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真的伤亡一百万吗?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真的伤亡一百万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抗美援朝志愿军真的伤亡一百万吗?

2、历史人物 抗美援朝中中国牺牲的四名高级将领

抗美援朝志愿军真的伤亡一百万吗?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50多年了。近十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公布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数字。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在网上对于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仍然存在争议。

一.中国官方数字: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通过传媒(如研究、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书籍、战史)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如下:

志愿军作战伤亡人数:

1.阵亡:11.4万人

2.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由于入院伤员有些是第二次、第三次负伤,统计上有重复,伤员中又有一部分是非战斗负伤,所以最后确定战斗伤亡总数是36.6万人。

据此,志愿军战斗负伤人数为:25.2万人

3.因伤致死:2.16万人

4.失踪:0.8万人(原先是0.4万人)

5.总计:

战死:14.36万人(阵亡、因伤致死、失踪)

战伤:25.2万人

作战伤亡:39.56万人

其它原因死亡人数:病死:1.3万人

所以,志愿军总计伤亡人数:40.86万人(39.56 +1.3)

另外,志愿军还有2.1万人被俘,其中7100余人返回大陆(其中有440人是在中立国部队监管下,经我方解释工作后返回的),14000余人去了台湾或其它中立国。被俘人员数字不存在争议。

二.志愿军伤亡数字存在的争议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中国官方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而相信来自美韩或其它渠道的数字。但来自美韩或其它渠道的数字不止一个,目前从网上看到的主要有三个:

1.死亡人数:90-100万人;伤亡总数:200-300万人

2.死亡人数:五六十万人;伤亡总数:140-150万人以上。

3.伤亡总数:92万人以上

三.对来自美韩或其它渠道的三个志愿军伤亡数字的分析:

1. 最不值一驳的伤亡200-300万人

据中国政府近十几年来公布的数字,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另外,还有东北军区60万支前民工入朝出战勤。

志愿军在朝兵力最多时达130万人(1953年春季)。

既然中国参战部队总共才240万人,怎么可能有200-300万人的伤亡?如果那样,美韩军队岂不早打到北京了?由此,建立在伤亡200-300万人基础之上的志愿军死亡90-100万人,也根本是胡扯!

所以,时至今日,不管你多么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毛主席、反对中国出兵朝鲜,不管你多么赞赏美军的武器装备和超强火力,你也不要说中国军队在朝鲜死了100万人、伤亡二三百万人。否则,你会自动获得由下列词汇赋予你的不值得赞赏的名誉:白痴,弱智……

2.表面上能讲得通的伤亡150万人

那么,志愿军死亡五六十万人、伤亡总计一百四、五十万人这个数字是否可信呢?表面看起来,这个数字不象上面那个数字明显白痴,还给志愿军留下了几十万到一百万肢体健全的人。但如果你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过程特点、了解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序列和编制人数,这个数字也不难推翻。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33个月(两年零九个月),分为运动战和阵地战前后两个阶段。运动战期间,以大兵团作战为主,双方伤亡人数较多;阵地战期间,主要以争夺山头高地为目的,除了在三个时段发生了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外,大部分时间,战线处于稳定状态。双方的伤亡人数主要集中在那几次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中。

(1)运动战阶段从1950年10月19日到1951年6月上旬,历时8个月,共有五次大规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共15个军,每军5万人,分三批入朝。

第一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是第一批入朝部队(共6个军)中最先入朝的4个军;

第二次战役参战部队包括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和第二批入朝的9兵团3个军,共9个军;二次战役中,9兵团3个军冻伤严重,休整了几个月后才参加了第5次战役。

第三、第四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都是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

第五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有第一批入朝的39、40军,第二批入朝的9兵团3个军,和第三批入朝的3兵团、19兵团的6个军,共11个军。

那么,这一阶段我军伤亡多少呢?既然我们不相信中国官方的数字,不妨采用下面这种最简单也最夸张的算法来计算一下:

假设到第5次战役结束,第一批入朝的6个军全部伤亡殆尽,即伤亡6×5万=30万人;

