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小心遗漏一人才,被曹操赏识重用,最终成了名震三国的大将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不小心遗漏一人才,被曹操赏识重用,最终成了名震三国的大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备不小心遗漏一人才,被曹操赏识重用,最终成了名震三国的大将

刘备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从小好学,母亲看着刘备如此专注于学问,于是节衣缩食攒下点积蓄让刘备去读书。当时刘备和公孙瓒等人一同拜在了卢植的门下学习,学习之余,刘备喜欢广交好友,因此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处得很好,尤其是跟公孙瓒的关系不错,由于年龄的关系,刘备一直尊公孙瓒为兄长。 刘备除了结交公孙瓒等人之外,其实还一人的关系处得非常的好,他就是牵招。根据史料记载他们二人是「 ”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由此可以看出,年少的刘备和牵招几乎是拜把子兄弟,二人惺惺相惜,很有默契。后来牵招跟随了乐隐学习,乐隐是当时的一位名师,之后被车骑将军何苗招募为长史,但是由于十常侍的作乱,乐隐受牵连遇害了。牵招冒着生命危险替老师乐隐收尸,将其带回家乡妥善安葬了。 而从小就志向高远的刘备,在乱世中也想有一番作为,于是就带着关羽、张飞建立起了自己的队伍。可是刘备却遗漏了当年有「 ”刎颈之交”的牵招,早年他们惺惺相惜,如今起义后的刘备却对其弃而不用,不知是什么缘故。而刘备的在这一疏忽,导致他错失了一员得力的大将。当后来的牵招威震四方的时候,恐怕那时的刘备肠子都悔青了。 后来牵招投奔了袁绍集团,袁绍死后便继续追随袁尚。但是后来因受到高干的加害,出于无奈的牵招无法回到袁尚的身边。作为爱惜人才的曹操发现了牵招的才能,并将其招入麾下委以重任。随后跟随曹操攻南皮,灭袁谭,屡立战功。 建安二十年,牵招被任命为中护军,在他的带领下,击东莱贼,斩其渠帅,使得东土平静。后来曹丕继位的时候,派牵招坐镇昌平,负责曹魏北面的防御,抵挡乌桓的入侵。在任职期间,牵招机智的分化了鲜卑及乌桓跟轲比能之间的关系,使得鲜卑首领轲比能难以壮大。同时对于鲜卑轲比能的屡次进犯,牵招都能很快地将其击败,还杀死了其弟弟苴罗侯。后来田豫在马邑之战被轲比能团团包围,牵招带上人马杀过去,大破轲比能,并成功救出了田豫将军。 可以说,当牵招镇守曹魏北疆的时候,威震内外,远近的鲜卑、乌桓等,无一不心悦诚服。有效的帮助曹魏解除了北面的忧患,使得曹魏有足够的精力对付中原各诸侯。后来曹叡继位的时候,牵招因功被授予关内侯的爵位。陈寿对其的评价是:「 ”牵招威风远振,秉义壮烈,威绩显著……招终于郡守,未尽其用也。”他的评价可以说十分中肯,对于牵招这样威震北方的大将,最终却只做到了郡守级别的官职,确实是未能真正发挥出他的才能,有点屈才了! 若是能完全利用好牵招才能的话,恐怕他对曹魏做出的贡献会更加的不可思议。只是刘备有点遗憾了,早年起义的时候竟然错失了好兄弟牵招不用,若是当时能找到牵招的话,相信他一定会愿意跟随刘备共同开创一番事业的。而能有牵招这样的大将辅佐,想必刘备的事业将会好得多。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刘备不小心遗漏一人才,被曹操赏识重用,最终成了名震三国的大将

刘备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从小好学,母亲看着刘备如此专注于学问,于是节衣缩食攒下点积蓄让刘备去读书。当时刘备和公孙瓒等人一同拜在了卢植的门下学习,学习之余,刘备喜欢广交好友,因此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处

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倍受打击,最终导致了贾谊郁郁而终,对贾谊的境地表示了痛心和惋惜,也根据文中观点,驳斥了汉书中对贾谊“

历史人物 徐庶进曹营之后是一言不发?还是没有被曹操重用

“徐庶进曹营”在《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刘备在投奔荆州牧刘表的时候被刘表安排在了新野驻军,曹操得知刘备在新野以后派出了曹仁、李典等名将前去讨伐。在这之前刘备偶然一次机会遇到了徐庶并且有幸得到徐庶的辅佐,曹

历史人物 曹彰为什么会在吕布死后开始被曹操重用

曹彰为什么最开始的时候不被曹操重用,在吕布去世后却受到喜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本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候的历史还是让很多的人喜欢的,并且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有很多的故事,除了他们自

曹操为何不重用名声远扬能力强的司马懿呢

曹操是出了名的,喜欢招募有真谋略的人才被自己所用,而司马懿不仅名声远扬,能力也很强,可为什么曹操就是不重用司马懿呢?因为曹操认为司马懿就像是一头狼,养大了会咬人。曹操连做梦都梦见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信

曹操为何不重用名声远扬能力强的司马懿呢

曹操是出了名的,喜欢招募有真谋略的人才被自己所用,而司马懿不仅名声远扬,能力也很强,可为什么曹操就是不重用司马懿呢?因为曹操认为司马懿就像是一头狼,养大了会咬人。曹操连做梦都梦见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信

却为何被曹操一直重用? 曹仁人称“常败将军“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已经结队跟随曹操,常遇状解围,善守能攻;樊城之战中虽被关羽以水围城,但亦能激厉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

却为何被曹操一直重用? 曹仁人称“常败将军“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已经结队跟随曹操,常遇状解围,善守能攻;樊城之战中虽被关羽以水围城,但亦能激厉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

此人乃三国顶级谋士,辅佐曹操战胜最强对手,最终却被曹操处死

汉末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军事才能远在刘备、孙权之上,而且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绝对称得上难得的文武全才。起初,曹操的实力虽然强于刘备,但与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在曹操的帐下,有一位

刘备是真君子?宁愿被曹操追上也不抛弃百姓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句话本来并不过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将刘备作为封建时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与历史上的枭雄刘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