后多出两角向左右伸展,形如直尺样的直角幞头被用作官帽,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官吏上朝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明代官帽在幞头外面蒙上乌纱,左右各插一个帽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乌纱帽”,自那时起,乌纱帽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二、「 ”冠礼”:源自周朝的成人礼 「 ”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由周人带入中国的一股清新之风。而有「 ”礼之始”之称的「 ”冠礼”在中国古代社会至关重要。 什么叫冠礼?它是一种仪式,一种成人礼。古代男孩子小时候多披着头发,直至冠礼时束发为髻,表示成年。冠礼过程中要加三次冠,第一次是缁布冠(实际生活中改戴玄冠),象征冠者拥有治人的权力;第二次是皮弁,象征着冠者从此可以参加戎事;第三次是爵弁,象征冠者有了参加家族祭祀的权力。在这样肃穆的氛围中,冠者每加一次冠,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使精神得以升华。这种「 ”知行合一”的身体性哲学,自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冠者能够认清自身的社会角色,今后也能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可惜这种庄重的成人礼到唐代就已经开始趋于颓势。反观现今社会孩子的18岁成人礼,多是一种教育仪式,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大而化之的充满政治性和等级性的训导、口号、标语等,剥夺了青年人的仪式主体地位,也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成人仪式本身的意义,值得反思。 经以上分析,古代的首服抛开保暖防晒等实用性功能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标帜,它多与权力、荣誉和奖励挂钩。封建社会以「 ”礼”为核心的思想体制,等级森严,人们没有追求个性的自由,中国冕服形制的形成到清朝结束,规定了各个阶层的样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三、现代「 ”帽子民俗”构成因素:从职业、功能、民族、审美说起 直到近现代的帽子,风格多变起来。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是国内外多民族互相影响融合,交通和网络的发达更加促进了这一点;还有一方面是人们平等、自由、进步的思想推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禁锢,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 职业因素。不同的职业配有不同的制服,其中包括帽子。如各种军帽:海陆空三军的帽子、贝雷帽、迷彩帽等等,军人佩戴它充分显示了军人的尊严。 在「 ”文革”初期的春秋两季,人人头上都流行戴一顶单军帽。而且军帽还有真假之分,真的军帽为的确良面料,颜色碧绿,帽檐尖挺,里面印有长方块的章,标着姓名、年龄、血型等栏;假的无论颜色、面料、样式都能让孩子一眼望穿,不值钱,给人的感觉反倒有点土。军队大院的孩子们喜欢戴军帽摆「 ”酷”,但是又很容易被「 ”飞”,即走在大街上,帽子被骑车而过的胡同小痞子顺势从头顶上摘走,真是防不胜防。 其他职业的还有如法官帽 、护士帽 、厨师帽等。日本也是一个礼仪之国,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制服和帽子,如电梯小姐、车夫、列车清洁员等。 功能因素。现代的帽子除了基本的防晒御寒功能外,还有很多功能。如睡帽,有的人睡觉时习惯戴,除了护发外,还有防风防感冒的作用;高尔夫帽、棒球帽、游泳帽等则是运动的时候戴的;安全帽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多为建筑工人和摩托骑手所佩戴;小黄帽是我国专为小学生制造的 , 以在其过马路时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从而避免交通事故;小红帽则是火车站帮旅客运送行礼的工作人员所佩戴。 民族因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帽子,中国单55个少数民族的帽子就有好几百种以上,款式更是千姿百态。维吾尔族人平日戴的是黑白、彩线绣成花纹的四拐小帽,每逢节日、婚礼、歌舞盛会、走亲访友,都要用小花帽「 ”朵帕”(意即维吾尔族花帽)打扮自己或作为礼品赠给最尊敬的客人,以表达殷殷的情意;毛南族的花竹帽,是用金色的细竹蔑间以黑色竹茂编织精致图案而成,轻巧美观,既遮光避雨,又 是赴会必备的装饰,更是用于定情的信物;此外还有云南哈尼族妇女的尖顶「 ”帕常帽”;怒族妇女饰有各色装饰物的「 ”珠珠帽” ;广西瑶族女性刺绣的「 ”三角帽” ;都是常见的民族传统帽子。 新疆维吾尔小花帽 审美因素。现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追求时尚新潮,标新立异。因此帽子的款式、颜色、质地等方面也是丰富多彩,人们戴帽子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搭配服饰以彰显自己的个性。 从质地上说,帽子成型材料的使用范围比以前广泛,从草编材料到纺织、皮毛、毡呢材料等,装饰材料的范畴就更加广泛,从纺织材料到金属、塑料等,都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款式上说,年轻人中流行各种牌子的棒球帽、渔夫帽、爵士帽、贝雷帽、毛线帽等等。有时一些名人街拍或热门电视剧中的主角们佩戴的方式或款式,通过媒体能影响大批的年轻人,刮起一阵潮流旋风,这点从淘宝网上大批「 ”某某某同款”下面的热销数字就可略知一二了。 结语:帽子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其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古至今,帽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保暖遮阳、防风防沙;它代表着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地位;它标识着不同职业的人;它被不同民族、信仰的人运用;它彰显着人的个性与审美…… 此外,帽子已然融入到每个民族的话语体系和思维观念中,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可引申出其他含义的词语,如绿帽子、扣帽子、乌纱帽等等。 乡巴在《帽子文化》一文中说道:「 ”帽子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到社会生活中去接受‘帽子文化’的洗礼。”雪梨认为他说得没错,帽子文化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影响,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心理,就从「 ”头”开始了解他们的帽子吧!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服饰文化,非常感谢! 参考文献: 1.高春明著,《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12月。 2. 张强伟,《帽子文化研究综述》,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3年第2期。 3. 蒋栋元,《帽子民俗的文化解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备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参考