假设第二批入朝的3个军,在第二次战役中伤亡一半,在第5次战役中又伤亡一半,因此总计伤亡15万人;

假设第三批入朝部队6个军,在第5次战役中,全都伤亡一半,即总共伤亡15万人。

由此我们算出,在运动战期间我军总共伤亡60万人。

其实,在运动战期间,志愿军只有4次伤亡惨重的战斗:

1.二次战役,9兵团3个军严重冻伤(冻伤还不应当算战斗伤亡);

2.四次战役,38军、50军在汉江两岸阻击联合国军,损失惨重;

3.五次战役初期,64军主力和65军一部在临津江南岸一狭小区域里遭敌密集空炮火力攻击2天;

4.五次战役后期,60军在撤退时遭敌追击,陷于混乱,180师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官方公布的运动战期间各次战役志愿军伤亡损失情况如下:

第一次战役,伤亡1万人;

第二次战役,作战伤亡3.1万人,冻伤5万人;

第三次战役,伤亡0.6万人;

第四次战役,战斗损失5.3万人(除伤亡外,还应包括被俘人员);

第五次战役,作战损失8.5万人(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被俘人员约1.7万人)。

总计:损失23.5万人,但这个数字包括5万冻伤,还包括1.7万以上被俘人员(第五次战役以前我军也有被俘人员)。

所以,我的上述算法已经极度夸大了这一阶段志愿军的伤亡人数。

(2)阵地战阶段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历时25个月。这期间,在三个时间段上发生过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即:

1951年9月底至10月底,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发起“秋季攻势”,我军伤亡9万人;

1952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包括38军进攻白马山之战),我军共计伤亡1.05万人;联合国军发动“摊牌行动”(我方称之为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伤亡1.55万人;

1953年7月,我军发起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此战我军伤亡3.25万人。

在其它时间,战线基本平稳,双方只有零星的小规模的攻防战。所以,西方学者著述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中,阵地战这一阶段往往被一笔带过。

我们先统计一下上述三个时段我军伤亡总数:9+1.05+1.55+3.25=14.85万人

我们假设中国军方有意掩盖损失,压缩伤亡数字。因此,我们把上述数字翻一番,作为我们的统计数字:即29.7万人。

尽管阵地战期间,伤亡主要集中在这几次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役上,但其它时间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斗,美国空军还对我后方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我军也还是有伤亡的。我们不妨假设伤亡14.3万人(接近29.7万的一半),这样,在整个阵地战期间,志愿军伤亡总计:29.7+14.3=44万人。

这一数字,已经大大夸大了志愿军军实际伤亡人数。比如,上甘岭战役,我方统计伤亡1.55万人,美韩方统计我军伤亡1.9万人,我们把1.55万翻番,比美方统计的战果还多1.2万人。

另外,据我军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后勤部队战斗伤亡1.07万人(死0.36万人);铁路系统战斗伤亡0.67万人(死0.21万人)。所以,14.3万人的伤亡假设,也是大大高估的数字。

(3)两阶段志愿军总的伤亡人数

即使按我们上述大大拔高的伤亡统计,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伤亡总数也只有:60+44=104万人。离140-150万人相距甚远。

因此,可以说志愿军死五六十万、伤亡一百四五十万以上这个数字也是根本不可信的!

3.伤亡92万就合理吗?

看看我们刚才计算出志愿军伤亡104万人的算法,以及104万与92万不大的差距,我们就可以知道伤亡92万人这个数字,也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即使把中国政府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总数40.86万人(包括作战伤亡、病死)翻一番,也不过81.7万人,比92万还少10余万。而且,我们根本也没有什么理由将40.86万人这个数字翻一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来自美韩方面或其它渠道的志愿军伤亡数字,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相信这些数字!

四.中国官方的志愿军伤亡数字就一定准确吗?

