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或者被杀,领导的心思让人无奈
Posted 结局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造反或者被杀,领导的心思让人无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造反或者被杀,领导的心思让人无奈
这今天继续读《晋书》,读到了几位造反、权臣的传记。最近在工作中也有许多烦心事,看到这些人,让我有些感触。 二十四史按照历史顺序读下来,读到《晋书》。本以为读完四夷传,后面就是《晋书》新增的载记,没想到《晋书》峰回路转,将几位造反的权臣按照规模大小依次单独做传。看这几位造反者的传记,挺过瘾。 王敦,出自琅琊王氏。其堂弟王导,与晋元帝司马睿合称:王与马共天下。「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氏就指的王敦家族,另外的谢氏是指的谢安家族。其堂弟王导一直在朝中身居宰辅。王敦自己则手握重兵,防御北方,掌握了东晋的主要军事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出自名门望族的王敦在外总有不合适的言辞动作,这些都被朝中之人无限放大,汇报给当时的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后来不管王敦怎样解释,表示自己的忠心。没办法,手握兵权,没人相信。剩下的只有被排挤,这种情况下,不造反也得造反了。 王敦叛乱一直到晋明帝时期才得以平息,而且还是在王敦去世之后。 桓温,桓温的家族背景没有王敦那般深厚。一直到其父亲南渡,才混了个「 ”江左八达”的头衔。桓温自己能力突出,靠着自己的努力,迎娶了晋明帝的长公主,成了驸马爷。桓温的人生简直是开挂。 首先镇守荆州,掌握长江兵权。然后击败成汉政权,蜀地重回东晋版图。再是三次北伐,收复失地,力荐皇帝还都洛阳。 桓温算得上东晋最牛逼的将军。可惜,带给他的东西跟王敦一样。桓温刚开始的处理方式跟王敦也一样,结局也一样,解释是没用的,没人相信。只不过桓温最后用的方式跟王敦不一样,桓温是回到了朝廷中枢,直接控制了晋帝,自己掌权,此时的谢安对桓温不仅没啥动作,而且还很乖。 桓温最后没能篡位,这事情最后是他的儿子桓玄完成的,史称:桓楚,不过仅仅80天。这是后话,以后会详细介绍。 跟朋友聊这段历史的时候,朋友问我为啥不交出兵权以求平安。这事情很好回答:交出兵权就等于交出人头,结局就是被处死。因为大晋的奠基人司马懿就这么干过。当年司马懿弄了个高平陵之变,围住了魏帝和曹爽,就是让曹爽交出权利投降,保其荣华富贵。傻乎乎的曹爽就信了。等待曹爽的结局是啥:灭三族。请问谁还敢交出兵权?曹爽的结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别说王敦和桓温了,大家熟知的杨家将,岳飞。不都一样吗?手握兵权,最被人诟病的就是造反。皇帝疑心还重,几乎一告一个准。在昏君当朝的时候,处理这种事情,不是造反就是像岳飞这样含冤而死。造反的留下千古骂名,不造反的倒是流芳千苦,可惜苦了自己。利益与名誉二者实在不可兼得。 别说昏君当政这种事情不好处理,就是明君,就是开国的明君又有几个善待大将的?我能想到的只有光武帝刘秀和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这俩太厉害了,压得住这一堆人,而且这俩还算健康长寿,熬死了很多跟着自己的打天下的亲信。当然,刘秀和李世民的手下也是明白人,该交出权利就交出权利,该享清福就享清福。结局比较好的还有宋太祖赵匡胤的「 ”杯酒释兵权”,虽说没了兵权,可是毕竟不会被杀。对皇帝来说,给你点钱财没什么,但是不能威胁到他的江山和尊严。 这样让我感受到了最近工作中的问题,下属遇到了一位心胸狭窄的领导,一旦自己的团队变大变强,留给自己的也是一样的结局。我能怎么办?相关参考
历史浓缩了千百年的世情百态,各色人等汇聚其中。学好历史,能让人洞悉人心,能让人少走弯路。如今的职场,压力山大、竞争激烈。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吃力不讨好,费尽心思疲累如狗仍然不能让领导们满意,整天受批评
历史浓缩了千百年的世情百态,各色人等汇聚其中。学好历史,能让人洞悉人心,能让人少走弯路。如今的职场,压力山大、竞争激烈。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吃力不讨好,费尽心思疲累如狗仍然不能让领导们满意,整天受批评
人人都知道,曹操的势力是凭借“挟皇帝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成长起来的,其实,作为曹操首要敌手之一的袁绍接触这个理念的时间更旱,然则,他没有把握住上天赐赉的贵重机会。曹操身边有五大谋士,离别是荀、郭嘉、贾
安禄山造反是狼子野心还是被逼无奈?安史之乱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不过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想要造反
从世界历史来看,作为总统或者国家领导人来说,即使下台或者退休,那也是过得非常滋润的。基本上享受很好的待遇,享受领导人级别安保,以及其他高规格的待遇。比如说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台后至今享受24小时安保,而
世界历史 此人醉酒上错龙床,玷污皇帝两位宠妃,无奈举兵造反最后还成功了
古代中华几千年历史,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有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推翻旧有王朝,建立新王朝。但是古代每个造反者不是因为吃不饱饭被饿死,如朱元璋等,就是因为走投无路,不得已造反,如梁山好汉,刘邦等。但是下面这
历史秘闻 在敌人监狱没死,回来之后立即被杀了,帝王心思的阴狠你不懂
【出处】《资治通鉴》第114晋纪36【原文】魏主归所虏秦将唐小方于秦。秦王兴请归贺狄干,仍送良马千匹以赎狄伯支,许之。贺狄干久在长安,常幽闭,因习读经史,举止如儒者。及还,魏主见其言语衣服皆类秦人,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历史上的中国在改朝换代的时候,不单单是皇帝,就连整个皇室的氏族都会被推翻者赶尽杀绝。而欧洲的情况就不一样,在领导者打了败仗之后,只有一小部分的国王被杀。剩下的虽然权利被剥夺,但是
古代造反和叛乱是杀头的罪行 为什么这个秀才公然反抗却没有被杀呢
秀才写诗造反为什么宋仁宗会不杀反而赏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有句谚语说“读书人造反,三年都不能成功”。北宋有这么一位秀才。他不知道自己吃错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尤其是那个讲究为人气节的时候,无论皇室还是大臣,都讲究不能受辱。如当时的亡国之君,亡国的大臣,因为不想受辱,而选择自杀。就是后来的吴三桂也是不堪受辱,冲冠一怒为红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