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
Posted 春秋战国
篇首语: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
魏国是「 ”战国七雄”之一,因此「 ”魏国”的国号后来还被曹魏、北魏等朝代沿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战国是第二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 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魏国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等等诸侯一样都是西周初年周天子所封的诸侯,是为「 ”西周魏国”。 春秋初年,结束「 ”曲沃代翼”的晋国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而处在晋国边上的魏国自然就成了扩张目标。大约在晋献公十六年(前662年),晋献公灭了魏国,而一个叫毕万的重臣立了大功。 正因如此,灭了魏国的晋献公把西周魏国的旧地封给了毕万。于是毕万的后代就以魏为氏,是为晋国的魏氏大夫家族。在晋国称霸的过程中,魏氏也大幅发展,最终位列晋国执政六卿之一。 春秋战国之交,魏氏与赵氏、韩氏消灭了晋国其他三家执政卿士,晋国国君也彻底沦为傀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被迫承认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国,史称「 ”三家分晋”。相关参考
同样乱世,为何春秋战国历经几百年,五代却只有53年,两关键因素
导语:同样是乱世,为何春秋战国能历经几百年,五代却只有53年,这两个因素很关键!随着画江湖之不良人的上映,五代这一段历史也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作为中国历史的乱世之一五代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也占据着很
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先后出现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变法运动。魏国的李悝和楚国的吴起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使这两国日益富强,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在变法潮流的推动下,公
回顾春秋战国那段历史,战国七雄中似乎是只有楚国和秦国国君自始至终没有更替过。秦国跌跌撞撞的走过春秋进入战国,孝公时开始谋求崛起,至惠文王从魏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崛起成功。《史记》称「”据河山之固,东乡以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之为两汉。西汉的创建者是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东汉的创建者
回顾春秋战国那段历史,战国七雄中似乎是只有楚国和秦国国君自始至终没有更替过。秦国跌跌撞撞的走过春秋进入战国,孝公时开始谋求崛起,至惠文王从魏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崛起成功。《史记》称「”据河山之固,东乡以
孔子不比晏子高(孔子雕像)在春秋时期的山东版图上,曾经存在两个代表性的大国——齐国与鲁国,这两个国家并立了数百年。这也是今日山东仍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历史原因。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之间,在这两个
魏文侯生于公元前472年,卒于公元前396年,名魏斯,一名都,现在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可以说是魏文侯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基础,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的诸侯国地位
魏文侯生于公元前472年,卒于公元前396年,名魏斯,一名都,现在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可以说是魏文侯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百年霸业的基础,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的诸侯国地位
战国七雄灭亡的先后顺序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公元前2
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也是魏国的驸马,因为他迎娶了魏国公主。在战国时期,魏国是第一个进行了改革变法的国家,即李俚变法。变法以后,魏国就变成了战国国力最强的国家,傲视群雄。随后,秦国出现了秦孝公变法,