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殡时16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
Posted 鲁迅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鲁迅出殡时16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迅出殡时16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
1936年10月19日,有着文坛斗士之称的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寓所与世长辞,享年55岁。在上个世纪初,鲁迅就是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典型代表,他用笔当枪,猛戳权贵的痛处,怒揭各种不公,用自己独有的声音,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 鲁迅的所作所为,让既得利益恨之入骨,但是,却赢得了全体民众的交口称赞。正是因为有了鲁迅的存在,才让普通民众有了自己的代言人,才让权贵对公平正义产生一丝畏惧。 但是,鲁迅并不孤独,他是左翼作家联盟及民权保障同盟的重要成员,他的身边汇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这点从他去世后的各方反应就可佐证。 鲁迅去世后,宋夫人立即来到鲁迅家中,与许广平商议后,拟定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包括蔡元培、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马相伯等人。这样的人员组成,在当时的规格是非常高的。 鲁迅去世后,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更是络绎不绝,除了广大上海民众外,许多社会名流,比如巴金、夏丏尊、萧军、欧阳予倩等等,也纷纷前来吊唁。 10月22日下午1时,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出发,送往万国公墓,给鲁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他们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这16个人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干、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 胡风,原名张光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是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领导,是鲁迅挚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82年4月,获得但丁国际奖。 黄源,原名黄河清,是鲁迅先生晚年亲密的弟子和战友,于上世纪30年代帮助茅盾、鲁迅编辑《文学》、《译文》月刊,并译著了许多外国名著和著作。 鹿地亘,日本进步作家,本名濑口贡,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日本无产阶级作家联盟负责人之一。因发表许多反战言论而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1935年流亡到上海,从事反对日本侵华的活动,与鲁迅等进步作家往来亲密。抗战胜利后,鹿地亘于1946年6月回到日本,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直至1982年去世。 黎烈文,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1932年起任《申报·自由谈》主编,发表了鲁迅、茅盾等许多左翼作家抨击时弊的杂文作品,1935年与鲁迅等组织译文社。后为台大外文系教授。 孟十还,原名孟显直,作家、编辑、俄国文学研究者,曾留学苏联10年,在黎烈文主编的《译文》上发表许多俄国和苏联文学译文,与鲁迅合作翻译《果戈理选集》等书,与鲁迅来往密切,《鲁迅全集》里收有多封鲁迅写给他的信。 靳以,本名章方叙,作家,193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抗战期间任重庆复旦大学教授,兼任《 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建国后,曾作《收获》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张天翼,原名元定,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小说与儿童文学。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物。 吴朗西,编辑家,1934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型《美术生活》月刊担任文学编辑。9月该公司又创办《漫画·生活》月刊,该刊有一半篇幅刊登杂文和小品文,因而与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有交往。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戏剧活动,曾参加南国、摩登等剧社。抗战开始后,在各地坚持进步的戏剧活动,创作了大量剧本。陈白尘对于讽刺喜剧有着独到的贡献,被誉为「 ”中国的果戈理”。 肖乾,曾用名肖炳乾,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任《大公报》记者、编辑,主要著作收入《肖干选集》。1986年被挪威王国授予政府勋章。 聂绀弩,著名诗人、散文家,1935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邂逅》。1936年2月,聂绀弩和胡风、萧军、萧红等在鲁迅支持下创办文学杂志《海燕》。聂绀弩以杂文名世,且其旧体诗别具一格,甚获推崇。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现代作家,16岁那年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 周文,原名何稻玉,曾任「 ”左联”党团成员,开始从事创作,他将苏联著名小说《毁灭》、《铁流》改编成通俗本,得到鲁迅的赞许。 曹白,原名刘平若,木刻家,他创作的《鲁迅像》、《鲁迅遇见祥林嫂》等作品准备参加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时,却被检查人员将《鲁迅像》抽出,不准参展。就是因为木刻,鲁迅与曹白有了亲密的交往。 萧军,原名刘鸿霖,著名作家,1933年,萧军创作完成了表现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5年,萧军在鲁迅的帮助下,他的文学创作进入高产期,同时成为「 ”左翼”的一名"主将"。 7月,《八月的乡村》秘密自费出版,系"奴隶丛书"之一。 该作品奠定了萧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鲁迅先生的灵柩去往万国公墓的路上,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来为先生送行,队伍绵延十几公里。叶圣陶曾在《相濡以沫》中记载了当时的场景,「 ”一个个自动组合的队伍,擎起写着标语的旗子或者横幅,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就的歌曲,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墓地,大家动手铲土,把盖上‘民族魂’的旗的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妥。这样的事,上海从未有过,全中国从未有过了。” 从鲁迅先生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凡是敢为民众发声的正义之士,广大国民是不会遗忘他的。 (图片来自网络)相关参考
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写过一本书叫《鲁迅的抬棺人》,说的是当年为鲁迅抬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1949年以后都变成“反革命”和“右派”,这批继承鲁迅特立独行
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写过一本书叫《鲁迅的抬棺人》,说的是当年为鲁迅抬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1949年以后都变成“反革命”和“右派”,这批继承鲁迅特立独行
公元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清朝嘉庆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驾崩。由于嘉庆帝死的太突然,大臣们急的手忙脚乱,除了没有找到立储秘旨外,最关键的是根本没有为嘉庆帝准备棺材,这时候正是盛夏,天气很热,大臣们
历史上人死了之后,出灵的时候棺材都有很多人抬,尤其是帝王死了之后,出现过上百人抬棺的场景,首先第一点肯定是尊重死者,其次抬棺的人越多说明这个人的身份越尊贵,但是呢这些是一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风俗
春秋战国 晋文公被活埋 中国唯一一个被装进棺材活埋的皇帝,出殡时大吼,家属毫不理会
我们知道,人其实有一种假死现象,比如非洲有一种巫毒教,里面的人会使用一种河豚提练出来的毒药。当然,最近看新闻,得知这种毒药的毒性比氰化钾强一千倍,一克纯的就价值四十万美金,是千里杀人的必备良药。不过,
历史人物 王正谊比霍元甲、黄飞鸿等人名气还要大 最后却死在外国人的手里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我国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和侠士的国家,越是逢乱世,越能涌现出一批英雄好汉。清朝末年时,清政府又赔银子又割地,受尽了屈辱。但在民间却出了很多行侠仗义人士。这些人不仅痛打外国人,还扶
在水浒故事中,说到打虎英雄,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三碗不过岗”,醉打吊睛白额虎的武松。但是实际上武松并不是水浒中唯一一个打死老虎的人,只是因为武松打虎的故事在百姓间广为流传,因此便
在水浒故事中,说到打虎英雄,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三碗不过岗”,醉打吊睛白额虎的武松。但是实际上武松并不是水浒中唯一一个打死老虎的人,只是因为武松打虎的故事
慈禧因为患了痢疾之症,引发心脏衰竭,在1908年11月15日这一天病故了。慈禧作为大清国曾经最高的掌权者,她的丧事,自然要比光绪皇帝要隆重得多。慈禧太后的楠木金棺,先殡于宁寿殿,后移到煤山,从她去世到
...灭亡,但记载中却没有说明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慈禧太后出殡那天发生的诡异事件,据透露,当时慈禧出殡时棺材下竟滴落鲜血,难道这是对清朝灭亡下的血的诅咒?慈禧因为患了痢疾之症,引发心脏衰竭,在1908年11月15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