从 ”鱼符”到 ”过所”,谈谈古人用过的那些 ”身份证”

导读: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既是个人信息的外在标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今天,如果不带身份证就外出,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古代,古人也非常重视「”身份证”,因为经济、文化、制度

清朝官员品级对应现代,求解清朝官职对应现代官职

求解清朝官职对应现代官职概述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

古代都喜欢请奶娘除了彰显身份 还有一原因

看过古装剧的亲们可能都有这个发现,古代后宫,王公贵族以及有钱人家一旦有孩子出生之后,就会由先前请好的奶娘喂孩子奶....那千趣君就想问大家一下:为什么不是由他的亲生母亲喂,而是由奶娘喂呢?是有钱烧的?

龙袍从来不会洗,等级还没它们高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服的功能,并不只是具备遮羞防寒保暖的功能。现代人爱穿满身logo的高定来体现高「”贵”的身份,古代人也经常爱规定什么阶层穿什么样的衣服,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就像咱们皇帝的

古代妖服是什么意思?古人相信服饰可以改变国运

  现代人可以在服饰上自由彰显自己的个性,但在古代想做到这点就比较难了。古时候,每个朝代都会建立一套自己的服饰规定,而且要让这种规定深入人心,主要是为了维持礼教。但是,每当一个朝代呈衰弱之际时,百姓对

清朝公主等级及封号,古代妃子的等级和封号

古代妃子的等级和封号古代妃子的等级和封号情况如下:【皇太后等级】正一品:母逸皇太后从一品:圣母皇太后正二品:护国皇太后从二品:御尊皇太后正三品:贵皇太后从三品:御皇太后正四品:尊皇太后从四品:皇太后正

从清朝官服上看到的森严的尊卑等级制度

文/历史我知道声明:本文共2019个字,由@历史我知道原创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称号。公元前11世纪的周王朝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官服制度。要求人们的服侍必须与其身份相适应。周

色彩心理学历史

1.关于颜色心理学的发展史〔请详细一点,谢谢〕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无明确的研究目的、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

古代后宫等级制度

等级:皇后为正室以下为侧室正一品:皇贵妃从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正二品:夫人从二品:妃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从三品:贵嫔正四品:婕妤从四品:荣华正五品:婉

朝鲜宫廷小说妃与嫔,朝鲜古代后宫妃子的等级是什么

朝鲜古代后宫妃子的等级是什么?正一品:嫔从一品:贵人正二品:昭仪从二品:淑仪正三品:昭容从三品:淑容正四品:昭媛从四品:淑媛正五品:尙宫尙仪从五品:尙服尙食正六品:尙寝尙功从六品:尙正尙记正七品: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