来自美韩方面的志愿军伤亡数字不可信,那么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就一定是准确的吗?也不尽然!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对中方公布的数字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中方公布的志愿军伤亡数字有三个问题:

1.失踪人数增加4000人

过去,我国公布的失踪人数是0.4万人,后来失踪人数又改为0.8万人。

2.死亡人数有三个

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战死加病死14.36+1.3=15.66万人;

另一个是通过民政部门统计的17.17万人,而且,这个17万的牺牲人数甚至细化到了每个省有多少人,见下表:

四川 30789名(含重庆) ,山东 19685名 ,吉林 18260名,辽宁 13374名,湖南 10687名 ,河南 10673名,河北 10155名,黑龙江 8222名,江苏 7268名 ,山西 5835名,

湖北 5167名,安徽 4151名,浙江 3732名,广东 3186名,广西 2915名,陕西 2802名,贵州 2799名,江西 2162名,内蒙古 1683名,上海 1634名,云南 1482名,

北京 1438名,甘肃 1041名,福建 982名 ,天津 461名,新疆 61名,青海 48名

另外,最近得到的消息,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历时六年,征集到首套完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单。纪念馆已对外公布该馆最新烈士征集统计名单,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烈士由原来的171669人,增至183108人。

由于中国政府通过不同??:15.66万,17.17万和18.3万,而且相差2.64万人,这就使人对中国官方的数字产生了怀疑。有人说这2.64万是民工等非军人的死亡人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官方的正式说法。

3.战伤人数是估出来的,而且不符合一般情况下伤亡比2:1的比例。

前面说过,志愿军战伤人数是根据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再考虑到重复统计和非战斗负伤因素,最后估计出来的。而且这个估计出来的战斗负伤人数25.2万人,不符合一般情况下伤亡2:1的比例。所以,不少人觉得这个数字偏低。

4.非战斗负伤人员

另外,现在网上有文章说,志愿军还有38万-40万的非战斗负伤(减员),我不知此数据究竟从何而来。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即类似第二次战役时9兵团大规模冻伤这样的非战斗减员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非战斗减员是否应记入志愿军人员损失?如果上面说的民工等非军人死亡2.64万人是确实的,那么,民工负伤(或非战斗负伤)人数是多少呢?

5.我估计的志愿军最大伤亡数字

据说网上所传我军非战斗减员40多万人、总计减员近百万人的说法来自一套《抗美援朝卫生工作经验总结》,精装16开本,四个分册:

第一分册《卫生勤务》,第二分册《野战内科 卫生防疫》,第三分册《战伤外科》,第四分册《卫生统计资料》。

该总结上志愿军减员数据为:

总减员 978122

阵亡 114084

伤员 383218

病员 455199

失踪(含被俘) 25621

其中 伤员有21679死亡 病员有13210死亡

志愿军总死亡人数 148793

其实,上述数据很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志愿军伤亡数字的最终出处:

阵亡:114084,即阵亡11.4万人;

伤员:383218,即医院共接受伤员38.3万人次,但这个38.3万含多次负伤重复统计,也有非战斗负伤。

失踪(含被俘):25621,即被俘2.1万人,失踪0.4万人(后来又改为0.8万);

伤员有21679死亡,即因伤致死2.16万;

病员有13210死亡,即病死1.3万人;

可见,除了伤员人数应是累计38.3万人次,这一点容易误解外,数据是完全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病员455199,有人把这个数字当作非战斗减员,我认为不对。《卫生工作经验总结》中这个数字实际上就是卫生部门救治生病人员45.5万人次的意思。在3年战争期间有45万多人次到医疗部门看病诊治,这很正常。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年还会因发烧拉肚子去一两趟医院,休几天假,何况战争时期。

所以,这45.5万人次,除了病死的1.3万人外,不应算作部队损失。如果非把它当作减员数字,也不应和伤亡人数混在一块作为志愿军损失人数的一部分。另外,45.5万人次不是45.5万人,有重复统计成分。

所以,现在唯一的谜团就是非战斗伤亡人数(象长津湖之战9兵团的几万冻伤人员都没有包括在作战伤亡人数中)。

非战斗死亡人数我们已知是18.3-14.36(作战死亡)=3.94万(含1.3万病死)。

非战斗负伤人数不妨按最大数算(不考虑多次负伤重复统计):38.3-25.2(作战负伤)-2.16(因伤致死)=10.94万

即非战斗伤亡总计:3.94+10.94=14.88万人

所以,抗美援朝我国总计伤亡人数:

