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长安杜陵,寻历史遗痕,汉宣帝为什么会葬在这里

Posted 陵墓

篇首语: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去长安杜陵,寻历史遗痕,汉宣帝为什么会葬在这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去长安杜陵,寻历史遗痕,汉宣帝为什么会葬在这里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驾崩,其长子刘奭继位,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正月刘询葬于长安城东原上,这个地方便是今天的杜陵。 初冬的杜陵有点萧瑟,游人比较稀少,由于冬天的缘故,不少林子已经凋零。主干道上飘落着黄色的叶子,宁静中似乎可以听到悠长的历史呼唤,处处都能闻到大汉遗风的味道…… 大汉上林苑卧石 01 主要看点 杜陵也是西安比较冷清的一个景区,是离主城区较近的帝王园林和陵墓,虽然平日里人不多,但还是有许多看点。 休闲游园:景区临近西安都市森林区,园内森林面积较大,总计1200多亩,植物形态多样,植被茂密,环境安静,春天可以赏花、夏天可以乘凉、秋冬可以观赏落叶。 寻踪觅迹:汉代是我国历史上自秦以后第一个最强盛的朝代,寻着中兴之主汉宣帝的足迹,可以探寻中国历史上的灿烂与辉煌。 品鉴历史:这里有中国最大、藏品最多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再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每一件珍品都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成就。 文化体验:景区有一系列的国学和文化体验项目,是一个不错的研学旅游目的地。 汉学堂 02 皇家宫苑上林苑 杜陵是大汉上林苑(杜陵)生态景区的主体部分,位于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最南端,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旁边是「 ”万亩都市森林”,与曲江唐文化旅游区一起描绘了一幅汉唐历史文化交融的盛景。 主干道 上林苑在西安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特别是在长安区从西到东,不少道路都有它的痕迹。那么,上林苑都底是什么? 「 ”上”就是皇上、上层,因此上林苑可以理解为皇上的林苑,是古代皇帝及皇室成员游玩、打猎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苑囿,以秦汉时期最为恢弘。上林苑最早出现在秦朝,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大肆扩建,范围远远超出了长安城,覆蓋了当时的长安城以及今天的蓝田、周至、鄠邑以东、渭河以南、秦岭以北大部分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景区内的五角枫叶林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上林苑就是一个集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花海等为一体的宏大景区。苑中走兽飞禽应有尽有,供皇帝射猎行乐;奇草异树、名贵花果琳琅满目,供皇帝观赏;殿阁台榭林立、塘池水波涟漪,供皇帝歇息。据说汉武帝还从南方移植了如龙眼、荔枝、槟榔等多种植物,但由于气候不适应,绝大多数都不能成活,可因为皇上宫妃们喜爱,明知不能成活还是一年又一年的移植。规模宏大的林苑占据了大量的耕地,导致西域入侵时军饷紧缺,才将林苑中的部分土地佃于农民。据《雍录》记载,直到汉元帝时,「 ”乃始捐下苑以予贫民”,林苑面积始部分还耕。到了东汉初年,马援率「 ”宾客”屯田上林苑中,上林苑走向没落。 景区内的红叶林 我们今天看到的上林苑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风貌和气势,曾经的皇家禁地成为一个郊游休闲之处,唯宣帝陵依然静卧其中,除了宣帝陵之外,还建设了与汉文化相关的秦砖汉瓦博物馆、体验式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以及各类林木。 03 杜陵及其来历 一直以为杜陵只是长安区的一个地方,也曾有些疑问:为什么汉宣帝的陵墓要叫杜陵?他不是姓刘吗?古代皇帝陵号命名虽然没有规定,但总是有迹可循,而且陵墓的命名与修建大多是在位时就开始了的,从现有陵墓的命名规律来看一般有两种,一是按照尊号命名的,多取吉祥之意;一是按照地名命名的,皇帝死后一般都葬在他最熟悉的地域,汉宣帝杜陵就属于以地名命名的帝陵,是在汉宣帝在位时就命名和修建的。《汉书·宣帝纪》中记载: 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春,以杜东原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 这说明杜陵的名称源于杜县,周成王灭唐后在此建立杜伯国,后秦武公灭了杜伯国于公元前687年建立了杜县,杜陵位于杜县以东的鸿固原上,因此,也称「 ”杜东原”,杜县城遗址就在今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事处的杜城村附近。 杜陵正前方的道路 杜陵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很大很平凡的土丘,被一大片森林包围着,底部和顶部均为平面方形,有便道通向顶部。官方的资料显示,陵墓边长下为175米、上为50米、封土高29米。陵墓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羨道通向地宫,每条羨道宽8米、深20米。当然,地宫是没有开放的,游人只能从外观去看。 杜陵 考古资料显示,宣帝陵墓承袭了武帝和昭帝的随葬制度,陵墓内金钱购物、鸟兽禽鱼、牛马虎豹应有尽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出土文物还显示,陵墓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多为「 ”长乐未央”文字瓦当,瓦当面径18—20厘米。 沿着小路往上爬,在墓顶远眺四方,所有美景尽收眼底,而最耀眼的是王皇后墓。王皇后墓不属于上林苑景区,只可以远看。据《汉书·外戚传·孝宣王皇后传》记载,王皇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崩,合葬杜陵,称东园。王皇后墓位于杜陵东南575米处,墓陵为覆斗型,形态和气势不亚于宣帝陵。 从杜陵远眺王皇后墓 04 汉宣帝其人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许多时候可能是看他的贡献和推动历史的作用,史书上对于汉宣帝刘询褒多于贬,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皇帝之一。但刘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一个成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那就是「 ”励精图治”。说是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身边没有子嗣,于是奸臣霍光就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为汉宣帝,霍光的想法肯定是要控制刘询。谁知公元前68年霍光病亡,御史大夫魏相建议宣帝削弱霍氏的权力,宣帝便灭霍氏家族,此后刘询亲自处理朝政,这期间由于有魏相的帮助,宣帝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使国家强盛、兴旺发达。宣帝在位25年,励精图治,使西汉王朝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他被称为「 ”宣帝中兴”。 杜陵近景 05 秦砖汉瓦博物馆 关于秦砖汉瓦博物馆我曾专门发过一篇文章,更多内容不再去说。秦砖汉瓦更多的是涉及到汉,必然与我们所说的景区有紧密的联系,博物馆里有一部分文物是宣陵和王皇后陵出土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当时的情况有一些了解。 秦砖汉瓦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里其实有许多文物是汉宣帝陵及王皇后陵出土的,特别是最后一个展室,全部为宣帝陵和王皇后陵出土的文物。 杜陵出土的文物 06 旅游小贴士 公交:257、259、525、918、920路到雁翔路雁引路口(五典坡)站下车。 自驾:导航搜索「 ”大汉上林苑”即可。 费用:通票每人35元,含整个景区及秦砖汉瓦博物馆、宣帝陵。

