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如何上音乐课的

Posted 课时

篇首语: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叔同是如何上音乐课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叔同是如何上音乐课的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琴衣解开着,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上下两块可以移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地关门。就对他一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最不易忘却的,是有一次上弹琴课的时候。我们是师范生,每人都要学弹琴,全校有五六十架风琴及两架钢琴。风琴每室两架,给学生练习用;钢琴一架放在唱歌教室里,一架放在弹琴教室里。上弹琴课时,十数人为一组,环立在琴旁,看李先生范奏。有次正在范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钢琴及李先生十数同学全部沉浸在亚莫尼亚气体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先生眉头一皱,管自弹琴(我想他一定屏息着)。弹到后来,亚莫尼亚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教完以后,下课铃响了。李先生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散课以后,同学未出门,李先生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叫我们出去。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一切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叔同个人资料

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名文涛,别号广候、漱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放屁到门外去 李叔同规定学生不准在室内放屁

连放屁这样的小事都要做规定,可见李叔同有多么严厉,然而他的严厉并不形于色,而是首先对自己要求严厉,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做得更好,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李叔同曾经在浙江一师教授音乐和图画,他为人和气,从来

放屁到门外去 李叔同规定学生不准在室内放屁

连放屁这样的小事都要做规定,可见李叔同有多么严厉,然而他的严厉并不形于色,而是首先对自己要求严厉,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做得更好,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李叔同曾经在浙江一师教授音乐和图画,他为人和气,从来

清末最美女伶,一个王爷为她被撤职,一个才子因她做和尚

  文|和佛赏花去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奇才。很多人都听过《送别》,这首歌词就是李叔同写的。歌手朴树在录音棚开唱《送别》,当音乐缓缓响起,朴树唱着唱着突然失控大哭,哽

桐乡有哪几个名人

桐乡名人: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

历史人物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李叔同1911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从事教学并发动和致力于新文化活动。1912年,他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员。同年

历史人物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李叔同1911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从事教学并发动和致力于新文化活动。1912年,他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和音乐教员。同年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早出现的话剧在当时被称为什么

“春柳社”是1906年底中国留日学生成立的一个团体,被公认为中国话剧创始期的奠基者。它设有戏剧、音乐、诗歌、美术等多个部门,其中演艺部成立最早,主要成员有才智过人的李叔同,他是开创中国现代文化新时代的

知名人物 李叔同生平故事简介,李叔同历史评价,李叔同怎么死的?

李叔同,名广侯,字叔同,号漱筒,以字行。别署甚多,可靠的即有七十余个[1]。他家祖籍浙江平湖,祖父寄居天津经营盐业,是天津的著名富商。父亲名筱楼,是进士,在清政府吏部做官,晚年笃信佛教。李叔同1880

历史百科 津门走出李叔同

清光绪六年九月二十日(1880年10月23日),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大师李叔同,诞生在三岔河口南、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2号。李叔同的先祖,由浙江平湖来到这里。叔同祖父名锐。父名世珍,以字筱楼行世。曾任吏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