39.56(作战伤亡)+14.88=54.44万人(其中死亡18.3万人)

如果再考虑被俘人数,抗美援朝我军总计损失:54.44+2.1=56.54万人。

56.54万人已经是我们能够得出的抗美援朝我军损失人员的最大值了。

历史人物 抗美援朝中中国牺牲的四名高级将领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机构统计,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17万余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机构统计,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17万余人。在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们分别是67军军长李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第67军军长李湘> >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里,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泮中村,1930年8月参加红军,9月转为中共党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19兵团64军191师师长等职务。1951年6月,李湘奉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全体指战员赴朝作战。>1951年8月31日,67军正式接防金城以南地区沿三八线27公里的正面防务。美伪军的“夏季攻势”正处强弩之末,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致敌损失惨重。激战关头,北汉江桥被毁,前线粮食供应不上,李湘等军领导带头将吃粮标准每日降至4两,辅以野菜充饥,用实际行动鼓舞士气。9月21日,美伪军向67军阵地发起以步兵、飞机、大炮、坦克同时进攻的所谓“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的立体攻坚,李湘沉着应敌,指挥部队勇猛回击,歼敌1000余人。>1951年10月13日,67军正面迎来敌4个整师和火炮、坦克、飞机支持的最猛烈的“秋季攻势”。每次攻击,美伪军先施以密集炮火,再在飞机低空轰炸的配合下,用坦克为先导,以强于志愿军3至10倍的兵力轮番上阵。李湘以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指挥部队依托阵地顽强阻击,创造了3天歼敌1.7万余人的赫赫战果。195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军三天歼敌一万七千”。67军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赞扬和嘉奖,李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春,志愿军总部命令67军在剑布里东线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准备迎击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在美军发动攻势前夕,李湘病倒了。李湘这次病倒,正值美伪军发动的“春季攻势”战役已经打响,敌人投入的兵员、武器弹药远远超过1951年“秋季攻势”的规模,而且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一面组织部署群众防疫,一面率干部深入前沿侦察地形,制订构筑工事的工程计划,日夜操劳,抱病工作,直累得身心俱疲。不久,他发起了高烧。>时任志愿军67军副军长兼199师师长、离休前为第二炮兵司令员的李水清回忆说:1952年7月初,美军在199师阵地前沿投放了十几个空壳弹,部队觉得很奇怪。他跟李湘军长通电话谈到此事,李军长便立即赶了过去。他们两个把阵地前的炸弹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看出啥名堂。两个人就坐在炸弹上讨论起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开始不想上报,担心情况不明、小题大做。最后还是认为这些炸弹可能隐含着重要的未知信息,最终决定如实报告志愿军总部。>李水清还回忆说,当时李湘脸上长了个小疖子,已经挤破了,回到军部第二天脸就肿了,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消息传来,李水清十分震惊,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说,几十年过去了,李湘军长坐在炸弹上和他讨论问题的神情依然历历在目。李军长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脸部也肿得非常厉害,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指挥作战。很快,他的病情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虽经医生百般医治,终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与世长辞。李湘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7天时间。>李湘牺牲时正值暑期,遗体暂埋在军部附近的青山下。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灵柩由朝鲜运回祖国,12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和公祭大会,随后被安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 >蔡正国,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蔡正国历任山东军区第6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等职,曾被称为“常胜师长”。>1950年10月,蔡正国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副军长。蔡正国所在的40军入朝不到10天,就投入第一次战役。由副军长蔡正国指挥的121师在两水洞一线拖住了两万余众的美军,造成敌人温井、熙川的兵力空虚。西线志愿军司令部迅速命令两个军实行战略迂回,两天内攻取了温井。这样一来,另外一线的“联合国军”受到严重威胁,被迫于11月3日全线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以歼敌5.2万人的胜利落下帷幕。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给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1年3月,蔡正国调任50军副军长,到任一个来月,就赶上了第四次战役。>第四次战役开始前,50军军长曾泽生和军政委徐文烈赴志司开会、军参谋长舒行回国集训。所以在第四次战役最初几天,也就是50军汉江阻击战最艰难的阶段,主要是蔡正国副军长在军副参谋长李佐等同志的协助下指挥的。>从1952年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在汉城以北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属于正面防御的50军,面对的敌人是英军第27旅。该旅是入朝英军的精锐,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优良,配有一个坦克营。连续两天,英军的坦克全部出动,在炮火支援下,以集群冲锋的方式夺取了50军的三个阵地,英军只有4辆坦克被毁。>1952年1月27日上午10时,紧急作战会议在50军军部指挥所召开。蔡正国提出派遣爆破小组夜间潜入英军阵地,炸毁敌人坦克的战斗方案。