相关参考

牢狱天子刘病已的悲喜人生 揭秘汉宣帝杜陵

闲来无事,专程前往少陵塬去参观汉宣帝刘询龙眠之地杜陵。为何要专程查看杜陵,只因为汉宣帝此人人生极富喜剧。先是太爷汉武帝要“巫蛊之祸”绝自己的种,后来得丙少卿相救,隐藏杜城监狱之中,流落民间,和监狱长许

三兆村,西汉长安的卫星城,打的镇嵩军落荒而逃

汉宣帝陵——杜陵(1982年)中国古代的皇帝陵旁边,往往有一些村庄。这些村庄里住着守陵人。在皇帝的陵墓旁边安排守陵人,这个传统始于西汉。杜陵一号陪葬坑出土陶俑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守陵人的身份很高贵。他们

新城区的历史

西汉建都长安(今汉城),设京兆尹,领长安、新丰、杜陵等12县,新城区地境属长安县治。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霸城、北山三县之地置万年县,治所在长安城内,开始了两县分治长安城的局面,新城区地境

著名的模范丈夫为何会被弹劾? 张敞画眉

...给妻子画眉之后,再去上班。当时有人把这件事情禀告给汉宣帝,认为张敞这样做,有损士大夫的体面。为什

长安监狱中走出来的天子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在襁褓时即入狱,靠女囚奶妈抚养,成长过程中历尽艰辛。登基后,他抓住时机铲除霍氏家族,掌握朝政大权。他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减轻百姓负担;对外降服匈奴,大破西羌,取得西域稳定。在他的努力之下...

长安监狱中走出来的天子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在襁褓时即入狱,靠女囚奶妈抚养,成长过程中历尽艰辛。登基后,他抓住时机铲除霍氏家族,掌握朝政大权。他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减轻百姓负担;对外降服匈奴,大破西羌,取得西域稳定。在他的努力之下...

颛臾国   祭祀蒙山留遗痕

关键词:主祭蒙神祸起萧蔷齐伐颛臾山蜂报恩该着今生与素有:“岱宗之亚”的蒙山有缘,才有了三番五次的蒙山之行,也逐渐地对这座孔子曾数次登临,并发出:“登东山而小鲁”感叹的华夏神山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不

苏武靠什么抵抗孤独,在漠北牧羊19年

 在咸阳武功县西北的武功镇,北面不远处龙门村的台地上,矗立着一座不大的墓冢,埋葬着西汉著名的大臣苏武。如今,这里是「”武功八景”之一。 苏武,西汉杜陵(今长安县)人。汉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公元前10

杜甫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古语说魂归泰山,都有哪些名人葬在了泰山

文/史间一壶酒相信熟悉泰山历史文化的童鞋们对一句话一定很熟悉,那就是「”生属长安,死归泰山”,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更多的是我国古代流行的生死信仰观念。我国古代民间认为,泰山具有「”主生死,收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