他坚定而激动地说:“……过分依赖武器优势的敌人,最害怕的是短兵相接的战斗,他们一旦没有了坦克,心里就害怕,就一切都完蛋了。我们纵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把英军的坦克搞掉!”>午夜时分,由152师组织的12个爆破小组,借着月光接近了敌坦克阵地。随着一声声冲天而起的爆炸,英军的绝大多数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铁。参加偷袭坦克的36名志愿军战士,有半数以上被炸死或受了伤。第二天清晨,50军向英军发起了进攻。经过激战,英军第27旅的官兵大部分被歼。志愿军乘机发起反击。2月9日,第38军和第60军一部,经过两番激战,攻克了砥平里,随即向原州方向发展。至此,志愿军的全线防御转为机动进攻,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50军的战绩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表彰。彭德怀等首长认为,把蔡正国放到50军是选对了人。>1953年2月中旬,汉江解冻。为了避免背水作战,2月下旬,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下令:已越过汉江的志愿军各部退回北岸,待机作战。总部命令:第50军用8至10天时间,在南岸构筑工事,准备迎击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尾追。第50军进入指定地点后不久,就被美军飞机侦察到。事情源于50军开的一次运动会。全军的运动员和指战员黑压压地坐满了两边的山坡。有两架敌侦察机从空中飞来。由此,敌人知道这儿有重要的指挥机关。>4月12日晚上9时,第50军的坑道外的军部驻地,即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9时40分左右,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蔡正国正准备结束会议,一颗炸弹轰然爆炸。飞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和他身后的作战处处长。蔡正国的头上和胸部多处中弹,被抬入坑道后昏迷过去。由于失血过多,当晚10时,蔡正国心脏停止了跳动。>50军军部被炸事件,是志愿军入朝作战3年以来最严重的事件。在国内的彭德怀接到电报后,惊得说不出话来。同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毛泽东,被叶子龙叫醒。在看了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电报后,他口里失声地“噢”了一下,刹那间脸色有些发白。毛泽东随即神情有些木讷地站着,喃喃地说:“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蔡正国的遗体被运回沈阳,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代政委邓华、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为蔡正国的墓碑撰写了碑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给蔡正国颁发了“独立自由一级勋章”和“国旗一级勋章”。>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 >吴国璋将军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他系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4月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当时刚满11岁,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冀鲁豫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此后,他先后任第10旅30团、29团团长,在东北参加了长春阻击战、昌图和彰武攻坚战等数十次有名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吴国璋正处在病中,住院治疗。而恰在此时,在战争年代失散了20多年,杳无音信的母亲有了消息,吴国璋很想去看望母亲,而母亲也正急于见到儿子。但是,赴朝参战的任务已经确定。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第39军列为第一批入朝部队。作为部队的高级指挥员,吴国璋放弃了回家探望母亲的打算,带病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第39军一直是志愿军的主力部队,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以南,战绩卓著,英雄辈出。吴国璋参与指挥了1至5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第39军大战云山,这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与美军交火。39军将士,面对强敌,英勇作战,首次与美军作战就重创美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开国元勋师,即美骑兵第一师,并歼灭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大部。志愿军入朝初期,尚有一些部队存在“恐美”思想,云山之战为志愿军各部队作出了榜样,并取得了同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在此后的作战中,第39军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突破临津江,横城反击战,第39军在与敌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51年10月6日,吴国璋在志愿军司令部开完会,乘一辆吉普车返回军部。当车行驶到平壤附近时,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吴国璋左肋处中弹,不幸牺牲,年仅32岁。吴国璋牺牲后,第39军军长吴信泉,亲自将这位红军时期就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送回国内,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 >1915年,饶惠谭出生在大冶殷祖镇南山头一个贫农家庭,13岁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春天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南征北战,历经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饶惠谭主动要求赴朝参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负责军事后勤保障工作。>1953年3月中旬,饶惠谭到下属各师检查弹药和粮草的供给情况,奔波劳碌了一个多星期,20日回到军部,汇报和研究全军的后勤工作。由于过度劳累,回到参谋部的当晚,他睡得很沉。当日晚,敌机第一次轰炸,投下了两枚500公斤炸弹,将各单位办公和居室的防空窗帘都震落了,山凹里一片亮光。饶惠谭立即走出坑道,逐个房间进行了检查,交代夜里不要露出火光,早点睡觉。明天窗帘要好好研究改进,不要再让窗帘发生震落现象。他巡视后,还向军长作了“没有任何损失,并已交代各单位防敌机可能再袭的准备”的汇报。之后就交代站岗警卫,一有动静,立即向他报告,时已午夜,他自己也准备睡觉了。第一次轰炸后约30分钟,敌人第二次大轰炸又开始了。>21日凌晨,敌机再次对我阵地进行轮番轰炸,饶惠谭壮烈牺牲,年仅38岁。1955年12月9日,饶惠谭的尸骨从朝鲜迁移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

相关参考

志愿军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志愿军

诞生于苏联的一代经典名枪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最为喜爱的利器

ppsh41冲锋枪,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波波沙冲锋枪,这这支冲锋枪可谓是战功累累威名赫赫在二战时战场上,尤其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作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武器可是给德军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而且因为其可靠的性能和强

志愿军夜袭美军,仅用6枚手雷6分钟就全歼敌人,自身无一伤亡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和韩军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代号为「”摊牌”行动的进攻,举世闻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防御战役就此拉开帷幕。经过为期一周残酷而激烈的反复争夺战,呈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志愿军停留5年才回国,真实原因难过

略晓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二战过后我国并没有停息战火,开始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朝鲜战争。为了防止我国后期受到威胁,无数战士走上战场奋勇杀敌。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顶不住长时间的交战与我国协商叫停战争,双

为何要抗美援朝? 毛主席给出8条理由, 林彪也改变了态度

1950年的朝鲜战争,对于中国要不要出兵帮助朝鲜,众说纷纭。毛主席希望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林彪等一开始则主张不该参战。众所周知,后来志愿军入朝了,也打胜了,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牺牲,于是直到今天依旧有

都有哪些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68年前的今天,1950年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并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

没有高射机枪却打下了飞机 抗美援朝战史奇迹

如影随形的美军5月20日,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按照预定计划发动全线反攻,总兵力达到四个军,十三个师。双方在前线展开激烈战斗。5月21日,由于补给已经出现较大困难,在美军明显的反攻态势面前志愿军总部发布命令...

朝鲜战场秘事:国军女兵这样对志愿军

如果说在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史中,今天韩国的领地上也有一个应该和上甘岭、长津湖一样被纪念的地方,那这个地方,无疑是——铁原。铁原——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这个英语叫做Cheorwon的小城,位于朝鲜半岛的肚

抗美援朝中的“孤胆英雄”一人活捉63名敌军,斯大林问他怎么做到

在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当时英军王牌部队第29旅格洛斯特营与志愿军某部,在雪马里的地方相遇,双方立即就打了起来,而在我志愿军战士中有一名叫刘光子的战士,在此战中一人一人活捉63名敌军,创下俘敌最高的

抗美援朝历史

1.抗美援朝的历史简介100字抗美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